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论文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论文

ID:30950105

大小:4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4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1页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2页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3页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4页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摘要:人们将所需要的外源基因(如高产、抗病虫害优质基因)定向导入作物细胞中,使其在新的作物中稳定遗传和表现,产生转基因作物新品种,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先描述了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进程,对其基因问题的研究作了讨论,并列出转基因作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作分析,最后对此项技术作出展望。关键词:转基因作物;DNA技术;基因导入;安全性前言转基因植物(transgenicplant),是指基因工程中运用DNA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于受体植物基因组、改变其遗传组成后产生的植物

2、及其后代。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主要在于改进植物的品质,改变生长周期等提高其经济价值或实用价值。[1]其主要范围是在作物方面,如可食用的大豆、玉米等,或者可投入生产的棉花等作物。从表面上看来,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似乎没有任何区别,它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从1983年以来,生物学家已经知道怎样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具有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2]这个基因可以来自于任何一种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这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人们可以给某种作物注入一种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特

3、性,这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的一场空前革命。[3]...1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进程转基因作物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3年,全球第一例转基因烟草在美国问世。1986年,首批转基因抗虫和抗除草剂棉花进入田间试验。1996年,美国最早开始商业化生产和销售转基因作物(包括大豆、玉米、油菜、土豆和西红柿)。之后,许多国家也都开始对转基因作物展开研究,并进行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目前已经遍布全球25个国家。现有的转基因作物通常分为3代:1代转基因作物是指具有强化输入特性的作物,如具有抗第除草剂、抗害虫、以及抗环境压力(干旱)的特性

4、;第2代转基因作物是指具备增值输出特性的作物,如具有强化动物饲料营养的特性;3代转基因作物是指可第以生产药品或者改进生物基燃料和除传统食品与纤维之外产品的作物。[4]目前,转基因作物的应用总体上限于第1代转基因作物,第2、3代转基因作物正处在不同的研发阶段。市场上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木瓜、马铃薯、南瓜及西红柿等。其中,大豆、玉米、油菜和棉花是种植最为广泛的转基因作物。世界各国正在研发的转基因作物包括苹果、香蕉、大麦、椰子、芒果、菠萝及甘薯等。[5]根据杜艳艳[6]的研究总结,1996~200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72.5

5、倍,即从0.017亿hm2增长至1.250亿hm2。截至200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累计种植面积达到了8亿hm2,距首次突破4亿hm2大关仅相隔3年时间。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从6个增加到25个。全球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2009年大豆种植面积0.658亿hm2,占总面积的53%;玉米种植面积0.373亿hm2,占总面积的30%;棉花种植面积0.155亿hm2,占总面积的12%;油菜种植面积0.059亿...hm2,占总面积的5%。国际农作物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发布的报告[7]中,指出转基因作物在1996年至2009

6、年期间在全球产生了大约650亿美元农业经济收益,其中44%是由于减少生产成本(耕犁更少、杀虫剂喷洒更少以及劳动力更少)的收益,56%是由于2.29亿吨可观的产量收益。2010年转基因种子的全球市场价值为12亿美元,商业转基因玉米、大豆以及棉花产品的价值约为1500亿美元。种植转基因作物产生了显着的效益,此外,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贫困和饥饿、减少农业的环境影响、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有显着的促进作用。所以,转基因作物将会在以后的时间里,受到更多的农民的信任,得到更广泛的种植使用。2转基因作物的相关研究2.1抗病基因的研究1986年,美国Beachy研究小组

7、首次将烟草花叶病毒(TMV)外壳蛋白基因(CP)导入烟草,培育出抗TMV的烟草植株,开创了抗病毒育种的新途径。[8]此种途径就是将一种或几种具有某种抗病能力的外源基因,导入目的作物的基因内,从而使得作物能够在生长中,对某种疾病具有抵抗能力,相当于是给该作物打了相关疾病的疫苗。如王振宇等[9]的研究,通过实验得知几丁质酶(Ghi)和β-1,3?葡聚糖酶(Glu)这两种植物防御体系中的两种防卫因子,结合在一起有互补的协同增效作用,可抑制真菌的生长。于是实验员就在早熟棉中导入转双价抗病基因(Glu和Chi)棉花,种植观察发现,此种棉花具有良好的抗枯、黄萎病

8、的性能。在抗病毒的基因工程方面,国内也取得了很好进展。...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已成功地人工合成和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