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ID:3205244

大小:3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20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误区及对策_第1页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误区及对策_第2页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误区及对策_第3页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误区及对策_第4页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误区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误区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苏州工业园区第三中学杨原明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已进入第五个年头,笔者曾多次参加省市有关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和研讨活动,这几年也一直进行着新课程教学的实践,掌握了新课程改革以来的第一手材料.通过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过程的审视,发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本文通过分析归纳课堂教学中的六大误区,深刻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旨在促进教师把握新教材,领会新理念,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效.  误区一:手捧新课程,难忘老教材  众所周知,新课标与老教材在基本理念、知识结构、内容安排等都有着本质的变化,新课标更加重视数学知识的发

2、生、发展过程,而不少老师认为都是一样去应试,老的教学方法更熟悉、更亲切,在课堂教学中难忘老教材。  如对《函数》的概念教学,新课标要求教学中通过学生活动、意义建构,归纳出函数的定义.但在实际观察中发现,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不强;教学程序上无意义建构;课堂上教师先入为主,直接给出函数的定义,框定学生思维,讲函数的表示法,求解析式、定义域,甚至求值域,一讲到底.用的是新教材,教法却是注入式的“满堂灌”.  又如,新教材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中有关线面垂直的内容里,教材未出现三垂线定理,似乎给教学带来了暂时的“不便”.但在调研中,

3、发现有教师强行把三垂线定理补了回来,甚至强化了其应用,这是不可取的.若我们从新课程改革的大方向去分析,站在学科的高度去把握,就会发现立体几何是分步呈现的,用“向量代数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这正是新课程的重要特点.高考将要支持新课程改革.  再如,必修1的课标对反函数也不作要求,但个别教师在教学中仍借助反函数法求函数的值域,等等.  误区诊析没有真正理解新课标的理念.用的是新教材,教学还是老套的方法,此情形多见于年长教师的课堂.另外,教师没有站在学科的整体高度对高中数学教材结构体系、内容安排进行把握,缺少积极的态度去探索新课程改革,致使很多老师手捧新课程,情系老教材.  改进

4、措施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认真钻研新教材,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转变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对删减的内容无需再重现,不随意拔高教学难度,学会割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向新课程的新天地.  误区二:重探究思考,轻知识讲授  为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新课程理念,高中课标引入数学探究法,它将有助于学生体验学习研究的过程和创造激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的精神,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新课标提倡探究思考,教师给予适当的讲授引导,只有妥善结合,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但在调查了解中发现一些教师过于重

5、视思考探究,而忽视了知识讲授.  如一位教师上的《球面距离》这堂课,让学生无主题探讨,因图像的抽象性偏强而空间想象力又偏弱,导致课堂冷场.一堂活生生的课,在冰冷中夭折了.事后我与其探讨为何不采用讲解传授法,教师回答说:“讲授法不符合课改精神,这样做是为了体现自主探索的新理念.”此话值得深思.当前新课改实施,教学若不结合具体情况,一味地按教条执行,是有悖新课改的.新课程理念更注重的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仍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并非只探究不讲授.再如,一教师在上《数列的通项公式》时,出示谢宾斯基三角形演示其图形变化规律,然后充分给学生以展现的舞台,激起学

6、生们欲望十足的探究.当该教师还沉醉在互动频繁、淋漓尽致的探究教学中时,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才完成一点点,离下课却只有5分钟了,留下“尾巴”灰溜溜地在“雷声大雨滴小”中匆匆闭幕.  误区诊析没有充分理解探究教学的含义,上例过于注重探究过程而忽视了知识的讲授与结论的应用,导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作无限的探究,致使教学匆匆走过场.  改进措施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讲授法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但需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要让学生体验对知识发生发展的探究过程.课堂上既要体现探究教学的主动性,又要注重教师对知识的讲授,从而理解并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  误区三:重情境

7、创设,轻课堂实效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教材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根据建构主义观点: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首先是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新课标倡导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创设适当的问题、新异、议论等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但要符合实际,适量且要适度.在调研中发现某些教师对创设情境理解有偏差,课堂上出现复杂化、阅读量大、篇幅冗长的教学情境,脱离实效.如一位青年教师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古代国王以麦粒来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