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合作满意度关系研究

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合作满意度关系研究

ID:33007694

大小:9.51 MB

页数:86页

时间:2019-02-19

上传者:U-24835
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合作满意度关系研究_第1页
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合作满意度关系研究_第2页
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合作满意度关系研究_第3页
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合作满意度关系研究_第4页
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合作满意度关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合作满意度关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分类号⋯⋯⋯⋯⋯UDC密级⋯⋯⋯⋯⋯⋯编号十南大学CENTRALSoUTHUNIVERSITY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合篮满意度关系研究学科、专业⋯⋯⋯⋯⋯。全些管堡⋯⋯⋯⋯⋯..研究生姓名王先海导师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关健教授2012年11月 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作者签名:坳日期:捌z年』丛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作者签名:逝导师签名:颦堕日期:砬!兰让月生日 摘要近年来,由于在联盟领域所发挥的突出作用,联盟能力日益受到学界关注。纵观以往研究,可以发现联盟能力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侧重于联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动因问题研究,另一类研究则主要关注联盟能力的维度构成问题。其中,联盟能力的构成维度则又在组合联盟和双边联盟两个层次分别被研究,且普遍认为不同联盟阶段所需要的联盟能力又有所差异。本文以三家大型核心企业的长期合作供应商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三家核心企业的长期合作供应商基于维护和保持与核心企业之间联盟合作关系目的,对长期联盟合作关系进行维护和管理所需要的具体技能。为区别于通常所提到的联盟能力,本文将众多核心企业供应商对这种运营阶段联盟合作关系进行管理的能力专称为“联盟管理能力”。基于获取的样本数据,本文运用SPSSl7.0和AMOS7.0两种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信效度分析以及结构方程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联盟管理能力是一个高阶多维构念,它可概念化为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关系能力三个维度,三种能力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分别代表联盟管理能力的三个方面;联盟管理能力会正向影响企业绩效和联盟合作满意度,即企业联盟管理能力水平越高,其在联盟合作中所获得的绩效会越好,对联盟合作的满意程度也会更高;环境不确定性在联盟能力与企业绩效及合作满意度的关系机制中起负向调节作用。此外,实证研究还发现企业绩效会显著正向影响联盟合作满意度,即企业绩效在联盟管理能力与合作满意度的关系机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管理启示和建议。关键词联盟管理能力,企业绩效,合作满意度,环境不确定性 ABSTRACTInrecentyears,becauseoftheincreasinglyimportantroleinthefieldofalliancemanagement,alliancecapabilityhadraisedtheattentionofscholarsandwiththatbecomingoneofkeysubjectsintheareaofallianceresearch.Summaryofexistingresearch,foundthatalliancecapabilitystudiesismainlydividedintotwostreams:onestreamthatfocusesonhowalliancecapabilitydevelopsinfirms,andasecondstreamthatinvestigateswhatelementsspecificallyconstituteafirm’Salliancecapability,butwhatelementsspecificallyconstituteisdifferindifferentstagesofalliance.Withinlaterstream,theconstituentelementsofalliancecapabilityarebeingstudiedattwodifferent1evels:onesetofscholarsisfocusingonafirmanditsentireportfolioofalliances.asecondsetofscholarsiSfocusingonindividualalliancesinfirms.Thispaperusedrelationsofthethreelarge.scaleenterpriseswiththeirrespectivelong-termcooperationsupplierswhichaimingatmaintainingandkeepingthecooperationrelationshipwithfocalfirmsastheresearchobject,focusingonalliancecapabilityplayedintheoperationalphaseofbilateralalliances,werefertoitasalliancemanagementcapabilitytodistinguishitfromtheallianceportfoliocapabilitymentionedearlier.Basedonthelargesampledata,usingSPSS17.0andAMOS7.Osoftware,thispaperprovideslinearregressionanalysis,reliability,validityandstructuralequationmodelanalysistotheobtainedsampledata.Theresultsareasfollows:alliancemanagementcapabilitycouldbeconceptualizedasamultidimensionalconstructthatcomprisescoordination,communication,andbondingthreedistinctbutrelatedaspectsorskillsinmanagingagivenindividualallianceafteritisupandrunning;afirm’Salliancemanagementcapabilityispositivelyrelatedtothedegreeoffirmperformanceandcooperationsatisfactioninagivenalliance;environmentaluncertaintiesplayanegativeregulatoryroleintherelationshipbetweenalliancecapabilityandfirmperformance,cooperationsatisfaction.Inaddition,theempiricalstudyalsofoundthatfirmperformanceexposedasignificantpositiveimpactonalliancesatisfaction,thatthefirmperformanceplayapartlyintermediaryT roleintherelationshipbetweenalliancemanagementcapabilityandcooperationsatisfaction.Finally,basedontheaboveconclusions,thepaperproposesmanagerialimplicationsandrecommendations.KEYWORDSalliancemanagementcapability,firmperformance,cooperationsatisfaction,environmentaluncertaintyIIl 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一章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目的及意义⋯⋯⋯⋯⋯⋯⋯⋯⋯⋯⋯⋯⋯⋯⋯⋯⋯⋯⋯⋯⋯⋯⋯.31.3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41.4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51.4.1研究方法⋯⋯⋯⋯⋯⋯⋯⋯⋯⋯⋯⋯⋯⋯⋯⋯⋯⋯⋯⋯⋯⋯⋯⋯51.4.2研究框架⋯⋯⋯⋯⋯⋯⋯⋯⋯⋯⋯⋯⋯⋯⋯⋯⋯⋯⋯⋯⋯⋯⋯⋯5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与评析⋯⋯⋯⋯⋯⋯⋯⋯⋯⋯⋯⋯⋯⋯⋯⋯⋯⋯⋯⋯⋯.72.1战略联盟相关理论综述与评析⋯⋯⋯⋯⋯⋯⋯⋯⋯⋯⋯⋯⋯⋯⋯⋯⋯.72.1.1战略联盟的概念界定⋯⋯⋯⋯⋯⋯⋯⋯⋯⋯⋯⋯⋯⋯⋯⋯⋯⋯⋯72.1.2联盟类型的划分⋯⋯⋯⋯⋯⋯⋯⋯⋯⋯⋯⋯⋯⋯⋯⋯⋯⋯⋯⋯⋯82.1.3联盟形成动因⋯⋯⋯⋯⋯⋯⋯⋯⋯⋯⋯⋯⋯⋯⋯⋯⋯⋯⋯⋯⋯.102.1.4战略联盟相关理论研究述评⋯⋯⋯⋯⋯⋯⋯⋯⋯⋯⋯⋯⋯⋯⋯。112.2联盟能力文献综述与评析⋯⋯⋯⋯⋯⋯⋯⋯⋯⋯⋯⋯⋯⋯⋯⋯⋯⋯⋯122.2.1联盟能力研究视角⋯⋯⋯⋯⋯⋯⋯⋯⋯⋯⋯⋯⋯⋯⋯⋯⋯⋯⋯.122.2.2联盟能力的构成维度⋯⋯⋯⋯⋯⋯⋯⋯⋯⋯⋯⋯⋯⋯⋯⋯⋯⋯.142.2.3联盟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162.2.4联盟能力与联盟绩效⋯⋯⋯⋯⋯⋯⋯⋯⋯⋯⋯⋯⋯⋯⋯⋯⋯⋯.182.2.5联盟能力相关理论研究述评⋯⋯⋯⋯⋯⋯⋯⋯⋯⋯⋯⋯⋯⋯⋯.192.3环境不确定性研究综述与评析⋯⋯⋯⋯⋯⋯⋯⋯⋯⋯⋯⋯⋯⋯⋯⋯⋯20第三章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223.1联盟管理能力维度构成⋯⋯⋯⋯⋯⋯⋯⋯⋯⋯⋯⋯⋯⋯⋯⋯⋯⋯⋯⋯223.2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233.3联盟管理能力与合作满意度⋯⋯⋯⋯⋯⋯⋯⋯⋯⋯⋯⋯⋯⋯⋯⋯⋯⋯253.4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263.5概念模型⋯⋯⋯⋯⋯⋯⋯⋯⋯⋯⋯⋯⋯⋯⋯⋯⋯⋯⋯⋯⋯⋯⋯⋯⋯⋯26第四章研究设计与数据获取⋯⋯⋯⋯⋯⋯⋯⋯⋯⋯⋯⋯⋯⋯⋯⋯⋯⋯⋯⋯⋯284.1问卷设计⋯⋯⋯⋯⋯⋯⋯⋯⋯⋯⋯⋯⋯⋯⋯⋯⋯⋯⋯⋯⋯⋯⋯⋯⋯⋯284.2变量测量⋯⋯⋯⋯⋯⋯⋯⋯⋯⋯⋯⋯⋯⋯⋯⋯⋯⋯⋯⋯⋯⋯⋯⋯⋯⋯294.3预调研分析⋯⋯⋯⋯⋯⋯⋯⋯⋯⋯⋯⋯⋯⋯⋯⋯⋯⋯⋯⋯⋯⋯⋯⋯⋯32TV 4.3.1预调研问卷发放与回收⋯⋯⋯⋯⋯⋯⋯⋯⋯⋯⋯⋯⋯⋯⋯⋯⋯..324-3.2预调研样本数据分析⋯⋯⋯⋯⋯⋯⋯⋯⋯⋯⋯⋯⋯⋯⋯⋯⋯⋯..334.4大样本调研分析⋯⋯⋯⋯⋯⋯⋯⋯⋯⋯⋯⋯⋯⋯⋯⋯⋯⋯⋯⋯⋯⋯⋯344.4.1问卷发放与收集⋯⋯⋯⋯⋯⋯⋯⋯⋯⋯⋯⋯⋯⋯⋯⋯⋯⋯⋯⋯..344.4.2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354.4.3测量题项的描述性统计分析⋯⋯⋯⋯⋯⋯⋯⋯⋯⋯⋯⋯⋯⋯⋯..36第五章实证分析⋯⋯⋯⋯⋯⋯⋯⋯⋯⋯⋯⋯⋯⋯⋯⋯⋯⋯⋯⋯⋯⋯⋯⋯⋯⋯385.1数据分析方法⋯⋯⋯⋯⋯⋯⋯⋯⋯⋯⋯⋯⋯⋯⋯⋯⋯⋯⋯⋯⋯⋯⋯⋯385.2信度分析⋯⋯⋯⋯⋯⋯⋯⋯⋯⋯⋯⋯⋯⋯⋯⋯⋯⋯⋯⋯⋯⋯⋯⋯⋯⋯405.3变量效度检验⋯⋯⋯⋯⋯⋯⋯⋯⋯⋯⋯⋯⋯⋯⋯⋯⋯⋯⋯⋯⋯⋯⋯⋯415.3.1探索性因子分析⋯⋯⋯⋯⋯⋯⋯⋯⋯⋯⋯⋯⋯⋯⋯⋯⋯⋯⋯⋯.415.3.2验证性因子分析⋯⋯⋯⋯⋯⋯⋯⋯⋯⋯⋯⋯⋯⋯⋯⋯⋯⋯⋯⋯.455.4变量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505.5研究假设验证:结构方程模型分析⋯⋯⋯⋯⋯⋯⋯⋯⋯⋯⋯⋯⋯⋯⋯525.5.1初步模型构建⋯⋯⋯⋯⋯⋯⋯⋯⋯⋯⋯⋯⋯⋯⋯⋯⋯⋯⋯⋯⋯.525.5.2模型拟合与修正⋯⋯⋯⋯⋯⋯⋯⋯⋯⋯⋯⋯⋯⋯⋯⋯⋯⋯⋯⋯.535.6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分析⋯⋯⋯⋯⋯⋯⋯⋯⋯⋯⋯⋯⋯⋯⋯⋯⋯545.7特定企业效应对比⋯⋯⋯⋯⋯⋯⋯⋯⋯⋯⋯⋯⋯⋯⋯⋯⋯⋯⋯⋯⋯⋯565.8假设检验结果与讨论⋯⋯⋯⋯⋯⋯⋯⋯⋯⋯⋯⋯⋯⋯⋯⋯⋯⋯⋯⋯⋯58第六章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606.1研究结论⋯⋯⋯⋯⋯⋯⋯⋯⋯⋯⋯⋯⋯⋯⋯⋯⋯⋯⋯⋯⋯⋯⋯⋯⋯⋯606.2管理启示⋯⋯⋯⋯⋯⋯⋯⋯⋯⋯⋯⋯⋯⋯⋯⋯⋯⋯⋯⋯⋯⋯⋯⋯⋯⋯626.3研究不足与展望⋯⋯⋯⋯⋯⋯⋯⋯⋯⋯⋯⋯⋯⋯⋯⋯⋯⋯⋯⋯⋯⋯⋯63参考文献⋯⋯⋯⋯⋯⋯⋯⋯⋯⋯⋯⋯⋯⋯⋯⋯⋯⋯⋯⋯⋯⋯⋯⋯⋯⋯⋯⋯⋯.65附录⋯⋯⋯⋯⋯⋯⋯⋯⋯⋯⋯⋯⋯⋯⋯⋯⋯⋯⋯⋯⋯⋯⋯⋯⋯⋯⋯⋯⋯⋯⋯⋯⋯⋯⋯⋯⋯⋯⋯⋯⋯..74致谢⋯⋯⋯⋯⋯⋯⋯⋯⋯⋯⋯⋯⋯⋯⋯⋯⋯⋯⋯⋯⋯⋯⋯⋯⋯⋯⋯⋯⋯⋯⋯⋯⋯⋯⋯⋯⋯⋯⋯⋯⋯一78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79V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第一章绪论在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相互合作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代,世界范围内战略联盟活动被广泛开展,战略联盟已经成为企业问异常普遍的合作形式。通过缔结战略联盟,企业可以巩固自身市场地位、提升企业效率、获取关键性资源或能力、进入新的市场等。作为企业战略重要的一部分,日益强调企业问长期合作关系的战略联盟在全球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国外专业机构调查显示,2007.2008年间,世界排名前1000的企业其营业收入的26%以上来自联盟。有学者将联盟形容为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因为一方面联盟价值日益凸显,世界范围内联盟数量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联盟失败率居高不下。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未能实现联盟预定目标,即遭遇联盟失败的联盟数量占到全球联盟总数的30%.70%【I】。尽管众多联盟遭遇联盟失败,但一些企业如IBM、HP、CISCO、微软、海尔、联想、上海大众等企业在联盟领域却获得了持续性成功,企业收益长期居于较高水平。于是便有学者发出这样的疑问:同样是联盟,为何一些企业能借此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而另一些企业却不能呢[2】?众多研究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归咎于此类企业拥有更强的管理联盟的能力,即联盟能力(有研究也称联盟管理能力),并认为这种能力是决定企业能否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根源[3-6]。近年来,由于在联盟管理过程中所发挥的日益突出作用,联盟能力逐渐成为了联盟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通过系统回顾和学习相关文献,本研究发现,目前学界关于联盟能力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开展:第一类研究主要侧重于研究联盟能力在企业中是如何发展的,即研究联盟能力发展的动因问题[4][7】【8】;另一类则致力于联盟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即联盟能力具体包含哪些维度【9l。两类研究各有侧重但同等重要【21。其中,联盟能力的构成维度在两个不同层面被研究:一者着眼于企业的联盟组合层面,旨在研究企业管理自身与多家企业联盟合作关系的具体技能构成,学者将企业这一层面的联盟能力称为联盟组合能力(AlliancePortfolioCapacity)tW】;而另一方面,一些学者则关注于双边层面、一对一的联盟合作关系(Individual/BilateralAlliance),并试图揭示构成管理双边联盟的技能构成要烈11】。研究普遍认为,联盟能力的构成维度必须能反映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联盟进行管理的能力,并指出联盟能力在联盟的形成、设计、运营等不同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5】【9】。由于组合层次联盟由企业多个双边联盟组成,能够对单个双边联盟进行有效管理是成功管理组合层次联盟的必要条件,而本文将重点研究对运营阶段双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边联盟进行管理所需要的能力,我们将这一阶段的联盟能力专称为“联盟管理能力”,以区别于前面提到的联盟能力。联盟能力形成动因及构成维度的研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从文献角度来看,相较于联盟能力构成维度的研究,近些年来,关于联盟能力发展机制的研究更多。有学者指出,以往关于联盟管理能力发展机制的研究仅仅是通过揭示联盟成功的影响因素证明了联盟管理能力的存在,但这些研究并没有解析联盟管理能力具体包含哪些技能,更没有对联盟能力进行概念化测量[81。