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资料

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资料

ID:35610618

大小:5.04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4-01

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资料_第1页
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资料_第2页
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资料_第3页
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资料_第4页
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经济地理学主讲人:渠爱雪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前言 本书编写指导思想、结构及篇章安排一、该门课程的特点二、教材选取及内容结构安排三、本书的特点四、主要参考文献一、本门课程的特点◆重要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性(应用性)。二、教材选取及内容的结构安排教材选取:李小建主编经济地理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经济活动区位分析(微观)-经济活动的区域分析(中观)-经济活动全球化(宏观)。微观(企业):单区位企业—多区位企业—跨国企业区位及空间组织分析(Ch2~Ch6)。中观(区域):区域内部

2、结构与组织—区域整体—区域间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Ch7~Ch9)。宏观(全球):从一国内的区域跳出,研究经济活动全球化(Ch10~Ch12)。最后,介绍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新近理论研究上的一些观点(Ch13~Ch14)。主要内容结构安排图1-4(P24)本书的结构设计三、本书的特色◆注重和国际同类教材结轨;◆内容丰富,且逻辑结构清晰;◆科学的学习和探索态度.四、主要参考文献◆杨吾扬等.高等经济地理学[M].北京:北大出版社,1997.◆吴传钧等.现代经济地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杨万钟

3、主编.经济地理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李小建.公司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刘再兴主编.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魏后凯主编.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杨万钟主编.经济地理学导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第三章产业布局条件;第四章第一产业布局;第五章第二产业布局;第六章第三产业布局;第七章城市布局;第八章经济区划与区域发展规划;第九章经济地理学方法论;第十章经济地

4、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第四节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发展二、20世纪以来的经济地理学发展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一)史志描述—17世纪以前1.特点:(1)多为对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述;(2)记述多出自于各种历史记述;(3)多与其它知识交织、混杂,没有形成专著;(4)对经济地理知识积累具有重要作用。2.代表性著作◆中国:《山海经》、《

5、禹贡》、《史记》、《汉书》。◆欧洲:斯特拉波的《地理学》。(二)商业地理研究—17-18世纪中叶1.历史背景:14-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地理大发现。2.特点: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欧洲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商业地理著作体系开始形成,对商业地理现象进行解释。3.代表性著作◆17世纪中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这是世界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苏格兰学者奇泽姆于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三)经济地理学研究1.概念的提出◆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中首次提出经

6、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2.学科形成的标志事件◆1882年,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3.特点◆由现象的描述发展到理论的整理、分析;◆从直觉的零散的知识逐步演变成为系统的科学。史志描述——生活、游记、观感—管治;商业地理——贸易—地区交流;经济地理学——空间—协调人类经济活动。应用色彩20世纪以前经济地理学发展示意图(一)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微观-中观-宏观1.区位研究-微观尺度-20世纪上半期◆代表理论: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廖什区位经济论。◆特点:

7、侧重于区域内的单体企业的微观分析。二、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1)区域科学◆代表理论:艾萨德创立的区域科学。◆特点:侧重于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及区域的整体研究。2.区域研究–中观尺度-20世纪中期(2)其它区域研究◆代表理论:皮鲁的增长极理论,默戴尔的“循环积累论”,赫希曼的“极化-涓滴”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模式等。◆特点:研究的地理尺度进一步拓宽,从域内转向区域之间,从一个区域转向多个区域。经济全球球化背景下:“全球经济”“世界经济”“国际经济”3.全球化研究-宏观尺度-20世纪70

8、年代以后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尺度演变示意图微观(企业区位,二战前)中观(区域经济,50-70年代)宏观(全球分工与合作,90年代后)◆研究客体的变化:企业组织由简单的单体单一区位企业向复杂的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导致变化的原因:以单部门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古典区位论,逐渐暴露出研究的局限性,已不能揭示企业的区位原因,更不能揭示“公司帝国”的空间格局及演变。◆公司地理、企业地理等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