古医方药在胃阴不足所致呕吐的临床辨证论治研究

古医方药在胃阴不足所致呕吐的临床辨证论治研究

ID:28125999

大小:58.5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古医方药在胃阴不足所致呕吐的临床辨证论治研究_第1页
古医方药在胃阴不足所致呕吐的临床辨证论治研究_第2页
古医方药在胃阴不足所致呕吐的临床辨证论治研究_第3页
古医方药在胃阴不足所致呕吐的临床辨证论治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古医方药在胃阴不足所致呕吐的临床辨证论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医方药在胃阴不足所致呕吐的临床辨证论治研究张光明太和县人民医院安徽太和236600【摘要】目的:观察和学习祖国中医中药,临床对胃阴不足所致呕吐的临床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关系和临床方药的运用。方法:胃阴不足所致呕吐,临床的方药运用是要遵循胃阴不足,主证明确,兼证清楚,遵循呕吐实者有邪,去其邪则愈;虚者无邪,则全由胃气之虚也,补其虚则呕吐自止,胃阴不足是以干呕、恶心、饥不思食,脘腹有嘈杂,治以养阴润燥,降逆止呕,方用麦门冬汤为主要治疗方药,胃气以下行为顺,上行为逆,故此选用麦门冬汤其功效是益胃生津,降逆下气之功。结论:临床通过中医中药的灵活运用,方药

2、合理,对那些临床较为疑难呕吐病症,发挥祖国医学的专科特长,发掘祖国伟大医学宝库,使它能为人类造福,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关键词】中医中药;临床辩证;呕吐;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154-01胃阴不足所致的呕吐,祖国医学脾胃论中就有明确的定论,呕吐又名吐逆,是食物或痰涎等物质在胃中未能消化,随胃中上逆之气而出所称之的症证。前古之人对呕吐是这样的描述:“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干呕(哕),木病的发生均是以胃失和降,或临床上呕与吐兼见,很难以截然分开的病症,故

3、合称为呕吐,而呕吐乂有胃失和降,气逆上行而引起,胃阴不足是临床外感、内伤、或饮食失节的以及其它病损于胃者,最终导致久病伤阴而致。历史对呕吐的证治,渊源于《内经》。《素间·至真要大论》文中说:“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说明呕吐以火邪有炎上的特性,一有上逆则呕吐。胃阴虚多由脾胃虚弱而致,以及胃病久延不愈,或肝胃郁热,或病后阴液未复,平素的饮食嗜好,如过食辛辣厚味,也常有时因情志不和,气郁化火而导致其阴津亏耗,最终导致其胃阴不足,火邪逆而上行所致的以呕吐为临床表现的病证,常以胃脘隐痛,饥不欲饮,U燥咽干,大便干结,

4、或脘痞不舒,时干呕呃逆,舌红少津脉细数者为此病证的临床主要表现。综上所述,今天的临床治疗呕吐,当因势利导,辨证分型,来指导临床和治疗,今将临床辨证论治一得,和同道共同学习,错误之处,望请方家给予批评指正[1]。1胃阴不足所致呕吐的临床辨证论治关系胃阴不足所致呕吐的临床辨证论治关系是:脾和胃共同处于中焦,经脉互为络属,并具有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水谷,脾升胃降,共同完成其消化与吸收的功能,以及水谷精微的输布功能,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肝胃郁热所致的胃阴不足之症,临床肝在行为木,胃在行为土,肝气盛化热克土(胃),肝主疏泄,又主藏血,

5、血为阴津,肝郁化火伤阴,至肝血之阴暗耗,因此肝气郁结,失其疏泄,气机滞所表现的伤灼胃津,而表现出以肝火上炎,气郁化火,最终导滞胃阴不足,火热之邪伤阴,致以上迸而呕吐的临床病证。另外又以湿热蕴脾之证所表现的治疗不当,而出现的湿热之邪伤及胃津,最终湿热之邪而致脾胃运化失职,升降失常,所出现先期以脘腹痞闷,纳呆,呕恶,后来湿因重着,脾为湿热之邪所闲,交阻下迫,不但出现以呕吐为主的症状,而且以大便泄泻以及小便短赤等所表现的病证。总之以上各种临床所表现的病症,在特定的条件下,因实而致虚,最终导致胃阴不足,具体临床症状以呕吐反复发作而量不多,吋作干呕,吋有恶

6、心,以及口燥咽干,饥不思食,脘部有嘈杂感为其主要表现,舌红少津,苔少(薄)脉细数等。其治疗原则,根据胃阴不足所致呕吐的主要病机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造成,所以临床要各型相互兼顾,胃阴虚(胃阴不足)治当养阴润燥,并兼降逆止呕为其治疗法则[1〜2]。2胃阴不足所致呕吐的临床方药运用胃阴不足所致呕吐的临床方药运用是要遵循胃阴不足,是何重原因所致,临床主证明确,兼证清楚,方可施法用药,早在明·张景岳在《景岳全45·呕吐》篇中将呕吐分为虚实两大类,这就为后人确立苏治疗大法和治疗原则,张氏说:“呕吐一证最当辨虚实。实者有邪,去其邪

7、则愈;虚者无邪,则全由胃气之虚也”,补其虚则呕吐自止,所以真对胃阴不足所致的以干呕、恶心、饥不思食,脘腹有嘈杂者,治以养阴润燥,降逆止呕,方用《金匮要略》方中的麦门冬汤为主要治疗方药,胃气以下行为顺,上行为逆,故此选用麦门冬汤其功效是益胃生津,降逆下气。主治胃有虚热,津液不足,气火上逆而致的呕吐,并以症见有咽干U燥,舌干红少苔,脉虚数。处方: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梗米、人枣。水煎服。本方原是治疗以胃阴不足、肺胃阴津不足所致的咳嗽上逆,今临床前辈的经验后引申为治疗以胃阴不足所致的呕吐,是今医家首选之方,方中麦冬清火养阴、人参、甘草、大枣、梗米,

8、益气生津,半夏降逆止呕,对于胃阴不足之呕吐临床效著,上诸药合用,使阴津复,虚火降、胃气和则逆上之气则自止。临床阴伤过甚,半夏的剂量应不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