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资料11我对“补泻”的看法

中医资料11我对“补泻”的看法

ID:29875489

大小:51.5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24

中医资料11我对“补泻”的看法_第1页
中医资料11我对“补泻”的看法_第2页
中医资料11我对“补泻”的看法_第3页
中医资料11我对“补泻”的看法_第4页
中医资料11我对“补泻”的看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资料11我对“补泻”的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党和毛主席十分重视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全国掀起整理和挖掘“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诸多名医的经验和家传秘方也无私贡献出来。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有些老中医的一句话,可以影响诸多医生的一生。我对“补泻”的看法萍乡县中医院钟新洲   丰富多彩的祖国医学之一——针灸疗法,自古到今,若干世纪以来,经过前贤的努力钻研,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这一门学科里边,“补泻”一直是

2、内经以后医家研讨的课题。笔者学识浅薄,仅就临床体会提出对补泻的粗浅看法,不当之处,尚希同道们指正。  一补泻的涵义是对疾病症候的改善和消失而言  疾病所表现的症候虽是多种多样,但总离不开“除阳、表里、虚实、寒热”的辨证范围。依靠八纲辨证,既可测知疾病属性、正邪消长、病情、病因、病所,又可以作为施术的标准确。因此要使疾病症候得以消除和改善,除了辨证准,还要措施得当。专从措施一方面说,手法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历代医家对手法研究,的确下了不少工夫:如烧山火、透天涼、阳中隐除、阴中隐阳、青龙摆尾、白虎摇头等等;近代则有单刺、捻旋、雀啄、间

3、歇……,虽然很多,但是,不论何种手法,皆不会越出“补泻”两端,而且皆是针对疾病而设的。  疾病的产生,有了外在因子,还必须具备内在发病的条件。当疾病表现出症候,那是疾病本身病理生理的发展过程。其发展的主导因素中医认为还是“阴阳失调”所致。内经曾这样指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由此可知,阴阳失调,会导致阴阳任何一面产生病态,或表现寒热的症状。若要使“除阳平衡”,“寒热消除”,从病理转向生理正常的话,“补泻”就是围绕着这一个中心而提出的。经曰:“善用针者,从阳引阴,从阴引日……”(阴阳应象大论)这里指出“从阳引

4、阴,从阴引阳”是调和阴阳的一个方法;另外如用“烧山火”除寒,用“透天凉”泻热,是消除寒热的一种手段。从而可知“补泻”的含义和使用的目的,不外是对疾病的改善和消除而说的。  二补泻是相对刺激量的等差,一般说是一种良性刺激  古人对补泻所提出的方式方法,有着相当丰富的内容。加呼吸补泻、开阖补泻、迎随补泻、提插补泻等等。近来以轻刺激为补,重刺激为泻。笔者认为:不论  何种补泻,它所产生的酸麻重胀的感觉强弱,都是属于一利良性刺激(针刺恶化,补泻不当之故。即未掌握机体情况是否可以刺激,或给以适度刺激。如内经指出阴阳形气俱不足者,不可以针,应调以

5、廿药即是。不能以此作为否定针刺的良性刺激作用)。通过这一良性刺激,会惹起机体一系列的反应,也即是机体本身选择使自己由病理现象转向生理正常状态的一个过程。正因为如此,所以“补泻”的刺激会因人因证而有所差异。各个机体情况不一(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病性虚实),所耐受的刺激量也就不一了。一种轻的刺激,对甲可以取到“补”的作用,而对乙也许呈现“泻”的作用,也许丝毫不起作用,也许乙需要更强一些的刺激才会起到“补”的作用。举例为证:  (一)县人民银行张某,患慢性风湿,腰荐隐隐作痛,脉象濡缓,面白晳,虚寒证象毕露。初给柔和捻转的兴奋手法予以针治,

6、效果不著。改用快速提插捻转的强刺激,患者得到了重度的酸麻感,才感觉异常轻松。从这一个例子看,以证候的虚实说,重的刺激起到了兴奋血行、缓解隐痛的作用,难道不可以说“重刺激”为“补”吗?  (二)三年前,门诊一妇人,该妇患坐骨神经痛很剧烈,初予重刺激留针,疼稍止。但针后不久,旋又复发剧痛。之后,改用柔和的适度捻转,疼止后,未见疼痛反剧的现象。从这一个例子看,以制止疼痛为标准的话,那么不强的刺激,也可以归于“泻”的范围了。  (三)萍乡机械厂厂长杜某,久患背胛膏肓穴附近疼痛。1956年住院治疗。用得气后留针间歇捻转针法,效果不著。改用“烧山

7、火”,施术15次,其疾若失,追踪观察三年,从未复发。“烧山火”本属于“补”的范围,三进一退的刺激强度,当然较间歇捻转为大。从这一个病例看,如以轻重刺激为补泻的标准,那么烧山火似乎近于“泻”的范围了。  由此证明,补泻这一概念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刺激总量的等差所表现的补泻作用,可以反映出机体的情况与症候的差异;同时表明着“补泻”与机体症候是一个整体,密切结合,互相反映着。因此,不论补和泻,它的刺激总量对机体都是一种良性刺激。这一良性刺激是以反映机体需要为标准的,与机体情况密切结合着的。  三影响刺激总量的等差变化关系以及如何使刺激量适

8、合机体情况  通过补泻的手段(刺激量的等差),所达到的最终目的,无疑是“调节偏胜”,“调和阴阳”,也即是激发大脑皮质的调节机能与管制机能。因此,掌握补泻,应该特别强调刺激总量要适合机体的具体情况。能适合不同机体的情况,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