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教学设计

菱形教学设计

ID:28597280

大小:44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1

菱形教学设计_第1页
菱形教学设计_第2页
菱形教学设计_第3页
菱形教学设计_第4页
菱形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菱形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9.2.2菱形(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知道并且会用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来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会用菱形的对角线长来计算菱形的面积。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通过操作发现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2)探索并掌握菱形的性质。(3)通过菱形与平行四边形关系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一般与特殊”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菱形性质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2)体会菱形的图形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菱形的性质与应用。难点:应用菱形的定义或性质进行合理的论证或计算。

2、三、教学过程互动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观察思考1.教师以“世博会”为情境提出问题:谁能说说你对世博最想了解和关注的是什么?2.借助多媒体欣赏大气磅礴的展馆图片引导学生寻找熟悉的几何图形。3.在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复习后继续借助展馆图片引出课题《菱形》1.进行模板演示并与矩形作出比较。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关注点。学生欣赏图片并认真观察寻找熟悉的几何图形。学生集体回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从图片出发现小学就已经接触过的更为特殊的四边形“菱形”。-5-掌握概念2.寻找生活中的菱形。学生通过模板操作及老师引导归纳总结出菱形定义学生积极发言。动手探索探究性质1.通过前面

3、的学习你知道菱形已经具有了哪些性质?2.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动手折叠和观察手中的菱形纸片,一起寻找菱形的特殊性质吧!3.请学生验证以下发现:(1)菱形的四边相等(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学生形成结论: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折纸并观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组内进行交流。教师深入到各小组,倾听学生们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畅所欲言,对其中合理的回答给予肯定,对有困难的组要及时进行指导。选出小组代表对本组发现进行展示。形成结论:(1)菱形的四边相等。(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3)菱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4)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先独立思考。口述证明过程。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思考、讨论、尝试,教师深入到小组活动中去,对于证明时出现障碍的小组进行适当的点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进行交流归纳,证明成功的小组派代表上台口述自己组的证明过程例1:-5-例题变式应用性质如图,菱形花坛ABCD的边长为20m,DE=CE,AE⊥CD,沿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和花坛的面积(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变式:勇敢来尝试:改变题目条件,但要求仍与例1结论相同。学生应用性质解决例1,并发现小路长及面积的不同算法。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思考、讨论、尝试

5、,教师深入到小组活动中去,对小组活动进行适当的点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进行交流归纳,得出可变换的条件。轻松游戏巩固所学以海宝为奖励设置游戏“闯关夺宝大行动”第一关:必答题(共三个展馆三道题目可供选择)。(河北馆)(09浙江丽水)已知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位置如图,C,D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0),(0,3).则菱形ABCD的边长AB是、面积是。若保证条件不变,还能求出其他的结论吗?第二关:抢答题(共四个展馆四道题目可供选择)(中国馆)在菱形ABCD中,且第一关三个小组选派选手进行闯关,解决必答题。其中河北馆题目除了解答要求的内容外,学生独立思考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6、还能得到的结论,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5-AC=18,BD=10。问菱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变式)在四边形ABCD中AC⊥BD,且AC=18,BD=10。问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最后根据海宝数评选出优胜小组。学生自主选择不同海宝数量的题目进行抢答,答对者所在的组得到相应的海宝画片作为奖励。学生以掌声表示鼓励和祝贺。分享收获知识梳理1.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本节课的收获。2.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菱形的性质。学生通过当堂所学知识,畅所欲言。提问学生回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1.布置作业A:(1)边长为a的菱形ABCD,∠DAB=60°,E是异于A、D两点的动点

7、,F是CD上的动点,满足AE+CF=a。证明:不论E、F怎样移动,三角形BEF总是正三角形。(2).书P103练习11B.书P98练习1~2学生课后完成。四板书设计-5-19.22菱形(一)一定义…三例题四游戏竞赛二性质…-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