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涵式发展途径探究

高校内涵式发展途径探究

ID:34361739

大小:62.7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05

高校内涵式发展途径探究_第1页
高校内涵式发展途径探究_第2页
高校内涵式发展途径探究_第3页
高校内涵式发展途径探究_第4页
高校内涵式发展途径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内涵式发展途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内涵式发展途径探究摘要:抗战时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极其艰苦的生活与办学条件下取得了许多辉煌的办学成就,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剖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办学期间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对于当前我国高校寻求内涵式发展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启示作用。关键词:西南联大;大学精神;高校;内涵发展;启示作者简介:唐文惠(1968-),女,四川邛睐人,三峡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湖北宜昌443002)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09-03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是一所抗战时期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

2、学和天津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著名大学,由于时局纷扰、战事频繁,其生活条件与办学条件极其艰苦,虽然存续时间不足9年,但却以优良的传统及办学精神凝聚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师资与优秀的学子,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的栋梁、民族的精英,如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两弹元勋”邓稼先、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著名化学家唐敖庆以及诸多后来名振中华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等。虽然西南联大作为一个办学实体已不复存在,但它独有的大学精神给后人留下诸多的经验和启示,对于目前高校内涵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西南联大的大学精神西南联大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优良传统,集三校名家大师

3、和全国青年精英,在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西南联大精神概括起来可以说就是兼容并包的学术自由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精神和注重素质的人文教育精神。1.兼容并包的学术自由精神西南联大本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原则,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广胸怀凝聚了一大批大师级学者,容纳了不同党派与信仰的教授和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充分展示自己的学术思想;学生自由选课,充分享受不同的学术思想与观点,传承不同学术风格教师的严谨学风、学术研究方法与学术批判精神。2•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西南联大承载着国家振兴的希望,在办学实践中高度关切社会进步

4、与国家命运,将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抗日救亡、爱国民主运动紧密结合,从前线到大后方的各条战线全面支援抗日战争,在战火硝烟中树立了民主之堡垒的形象。3.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精神西南联大从办学初期便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教授在学校中的主导作用,形成了稳定和完备的教授治校体系。学校设常务委员会,下设校务委员会和教授会两机构。校务委员会是学校的最高行政机构,讨论本大学预算及决算、大学学院学系之设立与废止、大学各种规程、建筑及各项重要设备、校务改进事项、常务委员会交议事项等。教授会则由全体教授、副教授组成,审议教学及研究事项改进之方案、学生导育方案、学生毕业成绩及学位之授予、建议于常委

5、会或校务会议事项、常委会或校务会议交议事项等。西南联大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精神使教授参与到学校管理,尤其是学术事务管理中,在校内重大事项的决策中充分发扬民主,体现了民主办学的思想,提高了学校管理的实效性。4.注重素质的人文教育精神张伯苓先生在西南联大办学期间曾说过:“教育范围,绝不可限于书本教育、知识教育,而应特别注重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梅贻琦先生提出,大学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要“知”、“情”、“意”全面发展,要"五育”(德、智、体、美、群)并进,通过'‘教师之树立楷模”、“学子之自谋修养”,使学生“意志须锻炼,情绪须裁节”,最终成为“持志坚定而用情有度之人

6、”。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西南联大大胆改革创新,将通才教育与基础课程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学分制”改革课程结构,通过“选课制”激活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树立“通才教育”思想,设置“通才教育”课程,实施“通才教学”。同时,通过为低年级大学生配备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大师级教师授课,为学生的后期学习研究及自身成长奠定良好的学术基础与学术营养。二、西南联大的大学精神对当前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启示从西南联大的办学精神可以感受到大学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首要品质不会因为外在环境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她总是严肃地、批判地把握未来社会发展的永恒价值。大学的本质就是追求卓越。因此,大学总是以科学

7、精神为其核心凝聚力,并具有对某种绝对精神的不懈追求。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所谓大学者,非仅为多数学生按时授课,造就一毕业生之资格而已,实也为研究学术之机关。”大学要培养的是有智慧、有骨气、有广博知识又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洪堡曾提出:“在高等学术机构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与在中学迥然不同,教师不是为学生而存在,两者都为科学而共处。在大学里听课只是次要的事情,重要的是,使学生与情趣一致、年龄相同以及具有自觉性的人紧密合作;这里应当有一批卓越的有教养的人才,他们只为发展和传播科学而献身,只为自身和科学而活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