同时,通过整理和学习国内外联盟能力研究相关文献发现,联盟能力研究成果数量自九十年代末期以来才逐渐增多,目前相关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国内外相关研究整体不多。不过相比较而言,国外相关研究数量要明显多于国内。并且,与国外侧重实证研究不同,国内联盟能力研究较偏向于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则较为匮乏。同时,值得关注地是,一些早期关于战略联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将焦点放在了由双方共同出资,股权由投资双方共有的合资公司这一特定的战略联盟形式上,而忽略了其它形式的战略联盟,而战略联盟是一系列动机或目标推动的结果,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形式f9】。自概念被提出之日起,战略联盟的内涵和研究范畴就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当中,七八十年代以及九十年代的战略联盟分别主要指的是股权式生产联盟和契约型技术联盟,而二十一世纪,社会网络联盟伴随网络经济的兴起而日益成为当前主要的联盟形式,这种联盟形式体现更多的是一种组织间的长期合作关系,核心企业与其长期合作供应商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便属此种联盟形式。对于核心企业的众多供应商而言,为保持和维护与核心企业的长期共赢合作关系,它们会基于自身企业定位,投入足够的资源和精力来对这种合作关系进行维护和管理,因为与大型知名企业的合作本身就表明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获得了市场认可,而这种认可在企业的业绩指标上会得到显著体现。此外,企业和联盟的发展深受其所处外部环境影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程度会显著影响联盟成功的可能性。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整体放缓,全球经济活力尚未恢复,欧债危机又在持续恶化,发达国家深受债务问题和财政紧缩的困扰,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与此同时,受全球经济低迷形势影响,新兴国家实旌紧缩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也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速呈现普遍回落态势。面对国际错综复杂的环境,我国经济运行中潜在的矛盾与问题也日益突出,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收入增速继续放缓和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利润总额同比连续下降,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785亿元,同比下降2.7%,连续6个月呈现负增长。以工程机械行业为例,由于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内市场需求削减,油价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2012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持续低迷,一季度“低谷爬坡”,四月份“旺季不旺”,2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7月份的行业销售量更出现历史同期最低点。尽管经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中低端产品领域取得突破性发展,但长期以来工程机械行业在高端液压件、传动件、控制元件核心技术以及用于节能减排的微电子技术上与国外仍有很大差距,现阶段最核心的液压泵、马达、减速机和整体式多路阀等配套件产品都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中,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宏观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市场需求不足,顾客要求不断提高,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等表明当前我国企业外部环境具有较高程度的不确定性。基于以上认识,同时借鉴以往研究方法,本文选取长沙市三家大型工程机械企业——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的长期配套件供应合作商为研究对象,从三家核心企业供应商的角度,研究在动态不确定性环境下,众多供应商企业对其各自与核心企业的长期联盟合作关系进行维护和管理所需要的具体技能,即联盟管理能力的构成维度。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些技能对企业绩效及联盟合作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并根据最终统计分析结果,提出相应且具有一定操作性的管理建议。1.2研究目的及意义基于联盟价值日益凸显,而联盟失败水平却居高不下的现实背景,本文旨在研究不确定性环境下,对处于联盟运营阶段的双边层次联盟进行有效管理所需要的具体技能,并进一步研究联盟管理能力对企业绩效及联盟合作满意度的影响效应。最后,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联盟管理建议。从理论角度看,本文研究了联盟管理能力的构成维度,并基于国外已有研究,开发设计出一套测量指标来对联盟管理能力的各个维度进行测量,丰富和充实了联盟管理能力的理论测量模型。更为重要的是,本文将对处于不同联盟周期的联盟管理区分开来,重点研究了对运营阶段的联盟进行管理的能力及其构成维度。并且,研究只着眼于双边层次的联盟管理,而没有研究对企业层次的联盟组合进行管理的能力,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本文研究充实了联盟能力的研究体系,具有较丰富的理论意义。从实践角度看,本文以长沙市三家核心工程机械企业的长期合作供应商为样本,在现有联盟能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探究了管理双边层次联盟所需的具体技能。同时,本文还研究了动态不确定性环境下,这些技能对企业绩效与联盟合作满意度的影响机制。针对当前世界范围内联盟数量不断增加、联盟价值日益凸显,但联盟失败水平居高不下的现实背景,本文研究对于有效指导企业联盟管理,提高联盟成功可能性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1.3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本文主要针对联盟管理能力的具体构成维度,以及在不确定性环境下,联盟管理能力对企业绩效与联盟合作满意度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基于文献回顾和学习,本文首先提出联盟管理能力的测量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联盟合作满意度之间的概念假设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同时运用线性回归统计方法研究分析环境不确定性变量的调节作用;最后基于实证结果,得出研究结论,探讨管理启示。全文总共包含六个章节,具体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理顺研究思路,提出本文研究内容,同时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加以介绍和阐示。第二章为相关理论综述。本章从联盟概念界定、联盟类型、联盟形成动因,联盟能力研究视角、联盟能力构成维度、联盟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联盟绩效之问的关系等对联盟理论、联盟能力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和回顾。第三章为理论模型构建。基于本文第二章文献研究,结合本文研究目的,本章将进一步提出理论假设模型的具体构建过程。模型内容主要包括联盟管理能力的维度构成,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联盟合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不确定性变量的调节作用。第四章为研究设计与数据获取。本章主要对问卷形成过程、各变量的测度、预测试分析、正式调查问卷的形成以及大规模调研的数据回收、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情况加以介绍第五章为实证分析。运用SPSSl7.0和AMOS7.0两种软件,分别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来评价本研究各潜变量测量模型的信度和效度;对研究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基于信效度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验证本文第三章提出的概念模型,并对假设检验结果加以讨论。第六章为结论。本章主要基于第五章的实证分析结果总结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启示和建议,最后对本文研究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加以阐释。4 硕上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1.4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1.4.1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实证分析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以规范分析为基础,在定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主要用于定量剖析和解决问题,而实地调研则主要服务于调查问卷的确定和样本数据的收集。1.文献研究法。基于本文研究背景和目的,利用本校的数据库资源,检索、梳理和学习国内外现有联盟能力相关研究,明确联盟能力研究的最新进展,总结联盟能力现有研究的最新进展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2.实地调研法。在研究对象确定以后,本文采用实地调研、电话访谈等手段获悉样本对象的实际情况,针对调研和访谈结果确立调查问卷,最后借助调研机会收集本文部分研究数据。3.实证分析法。本研究通过调研访谈和问卷调查完成样本数据的收集。基于回收的样本数据,研究将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假设模型加以检验和证明,并针对实证结果总结出本文研究结论。1.4.2研究框架本文研究框架如下图所示。5 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_1战略联盟第二章相关理论文献综述1.又献饼艽纭l“日日§b^f”“”“一环境不确定性l一联盟管理能力构成维度0.1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第三章研究假设与概念模型k凡M哆。九盔I群明管理旨b南与会作港音I瞽f⋯一⋯⋯⋯”⋯一—-1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一概念模型f1一问卷设计l/\/U冉]bhr““~j,o—'{变量测量^W、Ⅳlnfi第四章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哭础峒'W佑一预调研j一大样本调研l—一数据分析方法lf—一量表信度分析J\/—一变量效度检验If失比7『雷}弦—一变量相关性分析f第五章实证分析1.1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l—一调节效应检验I7—一特定企业效应对比JV]头址竹忻玷米匀明化l第六章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图1-1本文框架结构图6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与评析2.1战略联盟相关理论综述与评析2.1.1战略联盟的概念界定战略联盟(StrategicAlliance,也有学者称之为企业联盟、战略网络、战略同盟等)这一术语最早由美国DEC公司总裁J.Hopland和管理学家R.Nigel提出,自提出后在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基于各自不同的研究背景,学者们分别从多个角度对企业战略联盟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从特定角度或在特定领域来看,学者们对企业战略联盟概念的定义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然而这也导致目前学界对企业战略联盟还没有进行统一的概念界定,其内涵及形式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关注重点,始终处于动态发展过程当中。基于资源整合角度,Borys&Jemison(1989)将战略联盟定义为两个以上的组织个体共同组合成如合资公司、研发合作伙伴关系、许可协定等形式的独立组织或合作关系【121。Teece(1992)也持有同样观点,他认为战略联盟是组织间的合作活动,企业合作的动因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以及优势互补等【13]。与Teece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观点类似,Spender(1996)认为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组织,为实现企业竞争地位的提高而相互问通过签订密切、长期、互惠的协定而实现资源共享的合作方式[141。Hitt等(2000)对战略联盟的定义更为直接,他们将战略联盟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相互之间的合作,联盟各方通过共享资源提高它们各自的竞争地位和绩效【15】。与资源整合视角强调资源整合和共享不同,有学者则从组织战略实施与管理的角度对战略联盟进行了概念界定。战略定位学派的代表人物迈克尔.波特(19851认为,“战略联盟是指企业同联盟合作伙伴协调或合用价值链,从而扩展企业价值链范围的长期合作关系【l61。在这种长期合作关系中,联盟企业间依然保持相互独立。Yoshino&Rangan(1995)贝JJ认为企业问的合作关系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才能被称为战略联盟:①至少由两个以上的独立合作伙伴企业组成;②共同参与联盟管理,共同分享联盟产出;③在某一领域进行联盟合作,如生产、研发、营销等¨7】。除以上观点外,学者们还从组织性质、社会网络等角度对战略联盟进行了概念界定。著名经济学家Williamson(1991)主张认为战略联盟是组织间一种具有一定期限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是一种过渡性的治理结构,当联盟合作目的达7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与评析成或合约解散即宣告联盟结束【18】。基于社会网络角度,Gulati(1998)就认为,战略联盟是一种企业间自发形成的社会网络。联盟的目的在于通过联盟合作构建较高的进入壁垒、实现特定的组织目标等[9】。值得注意地是,一些早期关于战略联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将焦点放在了由双方共同出资建立,股权由投资双方分享的合资公司这一特定的战略联盟形式上,而忽略了其它形式的战略联盟[19-23】。后续研究拓展了这一研究范围,他们将战略联盟定义为两家或者多家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并指出战略联盟不仅是一种战术,而且还包括合作伙伴之问资产、技术、市场等能够产生战略价值的合作【241。如Gulati(1998)指出,战略联盟可被视为企业间的自发性合作活动,合作活动的目的旨在交换或共同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并指出由于战略联盟的形成是由于众多动因推动形成,其可表现为不同的形式【91。此外,白概念被提出之日起,战略联盟的内涵和研究范畴就始终处于不断变化过程当中,七八十年代以及九十年代的战略联盟分别主要指的是股权式生产联盟和契约型技术联盟,而二十一世纪,社会网络联盟伴随网络经济的兴起而日益成为当前主要的联盟形式,这种联盟形式体现更多的是一种组织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大型核心企业与其长期合作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便属此种联盟形式。本文研究则以三家核心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问的长期生产合作关系——供应生产联盟为研究对象,研究众多供应商企业对其各自与核心企业联盟合作关系的管理能力。2.1.2联盟类型的划分针对联盟类型的划分。研究视角不同,其类型划分也会有所不同。综合以往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本文从如下几个角度对战略联盟的类型进行了划分。1.根据联盟价值链位置划分波特(1996)根据价值链位置把战略联盟分为横向联盟与纵向联盟两种基本类型【25】。横向战略联盟指的是企业为创新价值创造或者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而结成的相同价值链节点上的合作关系。