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自我小测 岳麓版选修4

高中历史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自我小测 岳麓版选修4

ID:29909776

大小:1.61 M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4

高中历史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自我小测 岳麓版选修4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自我小测 岳麓版选修4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自我小测 岳麓版选修4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自我小测 岳麓版选修4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自我小测 岳麓版选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自我小测岳麓版选修41“玄武门之变”对唐朝产生的影响是(  )A.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加剧了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C.为李世民控制唐政权扫清了道路D.加速了唐政权的灭亡2《贞观政要》载:唐太宗曾经说“(一切重要政务)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与事稳便,方可奏行。”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B.发展科举,提高进士科地位C.颁布《唐律》,约法省禁D.广开言路,从谏如流3唐太宗曾经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

2、而身毙。”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制B.广招贤才,知人善任C.让庶族地主获得晋身仕途之道D.实行各民族和睦的政策4唐太宗认识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广求贤才,知人善任B.求谏纳谏,从谏如流C.广兴学校,发展科举D.去奢省费,轻徭薄赋5有人曾经作诗赞叹:“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其中“长策”是指唐太宗(  )A.慎用刑法B.轻徭薄赋C.完善科举D.重视纳谏6魏征曾写诗言道“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表达他深感皇帝与他意气相投,因此为国

3、家做事并不计较功名的情志。“魏征”这两个字总是使我们想起唐太宗的(  )A.勇猛强悍、机敏智慧B.轻徭薄赋、去奢省费C.知人善任、兼听纳谏D.兼容并蓄、博大开放7贞观时期兼容并蓄、博大开放、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的原因是唐太宗(  )①实行开明的政治 ②贞观年间的一系列制度创新③努力调整生产关系 ④创立了科举制度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贞观元年,他驳斥封德彝“于今未有奇才”时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贞观二十一年,他再次重申:“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

4、短,取其所长。”几乎与此同时,又在《金镜》里总结了“舍短取长,然后为美”的用人经验。唐太宗解释用人必须“舍短取长”时,作了“用人如器”的比喻,是十分贴切的,正如器物不能兼具各种用途一样,人也不可能兼备全才。——《李世民》材料二 王者用人非难,尽其才为之难。观太宗之责任也,谋斯从,言斯听,才斯奋……——欧阳修材料三 唐太宗周围的名臣,除少数是元老故旧或皇族皇亲外,魏征、薛万彻等是太宗“昔仇”,马周、戴胄、刘洎、张玄素等出身寒素,屈突通、李靖等是隋朝旧臣,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等原为义军或军阀将领,阿史那社

5、尔、契苾何力等是少数民族,还有姚思廉、孔颖达、颜师古等学者和欧阳询、阎立本等书画家。这批能干的文臣武将,都为“贞观之治”的实现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象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请完成(1)材料一反映出唐太宗怎样的用人观点?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欧阳修认为唐太宗是怎样用人的?有何直接作用?(3)指出材料一、二与材料三的关系。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朕之小女,长自闺中,言适远嫁,岂不钟念?但朕为人父母,志恤黎元,始允诚祈,更敦和好……降(嫁)彼吐蕃赞普,即于今月廿七日,朕亲自送于郊。——《大唐诏令集》材

6、料二 贞观四年,有司上言:“林邑国蛮,表疏不顺,请发兵讨击之。”太宗曰:“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来穷兵黩武,未有不亡者也。苻坚自恃兵强,欲必吞晋室,兴兵百万,一举而亡……朕今见此,岂得辄即发兵?”——《贞观政要》请完成:(1)材料一表明唐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其基本出发点是什么?(2)材料二中唐太宗的基本观点和依据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C “玄武门之变”使李世民成为太子,进而为其登基皇位铺平了道路,并使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暂时得以平息,故C项正确,B项错误。2.A 

7、由材料“百司商量,宰相筹划”等信息可知是三省六部制。3.A 抓住关键信息“存百姓”对题肢四个选项进行比较分析。4.A 题干材料“惟在得人”,即重视人才和广招人才。5.C “赚得英雄尽白头”是指科举制下考取进士科比较艰难的情形。6.C 可由魏征是著名的诤臣入手分析得出答案。7.C 科举制是隋朝时创立的,故④错误,排除含④的选项。8.参考答案:(1)唐太宗认为用人要“舍短取长”,使人尽其才。说明了唐太宗在用人方面知人善任。(2)唐太宗不仅知人善任,而且能对贤才们的优谋、嘉言言听计从。作用:充分调动了大臣“

8、尽其才”的积极性。(3)材料一、二中唐太宗的知人善任与对优谋、嘉言言听计从,使唐太宗集揽了一大批人才,使唐朝社会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解析:第(1)(2)问关键是读懂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如材料一中的“舍短取长”、材料二中的“谋斯从、言斯听、才斯奋”等。第(3)问从唐太宗知人善任的用人观产生的历史作用分析。9.参考答案:(1)采取了和亲政策。出发点在于实现同吐蕃和好。(2)基本观点:不以武力迫使少数民族顺从。依据:前秦的败亡。应以民族平等的原则促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