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中朗读指导三法

古诗教学中朗读指导三法

ID:31439389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0

古诗教学中朗读指导三法_第1页
古诗教学中朗读指导三法_第2页
古诗教学中朗读指导三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古诗教学中朗读指导三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诗教学中朗读指导三法  摘要:我国历史上的语文教学,历来就是从小开始重视古诗的诵读,以读代讲,以读促悟。那么,古诗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朗读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三种方法:寻找关键字,强调重音,读出语调;配合长短音,把握节奏,读出韵味;沿袭旧读音,品味韵律,读出美感。  关键词:古诗;朗读;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第三学段的学习中,学生诵读优秀诗文要“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我国历史上的语文教学,历来就是从小开始重视古诗的诵读的。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杜甫“七龄思即壮,

2、开口咏凤凰”。孩子不仅能读古诗,而且爱读,是因为古诗句式整齐、押韵,节奏鲜明,富于音乐美,易读易记,朗朗上口。因此,古诗教学应以朗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悟。  一、寻找关键字,强调重音,读出语调  古诗的传统读法,讲究抑扬顿挫,而诗中重音的处理是抑扬顿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首诗中表达诗人思想的关键字,就是朗读时的重音所在。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个“异”字的重读,是为了突出作者举目无亲,形影相吊的处境的复杂心情;“倍”的重读,是为了突出作者的思亲之切

3、;“兄弟”“遍”“少”3的重读,是为了突出兄弟们在团聚时,也在想念作者,也就是以另外一方面突出作者对兄弟的思念。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关键字,读时加以强调,以点带面,逐渐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思乡之切”。学生朗读语调的高低起伏将与诗歌意蕴同步共生。  二、配合长短音,把握节奏,读出韵味  节奏是一种有规律的运动,能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上的情感共鸣。在古诗中配合着长音的平声和短音的仄声,读起来更加铿锵动听,扣人心弦。前人称读诗为吟咏。这吟咏就是循着长、短音的节奏,通过委婉的诵读,使读者和听者都沉浸在诗人创设的意境之中,收

4、到较高的感染效果。  根据我国传统的划分,古诗一般是两个字一个节奏。选入我们小学教材的古诗大多是五言或七言,五言诗的节奏是“××―××―×”或“××―×―××”。如《春晓》,它的读法应该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七言诗的节奏是“××―××―××―×”或“××―××―×―××。”如《枫桥夜泊》,它的读法应该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样,诗的节奏比前一种格式少了一拍,朗读起来就少了一些麻烦。所以,在指导朗读之初,我们可以按

5、照这种节奏格式去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掌握这种朗读的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生的古诗朗读节奏套用固定模式,形成一种矫情做作的腔调。教学中,要先引导学生正确划分诗句的节奏停顿,避免模式化;同时,也应注意根据诗歌情感意蕴的变化而朗读缓急有所变化。  三、沿袭旧读音,品味韵律,读出美感3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诗中有些字的读音跟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不同,但诗的平仄格律并没有改变。因此,我们用普通话朗读起来就感到有些不顺口。古诗中有阴、阳、上、去、入五个声调,比普通话多了一个“入”调,有些字古今的声调也不同,此其一;读古诗要讲究抑扬

6、顿挫,有的字读重些,有的字读轻些。但读得轻的字,必须保持原来的声调,不能读成普通话的声调,此其二;在古诗里有些字本来是押韵的,现在用普通话读起来不押韵,这就破坏了古诗的音乐美。例如《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斜”字,古代汉语读“xiá”,跟“家”和“花”都是“?弧痹稀5?现在普通话把“斜”读成“xié”,读起来就感到别扭。为达到不破坏原诗的音乐美,我们现在的教学参考书中仍特别强调“斜”字读“xiá”,我看其目的也是在于此吧!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最后应该

7、强调,诗是要反复诵读,反复吟咏的,这样才能读出情来,品出味来。古诗教学以读为主,在读中讲解,读中领会,读中吸收和消化。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音乐、画面的渲染,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来创设情境,借此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来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编辑谢尾合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