这种联盟的显著特征是联盟伙伴问的产品和服务市场基本相同,合作伙伴间具有相同的价值链,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互替代性和竞争性。纵向联盟指的是处于不同价值链位置企业间的合作,如供应生产联盟、销售渠道联盟等。2.根据战略层次划分根据不同战略层次,Hitt&Ireland(2002)将战略联盟划分为经营层级战略联盟和公司层级战略联盟f26l。经营层级战略联盟指的是企业为实现特定的绩效目标而结成的业务层面的联盟合作。经营层级战略具体又可分为竞争应对性联盟、减少竞争性联盟、互补性战略联盟、风险规避型联盟。公司层级战略联盟是指企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与评析业为实现产品和市场多元化等战略目标而结成的联盟合作形式,具体有多元化战略联盟、特许经营战略联盟等形式。3.根据联盟结合方式划分根据联盟合作伙伴问的合作方式,Simonin(1997)将战略联盟划分为股权式联盟和契约式联盟【271。股权式联盟指的是联盟合作伙伴间通过相互持股结成的合作方式。股权式联盟是一种基于股东权利和法律安排的联盟类型,其与合资、兼并等联盟合作形式不同的是,这种联盟合作形式不涉及企业固定资产或员工等的合并。契约型联盟是通过联盟合作伙伴签订合作协议而结成的一种契约型联盟合作形式,与股权式联盟不同,它不涉及股权交易,其合作形式和期限只受合作协议约束。4.根据联盟合伙伙伴数量划分根据联盟合作伙伴的数量多少,DavidFaulkner将战略联盟被划分为双边联盟和多边联盟【261。双边联盟(即二元层次联盟)指的是两家企业为实现特定合作目标,通过订立契约或通过持股等方式而结成的战略联盟,企业与单一供应商、企业与单一渠道商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均属此类,本文研究的联盟类型就属双边联盟。而多边联盟则指的是两家以上企业为实现统一特定组织目标而结成的联盟形式,如多家相同价值链环节的企业结成的研发联盟、销售联盟等,它与本文所讲的组合层次联盟有一定差异。组合层次联盟指的是一家核心企业与多家企业结成的联盟,如医药公司与化工厂结成生产联盟,与科研院所结成研发联盟,与连锁药房构建销售联盟等,其强调的是一对多的关系。5.根据联盟合作领域划分基于不同的合作领域,Glaister(1996)把企业战略联盟分为研发联盟、生产联盟和营销联盟三种类型【281。研发联盟是指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相互共享资源,利用各自优势结成的联盟形式。生产联盟企业在生产环节的合作,这种联盟形式多半以合资合作企业形式存在,如供应生产联盟。市场营销联盟是联盟一方利用另一方的销售渠道销售企业自身产品,以联合销售为目的的战略联盟。特许经营、促销联盟、分销联盟均是市场营销联盟的典型表现。6.两种新型联盟形式有学者认为现有的联盟研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商业和盈利企业之间的联盟上。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两种新型的联盟活动:企业与非营利组织或非政府组织(NGOs)、企业与个人之间的联盟⋯。学者们认为,随着商业环境的不断进化,这些新型联盟的出现缘于满足社区、消费者等除企业股东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而当前联盟研究较少涉及此两种联盟形式‘29l。9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与评析2.1.3联盟形成动因Spekman等(1998)认为联盟是为达到一定战略目标而产生的,它常被视为理解或处理不确定性的机制【301。有学者就提出,企业实施联盟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为实现规模经济、帮助公司减少交易费用、有效管理风险、减少组织对不受其控制资源的依赖性、从合伙人处学习、突破法令限制、进入市场、多元化经营、应变不确定的环境以及成功地在多变的市场中重新定位等‘19】【22】【3l‘33】。随着战略联盟实践的不断发展以及所呈现的不断变化的特征,对于战略联盟的成因,学界形成了一系列解释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交易费用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组织学习理论、价值链理论等,其各自观点如下:1.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理论是较早解释战略联盟成因的理论。“交易费用”(TransactionCosts)这一概念最早由科斯1937年提出,他认为“交易费用”广泛存在与市场机制当中,这些成本费用具体包括利用市场价格机制的成本,为完成市场交易而进行的谈判和监督费用等。交易费用理论认为经济活动是在相互之间交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交易过程不可能以零成本代价进行。交易费用理论旨在研究一个组织如何界定它的边界范围,以使它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最小化。Williamson(1991)在其早期的文献中将市场和科层制定义为组织的两种形式,后来他也认识到了组间形式的重要性[18】。他的研究认为,组织间关系如联盟是相对于市场或层级组织的另一种选择,有助于避免市场或科层组织存在的问题。战略联盟被认为是一种制度上的安排,它通过建立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大大降低了组织间的签约、履约等市场交易费用和风险,且其比市场或科层组织能更有效地最小化企业的交易费用[34】。当联盟成员成功地完成交易,认识到彼此的诚意以及遵循公平的标准,联盟伙伴问的信任程度也便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当联盟合作的存在被认为是有意义的时候,对联盟合作的收益期望便会降低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35】。因此进入联盟可以在保持较低生产费用的情况下,较大程度地降低交易费用,继而导致总费用的降低。2.资源基础理论与交易费用理论的逻辑出发点不同,资源基础理论主张认为企业通过资源的积累和使用,而不是通过其它资源的组合使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绩效是和企业的资源变量相关的。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一个企业的资源可能包括资本、知识、组织结构、企业流程等企业可以控制的所有要素【36】。能够给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资源具有稀缺、难以模仿、有价值等特性,正是具各这些特征的资源为企业带来了超额收益,同时也构成了企业具有持续竞lO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与评析争力的基础【3‘71。2002年,Ireland,Hitt&Vaidyanath便指出通过缔结战略联盟,企业可以获得自身缺乏的资源,能够创造单一企业难以实现的价值【6】。由于战略联盟本质上就是通过合作获取其它企业有价值的资源,因而资源基础观比较适合解释战略联盟形成的动因[32】。采用资源基础理论解释战略联盟的形成动因具备广泛的理论支撑,诸多学者在他们的论文和著作中都对这类观点进行过论述。例如,一些研究者试图证明某些资源的短缺会促使企业进入战略联盟【38】【39】。也有研究者认为,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联盟可以成为企业获取资源的渠道,从而有助于改变企业自身的竞争地位【9】【22】。3.组织学习理论组织学习理论观点认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隐藏在组织背后的知识以及与知识密切相关的学习。联盟作为企业开展组织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之一,其在学习其它组织知识、维持持续竞争优势中发挥重要作用【删。战略联盟为企业明码化和内部化其它组织的技能提供了良好机会,可借以显著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4¨。1997年,Simonin在其研究中专门研究了企业是如何从战略联盟中学习的。通过对151家公司的观察,Simonin的研究发现企业可以开发利用其它联盟合作伙伴的相关知识技能,而吸收内部化这些知识技能后,企业往往能借此获得更大的利益【421。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当前知识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现实环境下,由于知识对提升企业价值的显著作用,组织学习理论在解释战略联盟的形成动因上变得日益具有说服力,战略联盟作为一种组织学习方式也逐渐受到企业管理者的关注。4.价值链理论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问的竞争优势缘于处于不同价值链节点的企业对于其他企业的相对相对优势地位,而正是由于企业不同的价值链构筑了不同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迈克尔·波特(1985)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理论,他同时指出构建企业战略联盟可以利用和协调其它组织的价值链,扩展企业现有的价值链范围,从而实现企业特定的组织目标f旧。波特将战略联盟定义为企业间以契约形式订立的长期合作关系,这种长期合作关系超出了通常的市场交易与合作,但还未达到企业并购这种特殊合作方式的程度。根据企业所处价值链的位置,波特将战略联盟分为相同价值链环节互相合作与补充的横向联盟(如生产联盟、销售联盟)和不同价值链环节企业间合作的纵向联盟,两种联盟形式都是基于协调和利用其它企业的价值链来实现自身企业收益最大化。2.1.4战略联盟相关理论研究述评前文对战略联盟的概念界定、联盟类型的划分、联盟形成动因等联盟理论研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与评析究领域受关注较多的研究进行了学习和回顾。研究发现,由于不同学者其观察和研究联盟的视角有所不同,导致对联盟的概念界定也因人而异,截至目前还没有广泛而统一的联盟概念界定。而根据联盟价值链位置、战略层次、联盟结合方式、联盟合作伙伴数量等不同的联盟划分标准,战略联盟被划分为不同的联盟类型。其中,根据联盟合作伙伴数量标准,战略联盟可以被划分为双边联盟和多边联盟,而双边联盟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此外本文还发现,一些早期关于战略联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将焦点放在了由双方共同出资,股权由投资双方共有的合资公司这一特定的战略联盟形式上,而忽略了其它形式的战略联盟,而战略联盟是一系列动机或目标推动的结果,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如随着网络经济崛起而逐渐受到关注的社会网络联盟,其强调的就是长期合作关系。关于联盟形成动因,目前学界已形成交易费用、资源基础、组织学习、价值链等一系列解释理论,联盟动因研究较为成熟和完善。2.2联盟能力文献综述与评析2.2.1联盟能力研究视角联盟能力(有学者也称联盟管理能力),即企业管理联盟的能力。基于不同研究背景和角度,国内外学者们分别从资源基础、知识基础、动态能力、演化经济学等理论视角对联盟能力进行了研究。1.资源基础理论视角持资源基础理论观点的学者认为,联盟能力是企业特有的一种资源,并且这种资源具有特定的属性。如Gulati(1998)就认为,联盟能力可以看作是公司层次的稀缺的、有价值的和难以模仿的资源,它可以被用来解释公司间联盟绩效的不刚91。与此观点一致,Makadok(2001)贝0同样认为联盟能力是嵌入组织、无法转移、并且有助于提高其他资源生产率的一类特殊资源【431。而学者Heimeriks(2002)则认为联盟能力不仅是由一些企业特定的资源组成,而且包含特定的微观机制,这些资源和微观机制一方面帮助企业提高了整个联盟组合的绩效,另一方面则为企业间联盟绩效差异提供了解释㈣。2005年,Heimeriks进一步指出联盟能力是一种特别的资源,它不能被转移但是有提升企业其它资源价值的潜力,并认为联盟能力有助于企业有效地利用企业自身资源,只能通过自身构建而不能借助购买获得【45】。2.知识基础理论视角Kale(1999)首次提出,对联盟能力的研究,通过检验作为联盟能力发展基础的学习过程,以及联盟能力与联盟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便可以判断联盟能力在12 硕上学位论文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与评析联盟管理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矧。Draulans&DeManete.(2003)认为,联盟能力就是企业成功管理联盟的能力,它依赖于企业内部对联盟管理知识的积累、储存、整合和扩散过程[47】。Yah(2004)在研究中美合资企业的组织学习机制时则将联盟能力视为组织学习的一个过程【481。同样利用过程概念,Heimeriks&Duysters(2007)基于知识基础观提出联盟能力是企业内部知识的获取、传播和吸收过程,并认为这种特定学习过程的差异性是造成企业问联盟绩效差异的关键因裂4w。在Kale(1999)的研究基础上,Kale&Singh(2007)进一步明确指出联盟能力是企业将联盟管理隐性知识明晰、编码、共享和内部化的学习过程,且这一过程与公司联盟成功之间呈正相关关系[81。3.动态能力理论视角.Kale(1999)在其博士论文中明确指出联盟能力是基于知识管理过程的动态能力,该能力专门用于企业有效地管理自身的联盟m】。EisenhardtandMartin(2000)与Kale(1999)持有同样观点,他们也认为联盟能力是一种联盟管理过程中主要用于资源获取和释放的动态能力【5们。基于惯例视角,Heimeriks(2004)提出,作为高层次组织技熊的联盟能力是企业获取、共享、传播、内部化和应用联盟惯例的动态能力形式。拥有较高联盟能力水平的企业能够主动地适应甚至引导环境的变化,从而确保企业持续获得较高水平的联盟绩效[51]。Schreiner等(2005)则认为联盟能力就是企业动态管理联盟的一种能力,并同时指出企业管理联盟一个最好的切人点就是了解公司内部对获取、交流和创造联盟知识有促进作用的惯例【52]。基于以往研究,Oliver&Anthony(2010)同样认为联盟管理能力是企业管理联盟,专门用于创造、拓展和修正企业资源基础的动态能力,组织的各种相关惯例是构建联盟管理能力的基石【5引。国内学者郑胜华(2007)基于整合动态能力观对联盟能力作了界定。他将联盟能力定义为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自组织能力整合系统。这一自组织能力系统主要用于有效地管理企业联盟和联盟网络,从而确保企业在联盟领域获得持续竞争优势阱】。4.演化经济学理论视角Simonin(1997)认为,单一的联盟经验和经历并不能保证企业在未来联盟合作活动中获得持续卓越绩效,经验首先需要被吸收,并被内部化为组织的合作惯例才能有效管理联盟实践,其所指合作惯例就是一套专门用于联盟管理的知识和能力,亦即联盟能力【4引。与Simonin观点一致,Gulafi(1998)则认为联盟能力是企业经验和惯例不断演化提升的结果,它主要包括识别和选择有价值的联盟机会和伙伴、制定合适的治理机制、发展企业间知识共享路径、进行必要的专有关系资产投资和及时调整伙伴关系等惯例pJ。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与评析2.2.2联盟能力的构成维度在联盟能力构成维度的研究当中,联盟能力在两个不同的层次被研究一联盟组合层次和联盟双边(二元)层次【21。一些学者认为,既然大多数企业有多个联盟,那么相关技能概念化后的联盟能力,是管理企业整个联盟网络所必需的,他们将这种能力称为联盟组合能力,并且认为它具体包含如下技能:(a)形成不与组合中现有联盟产生竞争的联盟;(b)选择能与现有特定联盟合伙人和谐相处的合作伙伴:(c)在联盟中,建立一种检测联盟活动的企业机制;(d)能够协调联盟组合中单个联盟的活动和知识交流等[101。研究联盟能力构成的部分学者认为,联盟能力的构成维度必须能反映对任何处于不同生命阶段的特定联盟进行管理的能力,并认为联盟能力在联盟的不同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也会不同[43】。例如,(a)联盟形成阶段,企业主要用来评价构建联盟和选择适当合伙人的决策[ss];(b)联盟设计阶段,为企业建立合适的治理结构和设计联盟嗣:(c)联盟运营阶段,企业在联盟形成并营运后,对其进行管理。也即企业需要能有效应对联盟每一阶段的能力【57】【58】。基于联盟合作关系的整个生命周期,Simonin(1997)提出了由识别和选择潜在的合作者、协商合作的条款和构架、监督和管理现有的合作关系、终止合作四种惯例构成的联盟能力构成框架【421:Gulati(1998)贝JJ认为联盟能力的构成维度至少包括识别宝贵的联盟机会、选择满意的合作伙伴、利用合适的治理机制、发展企业问知识共享的路径、进行必要的专有关系资产投资等【9]。与Gulati(1998)的观点类似,Heimeriks(2002)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指出作为高层次的联盟能力主要由伙伴之间的协同、信任和承诺、信息共享和沟通组成t441。Yah(2004)则将联盟能力视为组织学习的一个过程,认为其总共包含接受能力、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个维度14a]。MBSarkarere.(2009)也同样将联盟能力视为一个过程,他们开发了一个针对联盟组合的联盟管理能力多维构念模型,认为联盟组合管理能力由主动追求联盟形成机会、关系治理结构设计、组合协调三个过程组成,并且作者还在加入联盟职能设置和组合多样性的情境下对这一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这三种能力对组织结果均有显著影响【59】。除从组织学习、过程等角度研究联盟能力的维度构成外,一些学者则主张认为联盟能力由一些微观机制和惯例组成。如Duysters&Heimeriks(2002)认为联盟能力是由诸如职能、工具、控制和管理过程以及外部团体等企业微观机制构成的集合体唧1;同年,Heimeriks在研究联盟能力、合作质量以及联盟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同样认为联盟能力由联盟经验水平、联盟管理学习、以及特定资源和机制的投资等机制组成,并认为这些机制对联盟绩效的实现聚会均会产生积极的14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与评析影响Ⅲj。