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常态下##开发区转型升级引领区的路径思考

打造新常态下##开发区转型升级引领区的路径思考

ID:33208873

大小:55.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2

打造新常态下##开发区转型升级引领区的路径思考_第1页
打造新常态下##开发区转型升级引领区的路径思考_第2页
打造新常态下##开发区转型升级引领区的路径思考_第3页
打造新常态下##开发区转型升级引领区的路径思考_第4页
打造新常态下##开发区转型升级引领区的路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打造新常态下##开发区转型升级引领区的路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打造新常态下##开发区转型升级引领区的路径思考##经济开发区启建于2000年10月,2006年5月获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成为软件谷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经济开发区经历了拉框架、铺规模、树核心、促融合四个阶段,产业由初期的低端制造业过渡到先进制造业,并逐步转型为软件信息业、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端商务商贸业三大主导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当前,开发区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在新一轮发展中,开发区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之路

2、。但从目前开发区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与全省108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相比,开发区综合排名靠后。二是主导产业集聚度不够。开发区产业布局未做到合理优化布局,未能依托园区集聚来发展壮大,打造区域品牌,以形成具有国内竞争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形态。区内主导产业不多,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态势。三是平台空间布局不优。由于受规划、土地等条件限制,加之部分工业发展平台在开发之初对中长期规划重视不够,或缺乏系统规划,或规划不到位,以致空间布局不当。四是土地资源利用不高。开发区土地功能区块规划性不强,不同类型企业边界模糊,造成资源要素和中间产品在区内的流动性不强。区

3、内企业参差不齐,亩均效益低的生产类企业依旧存在,阻碍了开发区产出指标的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多年的开发利用,开发区土地已经渐趋稀缺,受到各方面限制,区内可供连片制造的土地开发空间较少,预留土地空间不足严重制约了开发区提升和集聚工程的实施。如今,随着##经济开发区全面融入软件谷建设,产业转型发展进一步升级,开发区走到了“二次创业”的重要关口。开发区的职能应向综合性建设、综合性发展、综合性管理等多功能转变,产业转型升级应顺应开发区的功能转变,从整体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进行统筹规划,错位发展,突出特色产业优势,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一、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倒逼原有产业转型升级。

4、一是完善创新创业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支撑,促进软件信息业、文化创意业、高端商务商贸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引导一批优秀企业成为园区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二是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一方面,淘汰落后的产能及技术,深入挖潜进行技术改造,另一方面,积极向高端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向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大力推进与新兴信息产业及互联网的融合。三是加大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清理盘活力度,建立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绩效考评体系,努力实现园区资源利用最优化、产出贡献最大化。二、加强企业联系融合,增加园区发展活力。一是主动加强园区企业之间的联系融合,采取建立企业理事会、企业交流

5、促进会等方式,加快企业交流,实现产业集聚效应、产业链的形成。二是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在政务服务、环境建设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积极配合园区企业发展,为园区企业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并组织召开企业“月谈会”,真正让园区的企业唱主角,为企业创造沟通交流的机会,促进企业间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努力打破传统企业僵化的发展模式,实现园区内企业的互动、互补、互融的发展模式。三、放大园区特色亮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着力构建产权制度合理、符合市场规律的独立开发建设平台,探索实行“实体化管理、企业化运作”,加快由管理园

6、区向经营园区转型。二是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强化协调、积极作为,加快龙藏大道沿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建设。三是加快推进特色园区建设,切实按照项目发展规划,紧锣密鼓推动##国际汽贸区、数字出版基地和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步伐。四是加快推进老旧企业提档升级,充分利用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政指导等资源,推动园区老旧企业产业业态转型,促进建筑形态进一步转变。四、实施园区创新驱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政产学研融合。围绕重点领域,积极构建以以“政产学研金”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着力引进和建设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

7、型科研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载体。二是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坚持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积极培育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积极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快推动小企业创业基地、孵化器等建设,每年挖掘培育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规下小微企业上规升级,引导本地科技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的协作配套,壮大创业创新群体。三是加快招才引智,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加快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探索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优化领军型创业团队引进机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