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语言的几点尝试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语言的几点尝试

ID:31151222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语言的几点尝试_第1页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语言的几点尝试_第2页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语言的几点尝试_第3页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语言的几点尝试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语言的几点尝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语言的几点尝试  摘要:教学语言是师生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育教学最重要的工具。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它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教学语言的优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成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新课标;语言;问题性语言;亲和激励语言;开放性语言;表扬与批评  情感教育原理认为: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是辩证统一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因素并不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或决定性因

2、素,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会影响智力水平的发挥。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心理的特殊性,对一切充满好奇,而自制力又较差,教师教学语言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成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新课标理念下,就要求教师的角色有所转变,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运用亲和激励性语言及创造性的教学手段去适应新课程的实施。以下是笔者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对教学语言的几点尝试。  一、巧用问题性语言,强化探究教学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心理的特殊性,对一切充满好奇喜问。而“问题”4是思维的向导,没有问题就无所谓探究。恰当的

3、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把学生引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备课时,教师要尽力将教学内容进行问题化设计,把教材中各知识点精心设计成问题情境。通过好奇的实验情境、有趣的故事情境及学生常见而不知的生活情境,使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探究”,课本直接给出所用药品和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在教学中可设计成事先准备好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等药品供学生选择,

4、包括锥形瓶、大试管、长颈漏斗、酒精灯、注射器、烧杯、带导管的双孔、单孔塞等装置由学生探究完成。先让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写出自己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然后逐一分析讨论各反应的可行性、优缺点,确定常温下反应的合理性,再用实验探究比较,最后得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佳的药品。这样学生乐意学,教学效果才会好。  二、善用亲和激励性语言,提高和保护学生的参与及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主战场,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亲和、平等性语言,不但能有效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进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

5、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而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语言,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保护学生个性及创新意识。如“你的答案很有个性很独特!”“你发现了科学家没有发现的问题!”“你确实进步很大,你的答案连我都没想到!”“你具有科学家的潜质。”等激励性语言能使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心智开启,智能得到开发,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三、活用开放性语言,落实课堂生成意识4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满堂灌、一言堂,在教师的“运筹帷幄”之中,预设性太强。而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动态、多元、多变的交流与对话。要使课堂有精

6、彩的生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捕捉教学中学生的有效信息,见机行事、随机应变,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巧妙地运用开放性语言,及时给学生以引导、启示。例如“对这个问题,老师也没有想到,大家一块出出主意,看看该怎么办呢?”“这种现象使我们联想到什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是你发现这个现象,你会做哪些推测?”等开放性语言,从而给予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取得精彩的课堂生成效果。  四、智用批评性语言,奖励与惩罚结合  在新课标下,初中教学中我们提倡多元化的语言,对学生以鼓励为主。对学生一些很小的闪光点

7、,也给予最隆重的奖励:背诵几个元素符号,“行、行,你真行!”背诵一个化学公式,“嗨、嗨,你真棒!”如此,学生初时会对这样的表扬感到激动,得到激励。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能只是这样简单地表扬,这种肤浅的简单表扬,久而久之,学生对表扬的功利性产生依赖。这样一味地奖励过分重视形式,反而缺乏激励性,甚至会误导学生,使他们自满、自大,听不进不同意见,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教师应当智用批评性语言,奖励与惩罚结合。在新课改中,不少教师一提到“惩戒教育”就讳莫如深,唯恐被扣上“伤害学生自尊”的帽子”。于是,面对学生的错误不敢说,即使说

8、了,也只是蜻蜓点水式地说上一两句。其实新课改并不是只倡导赏识教育,惩戒教育也是不可缺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得好:“4教育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