Oliv6r&Anthony(2010)将联盟能力视为一个二阶构念,认为联盟能力主要包含组织所拥有的组织内部协调、联盟组合协调、组织内部学习、联盟积极性、联盟变革五个相关基本管理惯例,并实证表明这些惯例可使得企业有效管理它们的战略联盟组合p川。无论在联盟组合层次还是在双边层次,联盟能力都是一个综合能力,在不同的联盟阶段,它所反映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以上联盟组合层次联盟能力的研究已经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在双边联盟层次,KaleandSingh(2009)研究认为在不同的联盟生命阶段,单个联盟的成功与否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联盟形成阶段的合作伙伴选择和匹配因素;联盟设计阶段联盟治理结构的选择和执行因素;联盟形成后的联盟管理阶段,协调与信任是其成功主要影响因素,他们同时指出企业用于管理联盟的联盟能力应当反映这些因素【2]。学者们普遍认为,联盟运营阶段联盟管理工作存在三大挑战。首先,因为合伙人之间各自的管理结构、地理位置、认知能力及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许多联盟都由于不恰当的沟通和边界设定,不清晰的角色定位、程序设置、方法控制等因素最后都遭受了协调方面的失败【61】[62】;其次,任何一个联盟当中都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缺乏信息共享和沟通,其负面影响往往会被夸大【63It641;最后,诸多研究表明,很多联盟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不成熟的人际关系【65】f661。正是基于对以上三大管理挑战的认识,Schreiner&Kale等(2009)以世界三大软件企业的服务合作商为研究样本,针对双边层次联盟运营阶段的联盟能力(他们将其称为联盟管理能力,以区别于其它联盟阶段的联盟能力)进行了测度,实证结果表明这一阶段的联盟管理能力可以概念化为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关系能力三个维度[2】。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类似,国内学者也从联盟生命周期、组织过程等角度研究了联盟能力的构成。邱灿华等(2003)根据联盟伙伴选择、联盟合作两个阶段的特点,分析认为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联盟伙伴资格要素、联盟伙伴赢得要素、联盟合作要素三类关键变量构成供应链联盟的联盟能力【67】。其中,联盟合作要素主要包括联盟的信任与协调、联盟的相互倚赖程度、信息共享程度、信息的质量与参与度、建设性的冲突解决能力、是否有正式的供应商选择流程等,这一要素促成了联盟合作运营阶段联盟的成功。闫立罡(2006)在研究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时,认为联盟能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在联盟中的应用,它具体包含接受能力、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创新能力四个维度,对于提高联盟的绩效水平起着关键的作用【6引。郑胜华(2007)根据其以往研究提出的整合动态能力观分析框架,进一步提出联盟能力是一个自组织能力的整合系统,这个整合系统包括运营、提升、协控三种能力。其中,运营能力主要针对联盟运营过程,包括战略构想、结构设计、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与评析认知管理、关系管理能力等【s41。同样是研究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白丹等(2010)在研究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战略联盟绩效的影响机制时则指出联盟能力由合作、关系、组织,学习四种能力构成【69】。除以上能力维度划分外,一些学者还从惯例和组织层次两个角度研究了联盟能力的构成。如谢科范等(2009)认为联盟能力主要由识别有价值的联盟机会和伙伴、利用合适的治理机制和管理工具、发展企业间知识共享路径、进行必要的联盟管理培训、及时调整伙伴关系等惯例构成,并指出联盟管理工具的完善与成熟与否是衡量企业联盟管理能力的最重要指标【701。曹树璋(2010)贝JJ从组织和个体两个层面出发,认为组织层面的战略维度、结构维度和个体层面的能力维度构成了联盟能力的三个关键性独特因素[7¨。2.2.3联盟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1.联盟经验与联盟能力研究表明,企业拥有丰富的的合作关系管理经验,便能发展联盟能力。KhannaandAnand(1998)便首次提出联盟经验的不断积累是联盟能力形成的主要驱动力【72】。AnandandKhanna(2000)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联盟信息发布后,拥有联盟经验越丰富的企业,在股票市场上获得的收益会越大,并同时指出,积极的市场表现表明联盟经验越丰富的企业,其联盟能力相应越强,因而获取联盟成功的可能性也会越大【31。Kale&Dyeretc.(2002)同样认为联盟经验是企业联盟能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联盟经验越丰富,企业联盟能力越刮7】。Kim&Pauldeng(2011)研究同样表明,联盟经验是形成联盟能力的主要驱动力之一【_乃l。2.联盟职能机制与联盟能力尽管联盟经验在联盟能力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它并没有完全解释有些企业为什么会比其它企业获得更大成功【”】。一些研究表明,除了拥有丰富的经验之外,企业同样能够通过设立特定的职能机制来发展联盟能力。例如,KaleP.(1999)研究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发展一种比他人能更好管理联盟的能力来获取竞争优势【461。他认为那些便于企业联盟经验知识的积累、编码和共享的组织机制,有利于联盟能力的发展和企业联盟的成功。Kale&Dyeretc.(2002)J挂--步提出,企业设立一个专门服务于协调和管理企业联盟的独立的职能机构,将大大提高企业的联盟能力【71。他们将这种独立的组织单元定义为“一个旨在管理和协调企业中所有联盟相关活动的职位或机构”,表明联盟经验越丰富以及那些创建特定联盟职能的企业更能够形成和提高自身联盟能力,实现联盟更大成功。Hoang&Rothaermel(2005)拓展了Kale等人的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与小企业相比,在大企业当中类似于专用联盟结构性机制能更加有效地构建联盟能力,而16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与评析Hewlett.Packard、EliLilly、PhilipsElectronics等世界著名企业的联盟管理实践已经证实了特定职能机制设立对联盟能力的提升作用【74】。3.组织学习机制与联盟能力基于企业知识基础观,Grant(1996)研究重点强调了特定学习机制在联盟能力形成方面所起的作用,他认为企业针对不同的工作任务,会通过积累和运用相应知识的学习机制来提高组织的管理技能【751。Heimeriks(2005)贝,1]研究认为企业不同的能力水平,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特定的学习机制区别开来,这种学习机制可以显著增强企业的联盟能力【451。而更多近期的研究表明,企业通过悉心获取、编码、共享、内化相关联盟知识的方式积累联盟管理技能—Kale&Singh(2007)使用“联盟学习过程”来精确阐释包含在企业联盟管理能力发展过程中的知识积累过程【8]。4.其他因素与联盟能力除以上三种因素外,学者们还研究了联盟工具、企业文化、高管团队等因素以及以上几种因素对联盟能力的综合影响。如Duysters&HeimeTiks(2002)研究则认为构建企业联盟能力可以通过多种微观机制来实现,这些机制包括联盟职能、工具、控制和管理过程、外部合作伙伴(第三方)等,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联盟能力正向影响联盟绩效,并且不同的微观机制对联盟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160l。JohanDraulans等(2003)基于美国46家大型公司运用联盟和联盟管理工具的使用效果研究,得出组织问战略联盟失败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企业还没有建立起足够的能力来管理联盟,而评估方法、联盟专家、联盟培训等特定管理技术和工具的运用则有助于企业显著提高组织的联盟管理能力[76】。此外,基于学习过程视角,KimSluyts等(20lo)研究还认为开放、创新的组织文化,高管团队的战略承诺等驱动因素也会促进培育联盟能力,并且联盟能力在这些驱动因素对联盟绩效的影响机制中发挥部分调节作用1771。而Kim&Pauldeng(20l1)研究则表明除联盟经验及联盟职能机制外,组织文化、高管团队承诺也是联盟管理能力的主要驱动因素,并指出高管承诺是联盟成功与否最重要的驱动因素[731。与国外主要通过实证方式研究联盟能力培育机制相比,国内学者也研究了多个因素对培育联盟能力的驱动效应,但国内研究主要限于理论层次的分析,鲜有实证检验各种要素对联盟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袁磊(2001)分析认为,企业应当针对不同的联盟层次发展相应的联盟能力,而联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与联盟数量、联盟评估方法、联盟专职人员、联盟培训四个要素有关[7矾。郑胜华(2005)将联盟能力概念化为提升能力、协控能力、运营能力三个维度,其研究发现外部联盟环境的变化趋势、企业的联盟经验、企业文化、企业社会网络、高管层经历以及风险导向均会对联盟能力的闲逛维度产生影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与评析响,但影响大小对不同纬度会有所不同[791。胡厚宝,彭灿(2007)研究认为知识联盟的运行质量和创新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联盟各方的知识联盟管理能力(简称联盟能力),而联盟能力则受个体、企业、联盟和网络四个层次众多因素的共同影响t跚j。龙勇等(2010)则将联盟能力分成选择能力、控制联盟能力和企业联盟绩效实现能力三个纬度来测量,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资源、声誉、联盟经验依次对企业联盟能力产生重大影响,而竞争强度对联盟能力则没有显著影响[811。2.2.4联盟能力与联盟绩效同样是缔结联盟,有些企业能借此获得持续性成功,而有些企业则不能,研究者们将这种绩效的差异性归因于是否拥有更强管理联盟的组织能力,即联盟能力【4曲J。更有学者认为,联盟低成功率的~个重要原因是企业不具有联盟能力,在联盟价值日益凸显的当代,这种能力被广泛视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之源。学者们普遍认为,联盟能力的强弱极大地影响了联盟最终结果,并且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5】【6】。Kale&Dyer(2002)研究表明企业联盟能力越强,企业越能够实现联盟的成功,并同时指出联盟能力越强的企业,越有可能建立特定的联盟职能机制来协调和管理其联盟活动[7】。同年,Ard.Pieter&Duysters等的研究结果同样显示联盟能力强弱与否决定了联盟成功,联盟成功的前提条件是构建联盟能力,而联盟能力则通过促使企业运用联盟工具、构建联盟学习机制、筛选合格合作伙伴等方式提升联盟绩效【80]。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的互补特性,Heimeriks(2002)提出一个包含企业层次联盟能力和双边层次合作质量的整合模型,理论分析表明联盟能力和合作质量都是联盟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合作质量在联盟能力与联盟绩效之间关系中起中介作用m】。2007年,Heimeriks等进一步证实联盟能力是导致企业间联盟绩效异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联盟能力部分调节联盟经验与联盟绩效之间的关系【491。Frank&David(2006)以325家全球生物技术企业的2226个研发联盟为样本。研究表明联盟能力的存在导致了企业间绩效的异质性,而联盟类型在联盟能力与联盟绩效之间的关系中起显著调节作用【捌。而从联盟组合的角度,Oliver&Anthony(2010)同样研究表明由组织所拥有的相关五个基本管理惯例组成的联盟管理能力不仅正向影响企业联盟组合绩效,而且还在特定联盟结构和联盟经验与联盟绩效之间的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53】。Rocha-Goncalves、Franciscoetc.(2011)研究则表明联盟管理能力在保证联盟成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联盟绩效的决定性因素I酗J。在联盟能力和联盟绩效的关系上,与国外学者观点一致,国内学者也都认为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与评析联盟能力的强弱极大地影响了联盟的最终结果。如郑胜华(2005)主张认为联盟能力所给企业带来的持续竞争优势来自于各项联盟能力的协同与复合【‘79】。通过实证方式,他不仅证明了联盟能力正向影响长期联盟绩效,而且其研究还表明企业联盟能力可由运营、提升以及协控三种能力来概括,并认为正是这三种能力相互之间持续地协同互动推动了企业联盟能力的动态演进,确保了企业在联盟领域的长期联盟绩效。谢科范等f2009)则指出建立联盟能力不仅会对企业在联盟中的成功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而且还会促进企业对联盟工具和管理过程的投资,继而促使联盟能力的循环提高1701。与谢科范的研究对象不同,曹素璋(2010)贝U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研究对象,认为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已成为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的主要形式,而对创新联盟及创新联盟网络进行管理的能力也因此成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7l】。2.2。5联盟能力相关理论研究述评联盟能力研究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才逐渐受到学界重视。由于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暂时还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和空白,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关于联盟能力的研究,学者们分别基于不同的理论的视角来对联盟能力进行研究,造成了现有联盟能力研究的片面性和单一性;其次,尽管国内外学者分别论证了各种组织因素对联盟能力的影响,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联盟能力形成机制来指导实践;第三、学者们从联盟组合和双边联盟两个层次来研究联盟能力的构成维度,尽管相关研究国内外整体不多,但相较于组合层次联盟,双边层次联盟能力构成维度的研究则相对更少;第四、目前相关研究在联盟能力是联盟绩效的主要驱动因素这一观点上达成了共识,但在联盟能力如何提升联盟绩效、联盟能力和其它联盟绩效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最后,相较于国外联盟能力研究,国内相关文献数量不仅偏少,而且与国外偏重于实证研究不同,国内相关研究则主要限于理论层面分析,缺乏实证支持。通过文献整理和回顾我们可以发现,现有联盟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联盟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及联盟能力维度构成两个方面,而关于联盟能力维度构成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联盟组合层次,双边联盟层次的联盟能力维度构成有待于我们未来进一步研究。同时,我们还发现,联盟能力是一个综合能力,在不同联盟阶段其所包含的内容会有所不同,在这一点上学者们已经达成共识,所以未来研究不同联盟阶段的联盟能力,从而使得联盟管理更具针对性,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19 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与评析2.3环境不确定性研究综述与评析关于组织环境的界定问题,学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以组织自身为界,组织之外的一切事物都可称为环境【84{61;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环境是内部与外部的综合,包括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两个部分[8%90】。本文比较赞成后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环境不仅包括企业外部环境,而且还包括企业组织内部的环境要素,并且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更具不确定性,企业经营所面临的风险也主要来自企业外部。现有关于环境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环境内容研究和环境特征研究。对环境的具体内容如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等的研究属于环境内容的研究;特征视角的环境研究则是对环境的特征,即环境的复杂性和动荡性程度以及环境特征对其他因素影响的研究。环境内容具有行业和企业差异性,企业所处行业不同,其面临的环境也有所不同,内容视角的环境研究能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其面临的具体环境,较为适用于企业经营与管理实践;相比之下,环境特征对于所有企业则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适性,因而特征视角的环境研究能够实现不同研究问的对比和延续,更适于学术研究E911。不确定性是环境的典型特征,环境不确定性是诸多组织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87】[921。管理学中的不确定性概念来源于经济学。著名经济学家奈特(1921)就认为不确定性是指由于人们对事件基本性质缺乏认知和经验,以致对事件结果进行预测和定量分析时存在的可能性偏差,并且当不确定性概念用于描述企业环境时,便产生了环境不确定性概念(EnvimmentalUncertainty)[93】。Duncan(1972)贝U认为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有决策时对周围环境缺乏有效了解、难以预测决策最终结果、法预知周围环境对决策结果的影响三大表现【87】。Miles&Snow(1978)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定义则更为直接,他认为环境不确定性就是环境影响企业绩效结果和程度的不可预测性【舛1。Milliken(1987)贝U将环境不确定性定义为组织的核心管理层不能正确有效感知或评估组织外部环境发展趋势和状态的程度[951。组织理论观点认为,外部环境是大多数组织所面临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对于绝大多数企业组织而言,环境的不确定性意味着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具有不可预测性【96】[97】。纵观以往研究,关于环境不确定性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将环境不确定性作为控制变量,此类研究中环境不确定性并不作为主要变量:二是将环境不确定性作为主要变量,研究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绩效等因变量的影响;三是基于权变理论,分析环境不确定性对其它变量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98】【991。其中,将环境不确定性作为调节变量,检验环境不确定性在其他主要变量之问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最为普遍,本文对环境不确定性变量的研究就属此类。尽管环境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与评析不确定性调节效应的研究已经较为广泛,但从当前全球经济低迷、国家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外部环境变得日趋动荡复杂的形势来看,研究环境不确定性对联盟管理能力和企业绩效等变量之问关系的调节效应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关于环境不确定性,早期对环境特征的研究倾向于以相对简单的单一维度来测量。如March&Simon(1993)认为仅用资源丰富性便可概括环境的主要特征【100】。随着外部环境的持续动荡变化以及环境研究的不断深入拓展,对环境不确定性变量简单的度量己不足以涵括现实环境不确定性特征所包含的内容。对环境简单、单维的测量方式只适合于环境不确定性不属于研究主要变量的情形,而当环境不确定性作为研究的主要变量出现时,对环境不确定性的测量必须采用多维测度方式才能使得研究更为严谨和恰当【l01】。本文将检验环境不确定性在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及联盟合作满意度之间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环境不确定性并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因而根据现有文献对环境不确定性的进行单维度多题项的界定和测量便可满足研究需求。2l 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本文第二章对研究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和概念进行了文献回顾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本章将沿着本文的理论和逻辑思路,具体提出本文研究的相关研究假设,进而构建相应的概念模型。研究假设和模型内容主要包括联盟管理能力的构成维度,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合作满意度之问的关系,环境不确定性变量的调节效应。3.1联盟管理能力维度构成众多研究表明,联盟合作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即联盟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能否在联盟形成阶段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15】【1021、在联盟设计阶段为合作关系构建适当的治理结构[23】【561、以及在联盟运营阶段对联盟实施有效管理[66】【1031。普遍研究认为,一个双边合作关系的风险主要是合伙人合作动机的不确定性以及合作伙伴之间工作任务的相互依赖程度【12】【104-1吲。这些风险常被称为c·关系风险和绩效风险”或“合作问题”和“协调问题”【58】[1081。一些学者早在联盟形成阶段筛选合适合作伙伴【15】【1021、在联盟设计阶段为合作关系创造适当治理结构【23】[56】【1071、以及合同谈判阶段便意识到了这些问题[1唠1111。联盟形成阶段为企业选择一个合适的联盟合作伙伴、联盟设计阶段为联盟设计一个良好的联盟治理结构等都为运营阶段联盟的利润创造提供了潜在保证,但在联盟运营阶段,如果没有正确恰当的管理实践与其相配,则联盟所能创造的价值也是有限的【112J14】。针对管理实践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者们总结出了联盟管理过程中的三大挑战。首先,因为不同合作伙伴在管理结构、地理位置以及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许多联盟由于在合作过程当中管理方法使用不恰当,角色定位不清晰等原因而遭遇了协调工作的失败【6l】【62】[硎。在一些联盟实践案例当中,因协调失败而带来的成本甚至超过了合作双方合作所带来的收益[115】。Luo(2006)就认为企业在日常运营、管理和政策方面应有一个动态可变化的协调机制来指导合伙人之间的合作,并且需要为合作关系双方的持续交流创造一个合适的组织结构惭】。其次,任何一个联盟当中都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因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的合伙人机会主义行为等负面效应往往会由于缺乏有效沟通而扩大[12】【621163】。同样,不恰当的沟通机制会使得评价联盟合作风险及价值创造机会更为困难[115]【11们。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义务与责任相协调的高效共事机制用于阻止合伙人的自私行为【ll71、缓和潜在的群体波动【118】。最后,有研究表明联盟失败很多时候源于个体间不够成熟的社会关 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系【“1【6田【1161。正如学者们早期所提到的,个体间的密切关系是组织问建立相互信任与经济交往的重要原斟119][120】。这种密切的关系为日后合作奠定了心理基础,有利于共享可用于规避相关联盟风险的信息,并且个体之间稳固的社会关系十分有利于冲突的解决,尤其是在复杂不确定性环境中,可以为未来长期交易以及合作关系的持续提供保证【1211。因此,为解决诸如冲突、信任、沟通和承诺等关系问题,促使联盟的正常运行,企业培养自身关系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针对联盟在运营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学者们认为企业应该培育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的联盟管理能力【u】[112】【1141。研究普遍认为,联盟管理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它由多种能力维度构成。如基于合作生命周期的四个基本阶段,Simonin(1997)认为运营阶段的联盟需要有对现有合作关系进行协调管理与监督的技能,这一观点强调了协调与监督【42】;Gulati(1998)认为在联盟运营阶段,联盟能力应包括发展企业间知识共享的路径、进行必要的专有关系资产投资等,Gulati认为对处于运营阶段的联盟进行有效管理需要沟通和处理好双方合作关系【叼:Kale(1999)在其文章中提到,一些公司如Xerox,Hewlett.Packard设立的战略联盟执行官职位的主要职能就是协调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并保持合作伙伴之问的知识共享和交流,表明现实联盟管理实践当中,协调与沟通是必备技能晰】;Heimeriks(2002)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指出高层次的联盟能力主要由伙伴之问的协同、信任和承诺、信息共享和沟通组成【删;Schreiner&Corsten(2005)贝U将联盟能力视为一个多维构念,它包含结构、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合作能力【521;Schreiner&Kale(200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联盟营运阶段对双边联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与合伙人持续不断地协调,需要向合伙人传达可靠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并同时发展与合伙人的良好社会关系【2】。显而易见,学者们就协调、沟通、关系等技能在联盟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尽管这几种技能在联盟运营阶段发挥的作用不同,但它们理论上相互关联,且在联盟管理目标上相互一致。因此,本文认为:任何企业的联盟管理能力应当包含和反映这些技能。于是提出本文第一个假设:Hl:联盟管理能力可以概念化为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关系能力三个维度。3.2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企业联盟能力的强弱会极大影响联盟合作关系的最终结果和产出,在这一点上众多研究应经达成共识。如Kale&Dyer(2002)研究就发现企业联盟能力越强,企业越能够实现联盟的成功【71。Duysters&Heimeriks等(2002)1撕究结果同样也显示联盟能力强弱程度决定了联盟成功可能性的高低,联盟成功的前提条件是构 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建联盟能力,而联盟能力则通过构建组织学习机制等方式提升联盟绩效㈣。Heimeriks(2002,2007)的研究结论与上述研究相似,其研究结果显示联盟能力会正向影响联盟的最终结果,联盟能力是导致企业问绩效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Ⅲ]f491。双边联盟合作关系当中,企业之问的合作需要相互协调,拥有的协调能力越强,企业便会越加受到合作伙伴的重视,双方之间合作的紧密程度也会越深,实现更佳企业绩效的可能性也会更大。并且,企业的协调能力越强,意味着企业在复杂资源分配、任务合作、知识交流等方面共事效率越高,越能降低企业潜在的管理和协调成本,提高企业的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lo】。Ring&VandeVen(1994)以个人计算机制造商和经销商之间的联盟关系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企业间有效的沟通显著提升了联盟绩效,其研究首先强调了沟通在企业联盟中的重要作用[116】。企业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避免由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机会主义彳亍为,缓和潜在的群体波动性,继而大幅减少管理冲突[120J。定时、准确且充分的沟通不仅会减少合伙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且能帮助企业意识到他人未曾注意到价值创造机会,而这种机会往往就代表着效益。企业问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增加合作双方之间的信任,而企业间的信任会促使双方开放自身资源,积极履行承诺,有效解决合作冲突,促使双方资源有效整合,从而提升企业绩效。Dyer(t997)对日本和美国汽车产业中装配商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联盟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日本企业通过持续性关系投资获得了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更高的联盟价值【1221。Madhok&Tallman(1998)贝1J认为对于联盟合作关系的持续投资承诺不仅可以直接创造价值,而且还有助于促进建立企业问的相互信任关系和缓解企业建立相关联盟治理机制的压力,进而降低联盟治理成本U14]。联盟关系能力赋予企业与合伙人发展社会关系的能力,而稳固的社会关系为企业提供了有用的价值,包括对合作伙伴即时需求、观点、想法及环境信息的反映,这些价值的直接反映就是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加、盈利能力的提升、投资回报的增长以及顾客忠诚度的提高等。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所拥有的独特资源和能力决定企业的绩效水平【32】。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联盟管理能力,但不同企业所拥有的联盟管理能力水平却不尽相同,企业所拥有的联盟能力越强,双边合作越有可能获得成功,企业相应也会取得更好的绩效。联盟管理能力作为公司层次的稀缺、有价值和难以模仿的资源,可以用来解释企业间绩效的不同【51【461。因此,综上所述,提出本研究的第二个假设:H2:联盟管理能力会正向影响企业绩效,即企业联盟管理能力越强,企业在双24 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边联盟合作过程当中所能获得的绩效会越好。3.3联盟管理能力与合作满意度合作满意度是合作伙伴对合作过程主观情感上的反应,它主要源于企业在联盟合作过程当中对自身竞争优势强化、企业竞争力提升幅度,以及企业对联盟合作过程愉快程度的感知[1231。双边联盟合作关系中,合作伙伴拥有多样互补的协调知识,能够提高双边合作的效率,从而使得协调成本最小、协调结果最佳。企业拥有分配复杂资源的协调能力,能够帮助企业跨越各自的企业边界重新审视它们为完成任务所担负的责任,从而尽可能降低冲突发生的概率。因此,尽管合作关系双方的治理结构、地理位置、认知能力及文化背景有很大不同,但若企业协调联盟合作关系的能力越强,企业便越能在合作过程中避免摩擦,从而提高企业对合作关系的满意程度。较强的沟通能力同样会提高企业对联盟合作过程的满意度。定时、准确且充分的沟通会减少合伙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以有效帮助合伙人识别联盟期间的价值创造机会,继而相应改变它们合作活动的范围和规模。使用大量沟通方式方法管理联盟,不仅保证了信息的有效传递,而且为将信息传达给相关信息接收人提供了方便124】[1251。为显示企业的合作意愿,企业会与合作伙伴进行开诚布公地交流,这不仅能够舒缓企业对合作伙伴机会主义行为的担忧,而且能够促进合伙关系承担更高程度的风险,从而提高企业对联盟合作过程的满意度。并且,与合作伙伴开诚布公地沟通本身就可证明企业可靠且值得信赖,当联盟合作双方之间比较透明和公开时,联盟合作双方更容易相互学习.从而会增加对方合作的意愿和投入,提高双方对合作的满意度【2】。最后,关系能力通过促进双方合作关系和相互信任的方式来提高企业对联盟合作关系的满意程度。在职责范围之外,合伙人双方之间相互反馈、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彼此为对方考虑,从而为合作双方互相创造价值及构建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2】。在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合作环境中,合伙人更愿意与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企业关系能力越强,合作双方之间关系越紧密,企业对合作过程中所遇到的摩擦和冲突等负面因素处理便会更加趋向于包容与理解,由冲突和摩擦给双边合作关系所带来的风险和损失会相应降低,合作双方对联盟合作过程的满意程度也就相应提高。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成功管理一个联盟、保持企业对联盟合作的高满意度有赖于企业对联盟合作关系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水平。为保证和提高企业对联盟合作的满意程度,企业需要与合伙人持续不断地协调,需要向合伙人传达可靠 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并同时发展与合伙人的良好社会关系。因此,基于以上认识,本文提出假设:H3:联盟管理能力会正向影响企业对联盟合作关系的满意度,即企业联盟管理能力越强,其对联盟合作关系的满意度会越高。3.4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环境不确定性是企业外部环境最为显著的特征,其主要表现为市场变化程度、技术变革速度、竞争强度、资源获取难度等多个方面。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越高意味着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越大、企业事前规划受到的限制越多、行动方案可选择的范围越小,与各种战略方案选择相关的成本和概率也越加难咀计算。因此,企业决策者要正确看待和诠释环境因素,并根据环境变化适时调整企业战科蛔。当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程度升高时,企业需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联盟管理能力,与合作伙伴加强协调与沟通,及时解决合作过程当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并时刻关注竞争对手行为的变化和策略的调整,同时还需要动态化的产品计划和生产安排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1261。动态不确定性环境中,企业拥有联盟管理能力的强弱会极大地影响双边合作的最终结果。在高不确定性环境下,拥有较强联盟管理能力的企业获得联盟成功的可能性大,而联盟管理能力较弱的企业则可能实现不了预期的绩效目标,相应也就难以对联盟合作产生较高的满意度;在低不确定性环境下,即使不具有较强的联盟管理能力,企业依然能够实现良好的绩效目标和较高的合作满意度。并且,在不确定性程度不同的环境下,即使拥有同样水平的联盟管理能力,企业最终实现较好企业绩效和较高合作满意度的程度也会不同。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越高,企业越难以实现预期绩效目标;同时,由于要应对动荡不确定性环境带来的各种可能问题分散了企业在合作关系维护方面所投入的精力和资源,从而会降低企业对合作关系的满意度。显然,环境不确定性在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及合作满意度的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于是提出:H4:环境不确定性负向调节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H5:环境不确定性负向调节联盟管理能力与联盟合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3.5概念模型基于前文提出的研究假设,得出本文研究概念模型如下:26 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图3—1本文概念模型27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研究设计与数据获取根据本文第三章提出的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本章将对问卷的形成和数据的获取过程加以介绍,具体内容包括问卷的设计、变量的量度、预调研分析以及大规模调研情况。其中,基于预调研数据,研究将根据相关测度标准(Cronbach’Q值和CITC值)对初始问卷的测量指标进行精简,形成大规模调研问卷。最后,大规模发放正式问卷,收集大样本调研数据,并作初步描述性统计分析。4.1问卷设计本文研究所采用的测度量表其主体来自于Schreiner&Kale(2009)首次开发使用并被证明显著有效的成熟问卷[21。本文最终正式问卷(见附件)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以下步骤:首先,采用问卷回译(BackTranslation)的方法译制问卷。本人先将英文量表翻译成中文,然后委托团队其他成员将本人译制好的中文量表翻译成英文,并与原英文量表进行比较。然后两组成员一起共同研究分析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中原因并予以解决。回译过程中,团队成员重点强调翻译的准确程度,尽可能减少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主观偏差。其次,基于本文研究背景的设置及研究目的,同时结合本文研究样本的特点,最终选取企业绩效和合作满意度两个变量作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其中,企业绩效主要衡量的是过去三年问核心企业供应商的财务和市场表现,合作满意度则主要衡量问卷填答者基于个人的感知,对所在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合作关系所作的主观评价,二者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因为本文的研究样本是三家核心工程机械企业(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的长期合作供应商,尽管问卷内容本身不涉及企业机密问题,但大部分的供应商名单对于企业来说都是不公开信息,所以问卷的发放需委托核心工程机械企业或其它第三方代为发放。为确保数据收集的有效性,本研究就问卷填答者的任职时间、职务、对核心工程机械企业及自身所在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了解程度设置了相应的筛选题项,形成了初始问卷。再次,通过团队讨论及专家咨询方式对量表题项进行调整。初始问卷形成之后,再就初步设计出的问卷在团队研讨会上与团队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在读硕士生一道,对量表每一题项的表达措辞、诱导偏向等问题逐一进行讨论、修改。在此基础上,再与导师进行沟通交流,结合导师的意见,理顺题项逻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研究设计与数据获取辑关系,对问卷题项的措辞进行精简,形成预调研问卷。最后,通过预测试,形成最终大样本调研问卷。为进一步保证问卷测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本研究开展Td,范围的预调研。基于预测试统计分析结果(本章第三节中有详细阐述),对初始问卷的冗余题项进行了删减,最终形成正式大规模调研问卷。4.2变量测量本文研究总共涉及10个变量——自变量联盟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关系能力),因变量企业绩效、合作满意度,调节变量环境不确定性,控制变量企业规模、合作关系持续时间、合作伙伴互补性、资产专用性。其中,除因变量合作满意度、调节变量环境不确定性外,其余变量均来自Schreiner&Kale(2009)首次开发使用并被证明具有较高信效度的问卷[21。问卷测度采用里克特(Likert)七点式,问卷填答者需在1一完全不赞同到7~完全赞同之间做出选择。本文调查问卷共设计有三份,针对不同核心企业的供应商分别采用题项相同,但量表内所涉核心企业名称不同的调研问卷,以针对山河智能长期供应商的调查问卷为例,具体变量测量如表4.1至表4.8所示。表4-1协调能力(CoordinationCapability)注:具体变量测量本文此处以针对山河智能长期供应商的调查问卷为例,若对三一重工或者中联重科的长期合作供应商进行调研,则在此问卷基础上只需将核心企业名称“山河智能”替换为“三一重工’或。中联重科”即可,以下如此类推.对联盟管理能力协调维度的测量包括四个测量指标,这些指标可以代表企业协调活动的主体内容,包括企业对其合伙人的工作机制及自身激励机制的变化调整。表4-2沟通能力化ommunicationCapability)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研究设计与数据获取CMC3我们经常努力让山河智能了解我们的服务和产品当企业发生人事变动时,我们会立即告知山河智能我们企业与它CMC4的新联系人沟通能力维度包含四个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在如下方面的信息传达能力:使合作合作伙伴了解企业的市场定位,产品和服务、组织特征及价值陈述等。表4-3关系能力(BondingCapability)关系能力维度有六个指标测量,这六个指标分别反映企业对合作伙伴的重视、理解及支持行为,如任何情境下的双边对话、支持处于困难境地合作伙伴的意愿,认真考虑合作伙伴的建议以及注重联盟合作关系的长远利益等。表4-4企业绩效fFinnperformance)关于企业绩效的测量,Schreiner&Kale(2009)构建了四个指标对其进行测量。这四个指标包括过去三年内,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在产品销售增长、盈利能力提高、投资回报增加、顾客忠诚度的建立四个方面,指标侧重衡量的是企业在联盟合作期间的财务和市场表现。表4-5合作满意度(CooperationSatisfaction)因变量企业绩效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在联盟合作期间的财务和市场表现,通过梳理和学习相关文献,本研究同时选取了合作满意度作为联盟管理能力影响联盟合作结果的另一个因变量,其在以往研究中常被用来衡量联盟合作结果的一个30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研究设计与数据获取指标,主要衡量问卷填答者基于个人的感知,对所在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合作关系所作的主观评价。本文主要参考Geringer&Herbert(1989)的研究,开发设计了以下四个指标来测量核心企业供应商对联盟合作关系的满意程度‘坦71。表4-6环境不确定·/生(EvironmentalUncertainty)如前文所述,由于本文主要将检验环境不确定性在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及联盟合作满意度之间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环境不确定性变量并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因而根据现有文献对环境不确定性的进行单维度的界定便可满足研究需求。Miller&Friesen(1983)认为环境不确定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市场变化程度、技术变革速度、竞争强度、资源获取难度等4个方面,并开发了相应的测度指标[1281。本文采用Miller&Friesen(1983)的观点,结合本文的研究背景进行适当调整,最终从环境不确定性特征表现的四个方面设计了“企业所处行业顾客需求变化很快”、“公司顾客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所处行业技术高速发展”、“本行业的产品或服务更新很快”、“竞争对手频繁引入新产品”、“竞争对手的行为很难预测”、“我们所需的资源越来越难获取”共七个指标来测度环境不确定性变量。表4—7资产专用性(AssetSpecificity)当企业与合伙人结成联盟合作关系时,通常需要投资这种联盟合作关系,包括基础设施、人员配置、专用知识资源等。沿用Schreiner&Kale(2009)对资产专用性的测量,本研究分别采用三个指标分别对资产专用性的三个方面进行了测度。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研究设计与数据获取本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关于合作伙伴互补性的测度多为单独指标或者采用几个指标反应具体哪些领域的互补性。基于本文以供应链联盟,合作双方之间即是典型的资源供需互补性的研究背景,本研究依然沿用Schreiner&Kale(2009)的测量指标,采用单个指标来测度合作伙伴互补性。4.3预调研分析4.3.1预调研问卷发放与回收为进一步确认和提高问卷测度的科学性和数据获取的有效性,本研究在大样本数据收集之前进行了问卷预调研。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联盟管理能力的构成维度,以及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及合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样本研究对象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三家企业的长期合作供应商,问卷填答对象为供应商企业中分别对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三家核心企业合作关系和过程较为了解的相关人员,如供应商企业的销售部门人员、技术服务人员、客户关系管理人员等。由于本文作者在导师的带领下曾参与中南大学商学院和长沙市经开区合作的“长沙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程机械产业‘十二五’规划”项目,曾多次随课题组前往经丌区调研,借此得以与经开区管委会及企业相关负责人建立关联。同时,随着项目进程的不断深入,本人对工程机械行业的了解程度也在逐渐加深。在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以及在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企业就职的校友帮助下,本文预调研问卷发放工作进行较为顺利。预调研共发放问卷50份,共回收问卷47份,回收率94%。剔除其中数据填答不完整、问卷填答明显不认真或明显失实、与三家工程机械企业合作关系未超过三年的调查问卷,经过筛选得到有效问卷3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2%。最终有效样本中,企业员工规模100人以下的企业有11家,规模为100—500人的企业19家,500人以上的企业6家,多为经开区园区内或湖南省内企业,行业涉及工程机械、钢铁制造、电子通讯等。其中,合作持续时间之所以以三年为界,原因主要缘于实地调研和电话访谈发现,工程机械行业供应链合作关系较为稳定。一般情况下,若供应商能保质保量并且能按时向核心工程机械企业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则合作关系便能长期持续,否则,双方合作关系一般在开始合作以后的2.3年以内便会终止。32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研究设计与数据获取4.3.2预调研样本数据分析在大样本问卷发放之前实施预调研的直接目的在于通过小规模调研数据分析来检验分析问卷测量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剔除其中可删除的冗余测量指标,提高问卷质量。对于题项筛选,本文采用在实证研究当中被普遍用于评价问卷内部一致性的Cronbach’口值来衡量量表的信度。遵循学者Nunnally的建议,量表信度系数Cronbach’a值最低标准为O.7f1291。同时,利用修正题项的总相关系数(Corrected—ItemTotalCorrelation,CITC)来筛选题项。一般情况下,若测量题项的CITC值小于O.4,且删除该题项后Cronbach’口值有明显提升两个条件同时满足,则应删除该题项。具体分析结果如表4—9至表4.13所示。表4-9联盟管理能力变量的CITC和信度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研究设计与数据获取表4-11合作满意度变量的CITC和信度分析由表4-9至4—13可知,量表各测量题项的Cronbach’口值均大于0.7,满足量表测度的信度要求。其中,测量题项CS2的crrc值小于0.4,且删除该题项后的口’值较原Cronbach’口值有显著提高,故删除这一题项,保留其余题项,形成正式调研问卷。4.4大样本调研分析4.4.1问卷发放与收集经过预调研分析形成正式问卷之后,本研究于2012年3月初至4月底进行了大样本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收集,期间多次与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问卷回收效率。由于问卷的发放对象是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的供应商,尽管问卷本身内容不涉及供应商企业的涉密信息,但考虑到三家核心工程机械企业的供应商名单信息并不对外公开,所以在导师和经开区管34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研究设计与数据获取委会相关负责人的帮助和指引下,问卷主要由三家核心工程机械企业代为向其各自供应商发放和收集。问卷共回收237份,粗略以起初要求每家企业代为收集的期望数量85份,共计255份作为问卷的总发放数计算,问卷回收率为92.9%。其中,有效问卷163份,问卷有效率63.9%。有效问卷的筛选按照以下标准:(1)问卷多处未填答;(2)问卷不同变量问连续多个测度题项选择同一数值以及题项选择前后明显矛盾;(3)与核心工程机械企业合作关系未超过三年;(4)未满足本文问卷对填答者的筛选条件等。表4.14问卷回收情况注:回收率=问卷回收数量/发.放数量;有效率=问卷有效数量/发放数量4.4.2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基于大样本调研数据,本文对3家核心企业共163家供应商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具体如表4.15所示。统计显示样本企业所属行业多为工程机械行业,这一特征与研究所选核心企业有关;企业规模大都分布在100—500人之间,以中小型为主;所有供应商企业中,民营和外资或合资企业占据大多数,比例高达73.4%;超过60%以上的问卷填答者在现任职企业的就职时间超过三年,而任职不满三年的问卷填答者多为供应商企业的一线销售人员、技术服务工程师等,并且其在填答调研问卷关于“对核心企业及与核心企业合作过程的了解程度”的题项时,均选择了了解或非常了解选项,由此可以估计所筛选出的有效问卷在一定程度上均反映了企业经营的实际状况。表4.15样本企业基本信息统计汇总表企业规模100人以下1735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研究设计与数据获取100-500人500---1000人1162l71.16%12.88%1000人以}_=95.53%l一3年5231.89%任职时间3—5年8954.61%(问卷填答者)5年以上2213.50%4.4.3测量题项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SPSSl7.0统计软件,本研究根据回收的有效数据,统计计算每个测度题项得分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标准差(SD)、偏度、峰度,具体统计结果如表4—16所示。表4-16大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正态分布检验结果测量N最小值最大值均值SD偏度峰度题项统计值sD统计值sD统计值sDCDCl163CDC2163CDC3163CDC4163CMCl163CMC2163CMC3163CMCA.163BDCl163BDC2163BDC3163BDC4163BDC5163BDC6163FPl1634.754.494.7l4.544.834.754.994.724.8l4.834.804.654.484.7936一.379.191..508.379-.225.19l-.132.379·.505.191.317.379-.529.191一.190.379-.307.191.042.379..141.191.186.379一.202.191..249.379..265.191.262.379一。316.191..207.379·.034.191.307.379·.446.191.187.379·.387.191.251.379·.284.191I.107.379一.195.191.080.379一.793,1911.189.379O924763O930958渤伽掰讹懈晰懈必m咐m瑚啷扔挑927O●5262964Dm兰;泖m㈣l坌童!i墨童|星|啷哪嘶M啪7l1l2l2l21l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研究没计与数据获取从表4.16可以看出,各题项得分的最大值为7,最小值为1或2,表明样本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各测度指标的得分均值主要分布在4到5左右,标准差则基本在1.5以下,波动性较小,整个样本数据较为符合正态分布原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其前提是数据必须符合正态分布的估计要求,否则会影响卡方(z)统计值以及可决系数(R2)的判定。以往研究表明:当样本数据偏度绝对值小于3,峰度绝对值小于8时,则可表明样本数据基本服从正态分布[1301。由表4—16中偏度和峰度的统计值可以看出,各测度题项得分数据的偏度和峰度的绝对值均小于3,表明样本数据基本服从正态分布,符合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要求,可以进行下一步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实证分析本文第四章对大样本调研数据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本章将首先介绍本文实证研究所采用的结构方程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然后对本文的具体实证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和介绍,并根据最后实证结果对本文的研究假设是否得到验证作出判断。5.1数据分析方法基于本文第三章提出的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本章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SEM)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选择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量:(1)结构方程可以同时分析潜变量与潜变量之间、潜变量与观察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2)结构方程可以剔除随机测量误差,提高整体测量准确度:(3)结构方程可以同时计算多个因变量之间的关系;(4)结构方程模型不需加入与研究模型无关的其它变量,如控制变量[131】【1321。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验证理论假设包括两个步骤: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一般在运用结构方程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之前,要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atoryFactorAnalysis,EFA)对问卷的信度和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FactorAnalysis,CFA)对问卷的效度(Validity)进行分析,只有测量问卷具备一定的信效度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结构方程分析。问卷的信度指的是问卷测量的稳定性和一贯性。最常用于评价内部一致性的信度指标是Cronbach’口。基于预调研数据,问卷测量题项的信度在预测试过程中通过了Cronbach’口值和CITC值测试,具备了较高的信度水平,接下来本章将基于大样本数据对问卷整体做信度分析。关于问卷的效度,统计学中将其定义为量表能否准确测量其所要测量的潜在构念,即问卷测量的精确性。其中,量表的效度又包括效标关联效度(Criterion.relatedValidity)、内容效度(ContentValidity)、构念效度(ConstructValidity)。效标关联效度衡量的是多个潜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可通过路径模型(PathModel)来检验。内容效度主要是用来衡量测量题项内容切合主题的程度。若测量题项内容较为全面地涵盖了研究计划所有要探讨的内容,并且准确地测量到了计划所要测量的变量,则表明量表内容效度水平较高。由于本文所用研究问卷的测量题项主要来自国外相关研究中被证明十分有效的测量量表和指标, 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实证分析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同时在问卷回译修订的过程中,本人还同研究团队各成员及导师进行了全面细致地修改和完善,量表测量内容完整、题项表达相对精准,基本可以满足本文研究对量表内容效度的要求。构念效度,由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两部分组成。其中,聚合效度是指不同的观察变量是否可用来测量同一潜变量,而区分效度是指不同的潜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换言之,当研究以测量题项或其它观察变量来测度潜变量时,观察变量和潜变量之间是有一定假设关系的,即假设了哪些观察变量来测度潜变量[13H。聚合效度可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判断测量指标与潜在构念之间数据的吻合程度可以衡量量表的聚合效度。研究普遍认为,若在同一测量指标层面,结构方程模型中标准化的因子载荷值大于0.50,且T值要大于相应的临界值,则表明问卷测量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而通过相关性分析,检验各个潜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是否小于1来判断量表的区分效度。对变量的各个测度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需要满足一定的适应性标准,所以在因子分析之前需做因子适应性检验,以往实证研究通常采用KMO样本测度和Bartlett球形检验来判定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具体判断标准如表5.1所示:表5.1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的判断标准学者Breckler(1990)提出,要保证基于良好拟合效果的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需要满足一定的模型拟合标准【1331。因此,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测量模型与样本数据的整体拟合程度进行检验时,本研究采用被普遍应用于以往研究的拟合指标来衡量测度模型与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具体拟合指标及其标准如表5-2所示。39 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实证分析表5.2拟合指标及参考值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主要分为四个步骤:模型设定(ModelSpecification)、模型拟合(ModelFiRing)、模型评价(ModelAssessment)和模型修正(ModelModification)。其中,最为关键步骤是验证理论研究模型与样本数据的拟创‘34l。模型设定包括指定观测变量与潜变量之间、各潜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拟合是指对模型各项参数进行估计的过程,模型评价则主要衡量模型与数据整体拟合程度、参数估计以及预设模型关系是否恰当的过程,而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修正指数和残差分析结果对初始模型进行优化则是模型的修正过程。一般情况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调节变量的过程比较复杂,最主要原因在于自变量(联盟管理能力)和调节变量(环境不确定性)都有量度的指标(MeasurementIndicator),但调节交互项(联盟管理能力掌环境不确定性)却没有量度的指标,而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是不允许有些变量有量度指标,有些变量没有测量指标的[131】。有鉴于此,因而本研究将运用以往实证研究惯用的层级回归分析方法来检验环境不确定性在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合作满意度之间关系可能发挥的调节效应。5.2信度分析本部分将基于大样本数据,对各变量及问卷整体进行信度分析。信度分析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四种:重测信度法、复本信度法、折半信度法、以及Cronbach’12"内部一致性系数法,其中最为常用的是内部一致性系数法。本文采用Cronbach’口系数来检验量表的信度,用于检验同一变量的某一测量题项与剩余题项之问的相关性程度,t2'值越大表明问卷信度越高。Nunnally(1978)认为,若口大于0.9则信度非常高,0.7—0.9为高信度,0.35.0.7为中等信度,小于0.35则表示信度非常低【1291。基于以上标准,本文以0.7作为接受量表的边界值。信度分析结果具体 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实证分析如表5-3所示。表5-3量表的信度分析结果由表5—3可知,各变量测度题项的Cronbaeh’口系数均在0.7以上,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程度的内部一致性,并且问卷整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9以上,表明问卷具有非常高的信度水平,满足研究对问卷测量稳定性的要求。5.3变量效度检验本章上一节对本文所采用问卷的整体信度进行了检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检验效果。在此基础上,本章将分别使用SPSSl7.0和AMOS7.0两种统计分析软件来对大样本数据进行EFA和CFA,以此来检验变量测量的效度。5.3.1探索性因子分析1.联盟管理能力探索性因子分析对联盟管理能力变量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其因子适应性检验结果如表5.4所示。检验结果显示,联盟管理能力因子适应性检验的KMO值为.874,大于0.80,小于0.90,且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小于0.0l的显著性标准,表明我们有99%的把握证明相关矩阵不为单位阵,联盟管理能力适合做因子分析。4l 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实证分析果,我们可以判断假设一得到验证。.47.39.70.46图5.1联盟管理能力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注:椭匾l表示潜变量,长方形表示观测变量或指标;椭圆和长方形之间箭头上的数据是指因子栽荷;双向弧线表示相关关系,弧线上的数据表示相关系数;单向箭头指向指标表示测量误差(下同)。5.14联盟管理能力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二阶因子一阶陶子一阶因子对二阶因子的载荷完全标准化载荷T值协调能力(CDC)CDC15.274加Ns{册舭Ⅲ懿泓∞ 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实证分析CDC2CDC363857.1984.650CDC4.688.119表5.15联盟管理能力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指标2.企业绩效验证性因子分析对企业绩效做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如图5—2所示。企业绩效各测度指标的因子载荷值分别为O.70、o.90、0.59、o。58,各测度指标因子载荷的T值最小值为4.271,显著大于2.58,各测度指标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大于0,表明各测度指标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图5-2企业绩效验证性因子分析对企业绩效测度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的各项你和指标值如表5.16所示。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相关标准要求,表明模型的拟合水平较高。47卯跚M舛 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实证分析3.合作满意度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构念合作满意度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如图5—3所示。合作满意度各测度指标的因子载荷值分别为O.64、O.49、O.58,各测度指标因子载荷的T值最小值为5.634,显著大于2.58,显著性水平小于O.0l,表明各测度指标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42.48.44图5-3合作满意度验证性因子分析对变量合作满意度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测量模型对样本数据之间的拟合指标实际值表5.17所示,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表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表5.17合作满意度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指标4.环境不确定性验证性因子分析对变量环境不确定性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如表5.18,图5.4所示。从表5.18可以看出除Z‘/缈值3.719大于3、RMESA值为0.091大于0.08、NFI值0.879小于0.90三个指标未达到理想状态外,其余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因此,根据统计软件AMOS的修正指数(ModificationIndices)和修正建议(ExpectedChange)进行路径修正,根据两个题项的内容“公司顾客要求越来越高”和“竞争对手频繁引入新产品”,在观测变量EU2与EU5之间建立误差关联。一方面,正因为顾客要求越来越高,从而迫使企业包括竞争对手不断更新产品来满足顾客不断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竞争对手不断推出新产品使得公司顾客对公司现有产品的期望和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由此可见EU2与EU5之问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因此建立误差关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修正后各指标值显示,所有拟合指标都得到了优化,其中z‘/彩降为1.709、RMESA降为0.066,NFI变为0.919,均符合要求,表明修正后的测量模型与数据拟合程度较为理想。 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实证分析环境不确定性测量模型经修正后各测量指标的因子载荷值分别为O.62、0.71、0.65、0.61、0.58、O.50、O.53,各测度指标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因子载荷值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均显著大于0.5,测度指标因子载荷的T值最小值为7.679,显著大于2.58,表明各测度指标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38.50.43.37.33.25.28图5-4环境不确定性修正后测量模型对环境不确定性变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并根据模型修正指数和对模型进行修正,得到测量模型对样本数据之间的前后拟合指标实际值如表5.18所示。修正后的各项模型指标均达到相关标准,表明验证性因子分析测量模型拟合程度较高。表5.18环境不确定性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指标拟合指标z2/dfGFIAGFINFIIFICFIR_MRRMSEA修正前指标值、i:ii§.T19iiflji萼o.957o.9190.8791ii!!io.965o.963o.071、_。0.0。91修正后指标值1.709.963.921.919.965.964.067O.0665.资产专用性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构念资产专用性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如图5.5所示。资产专用性各测度指标的因子载荷值分别为O.70、0.66、0.73,各测度指标因子载荷的T值最小值为10.031,显著大于2.58,各测度指标在O.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大于0,表明各测度指标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49.49.44.54 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实证分析图5-5资产专用性验证性因子分析对资产者专用性测量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的各项你和指标值如表5—19所示。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相关要求,表明模型的拟合水平较高。表5.19资产专用型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指标综上,通过信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可知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均符合测度要求,观测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潜变量,数据符合测量质量要求。同时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测量模型与数据具有较好地适配性,可以进行下一步概念模型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5.4变量描述-陛统计与相关性分析变量之间相互关联是实证研究各变量问相互关系的前提。若变量问不相关,则在后续研究中就无需再做二者之间的相互路径分析和回归分析,从而简化后续结构方程和回归分析研究工作,本研究所有潜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5.20所示。 o’中*一Hd寸*一卜In●寸一In一毫葛善誊基麓一连连葛毫蠡§t1"瓷一答8畏曼惫星g寸n弋试q一警萼≮≥妻墓蠢三一g8:兮2罡基墨三口寸n”叫·一麓连≮麓葛墨墓;瓷一≮藿篙≤琶专釜拳墨一葛昌答!霉寻里囊銎蔓目h@口nq详n.莩孳莩孽萼V奇-荨萎冀孽喜口寸一~々寸Hoo.ovA恬噼:。‘Io.ovA恬《萎讨o.ovq恬《-~爆昏卜一.*卜N寸.*n—n.西瓢.寸A.口o.N口。心.一∞一寸●西8.寸∞.c6.吼吗A一。一趟.暖妒傲斌_【_I掣寿吲世姐。一屋官熟晕f帐水a辎饔爿错∞趟坡器乓螺簧h趟帕艇擎如口楼强爿qnR镒剐瓤翻誉寸R程婚水nR涩暇瓣NR溢器$一堋掣爆珂露睾奄赳寐罢婶+t爝犁对姆州制oN沾《$求目林褂旧蚨仪秘迥扑_千醛 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实证分析由表5.20可知,联盟管理能力三个维度与联盟管理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6甚至0.9以上,且显著性水平较高,表明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关系能力与联盟管理能力之问存在相互包含关系。联盟管理能力与因变量企业绩效、合作满意度之间显著正相关关系存在,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路径分析。相关分析同时发现,合作满意度与企业绩效之问的相关系数为0.618,而相关系数达到0.6以上,并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二者之间相关关系显著。由表5.20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除联盟管理能力与其各维度之问相关系数达到0.6以上外,其余各变量之问的相关性系数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下几乎均在0.6以下,远远小于1,表明各变量之间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问题。5.5研究假设验证: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基于前文的信效度分析,本节将采用AMOS7.0统计软件来对样本数据开展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本文首先构建本文研究的初始模型,其次参照路径系数T值删除不显著路径、同时根据结构方程分析结果的修正指标(ModificationIndices,MI)和修正建议(ExpectedChange),通过增加路径的方式对初始模型进行修正得到最终模型。5.5.1初步模型构建由于运用结构方程分析方法检验调节效应所存在的困难,因此构建的初始模型仅包含自变量联盟管理能力和因变量企业绩效以及合作满意度,具体初始模型M1如图5—6所示,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如表5.21所示。从表中的拟合结果可以看出,除z2/df,NFI,CFI,RMSEA四个指标值满足模型拟合指标的参考标准外,其他拟合指标均不在标准参考范围内,说明初始结构方程模型并没有实现模型与数据的良好拟合,需进一步进行修正。52 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实证分析合作满意度的正向影响关系显著存在,假设二、假设三得到验证。图5.7最终结构方程模型M路径图注:+表示p<0.05;料表示p<0.叭;+}·表示p<0.001表5—22最终结构方程模型M拟合结果5.6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分析如果变量x与变量Y有因果关系,但是x与Y的关系受第三个变量z的影响,则变量z即为调节变量,调节变量所起的作用即为调节作用【1311。Y、x、z的关系可由如下模型表示:Y_a)●卜bM+cxz+e。从模型可看出,Y与x之间的因果关系随着调节变量Z的取值不同而不同。因此,只要交互项xz的回归系数具有较大的显著性,则可认为z的调节效应显著。调节效应显著与否还可通过R2的变化是否显著来检验,若△R2显著(,XR2服从F分布),也可证明调节效应存在。本文借助SPSS软件分析工具运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对环境不确定性变量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将c(控制变量),X、Z(自变量),xz(交互项)逐步加入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调节效应检验模型构建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构建仅包含控制变量和因变量的回归模型(如本研究中的模型l和模型4),检定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大小。因为以往理论和实践研究当中,控制变量已被证明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但由于其并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因而将其对因变量的影响予以检定,而后通过观察模型相关指标的增量(如△R2)显著程度来判断调节效应显著与否。本文根 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实证分析据具体研究情境以及借鉴以往研究结论,将企业规模、关系持续时间、合作伙伴互补性、资产专用性四个变量作为实证研究的控制变量,这些变量在以往研究中均已被证明会对相关联盟合作结果产生影响。如HeideandJohn(1990)研究就发现规模较大的供应商会迫使买方企业在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上投入更多资源¨”J;Schreiner&Kale(2009)认为联盟合作关系持续时间越长,合作伙伴之间便会有更多机会互相学习,进而增加彼此了解,降低联盟冲突,提高联盟成功可能性口J;DyerandSingh(1998)研究发现联盟合作伙伴问的互补性资源是联盟共同活动和绩效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而企业在合作关系确立以后,便会建立一定量的专用性资产,以便联盟合作活动的顺利开展【5I。其次,在第一步建立的控制变量模型基础上,加入“主效应”项目(联盟管理能力、环境不确定性),构建主效应模型(模型2和模型5)。尽管调节效应检验仅需验证交互项的系数是否显著即可,但仍需加入主效应项目的原因在于回归方程中,若有二阶变量(交互项)存在,则所有的一节变量均应被包括到方程当中[131l。最后,在主效应模型(模型2和模型5)基础上加入交互项进行回归,构建包含交互项的模型(模型3和模型6),并通过相关指标来判断调节效应是否显著。具体调节效应检验结果如表5.23所示。表5.23环境不确定性调节效应检验企业规模(SIZEl关系持续时间(RDT)合作伙伴互补性(PC)资产专用性(AS】联盟管理能力(AMC)环境不确定性(EU)联盟管理能力t环境小确定性R2校正后的R2aR2.123.112.123.320.302.197127116127392377265娜㈣矾㈣勉蚴啦㈣|墨㈣拼㈣脚㈣仍蛳耋;(;钞卿∞旧∞嗡侈吣%娜懿蚴343O92O2O3O8D9D9曲●∞牾饥”∞H∞嚣∞;(b研盯蚴扒卿:。唧鼯唧拍叨眇柳∞挎射33●0O7203O■O■O3O,L(.(炒凇,i萎㈣,吣碰琊咖啪咖l呈Ⅻ)雅卵舛"n舷孵∞,32Ol●2O【( 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实证分析注:模型1一模型3因变量为企业绩效;模型4谟型6因变量为合作满意度;()内数值为回归系数对应的显著性水平;AR2表示交互项加入前后,模型的可决系数变化量。由表5—23回归结果可知,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自变量联盟管理能力和调节变量环境不确定性后,可决系数R2显著增大,变化0.197,其中联盟管理能力的回归系数为0.476,并在.000的水平上显著。相比之下,环境不确定性变量的回归系数则不显著,表明模型1到模型2可决系数的变动全部由联盟管理能力变量引起,再次验证了联盟管理能力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关系假设。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了联盟管理能力木环境不全确定性交互项,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一0.189,并在0.029的水平上显著,表明环境不确定性在联盟管理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问的关系中起着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假设四得到验证。在模型4的基础上,加入联盟管理能力和环境不确定性变量后,可决系数R2显著增大0.265,并且联盟管理能力和环境不确定性的回归系数在.000的水平上显著不为o,表明联盟管理能力与环境不确定性对合作满意度均有显著影响,联盟管理能力与合作满意度之间的正向影响关系再次得到验证。在模型5的基础上加入联盟管理能力书环境不全确定性交互项,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一0.237,在.004的水平上显著小于0,表明环境不确定性显著负向调节联盟管理能力与联盟合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假设五得到验证。值得一提的是,普遍研究表明,因为检验模型已经控制了主效应(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所以调节作用的影响程度一般都比较小,ZXR2能达到0.10就己表明调节效应十分显著【13l】。因此,本文进行的两次调节效应检验,△R2分别为0.021和0.032均为合理正常水平。同时,由模型1和4可知,企业规模、关系持续时间、合作伙伴互补性、资产专用性四个控制变量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其总共分别解释了因变量企业绩效与合作满意度12.3%和12.7%的变异量,其中资产专用性会对企业绩效与联盟合作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关系持续时间同样也有助于联盟合作满意度的提高。5.7特定企业效应对比由于本文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三家大型工程机械企业的供应商及其与三家工程机械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为研究对象,供应商的企业绩效与其对联盟合作关系的满意程度可能会受到特定企业因素影响(Vendor-specifieEffects),因此有必要对比分析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三家企业对相关 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实证分析联盟结果的影响。为研究分析特定企业因素对企业绩效与合作满意度的影响机制,根据虚拟变量的设置原则,本文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三家企业设为两个虚拟变量进行回归,(1,O)代表三一重工,(O,1)代表中联重科,而山河智能被默认设置为对照组。具体实证结果如表5.24所示。表5.24特定企业效应对比分析由表5.24回归统计结果可知,在模型l的基础上加入自变量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后,模型可决系数由。123增加为.139,自变量“三一重工”的模型回归系数为.105,大于“中联重科”的.085,并两者都在.0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过去三年间,三一重工与中联重科的合作供应商所取得的绩效水平总体要略高于山河智能,而三一重工的合作供应商企业所取得的绩效又高于中联重科的合作供应商。这可能是受企业规模影响,因为2009年,三一重工营业收入达到306亿元,2011年更是突破800亿元,过去三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为37.8%;2009年,中联重科共实现营业收入207.6亿元,2011年达到463.2亿元,三年年均增速为30.6%12009年,山河智能营业收入为14.51亿元,而到2011年,山河智能则实现营业收入30.89亿元,三年间年均增长49.6%。尽管三者均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知名企业,但从营业收入规模大小来看,三一重工要略高于中联重科,远大于山河智能。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营业收入规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企业自身57 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实证分析及其供应商的绩效水平,企业营业收入越高,表明企业对供应商产品的需求越大。从销售收入年均增速指标来看,尽管山河智能的增长水平要远远高于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但可能受营业规模较小影响,过去三年间其合作供应商的绩效水平要低于其它两家企业的供应商。观察模型8的相关回归系数可以发现,自变量“三一重工”对因变量合作满意度的相关系数在.05的水平上并不显著,而“中联重科”则在.0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中联重科合作供应商对与中联合作关系的满意程度要高于三一重工和山河智能的供应商,而三一重工合作供应商的满意度并不比山河智能高,原因可能是因为受整体经济放缓以及房产限购带来的工程建设减速影响,从2011年开始,工程机械各类产品下游需求大幅下降,下游客户资金抽紧。为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客户,一些工程机械制造商以低首付甚至零首付的销售模式向市场激进营销,而2011年三一应收账款更是高达201.23亿元,公司现金流出现紧张。为应对经营和财务危机,2012年以来三一大幅降低产能和裁撤员工规模,这也导致工程机械主机企业与其配套件供应商之间的供需合作关系受到一定负面影响,而从统计数据来看,这种负面影响对三一及其供应商的影响相对较大,其供应商合作满意度相比中联重科供应商要低,且不比山河智能供应商显著要高就是很好的说明。5.8假设检验结果与讨论基于以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第三章所提出的研究假设检验结果如表5—25所示,经修正后的最终概念模型如图5-7。表5—25假设检验结果注:}表示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