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经济地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经济地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ID:40580267

大小:2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4

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经济地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_第1页
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经济地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_第2页
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经济地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_第3页
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经济地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_第4页
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经济地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经济地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经济地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2007-04-1812:081、劳动力成本的空间差异对经济区位的影响。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差异以及劳动力移动上的摩擦等因素导致劳动成本存在着空间差异。  (一)劳动力特点  (二)劳动力素质  (三)劳动力成本  (四)劳动力移动2、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地区,城市蔓延与土地利用的方式。一要广泛宣传,使节约集约用地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二要认真的落实使节约集约用地切实落到实处。这也包括在城市土地整理方面,要投入必要的经费和力量,全面开展城镇的地级调查,查清城市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为科学制定城镇建设用地整理规划和方案打好基础

2、。二是按照地级调查或土地登记的结果,依法机遇整理方位内的土地权利人合法的补偿,防止因整体发生新的土地纠纷。三是将整理后的土地通过出让的方式,分配给新的致用者后,要及时进行土地变更登记,明确新的土地产权归属。因为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依法登记的特别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四要加强研究,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长效机制已利用土地的再利用,就是存量土地怎么样盘活,怎么用的更有效率。我国的存量用地普遍是粗放利用,有的甚至是闲置浪费,需要再开发、再利用。3、试用经济地理学的观点阐述我国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思想。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大国,由于历史进程、自然条件、资源、人口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3、,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明显障碍。西部地区占我国陆地面积的56.8%,人口占全国总数的23%,这里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相当薄弱,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维持温饱。改革开放初期,东西部地区占全国GDP比重分别为52%和17%,1997年是61.46%和14.8%,到2002年,东部地区人均GDP已达到西部地区的2.6倍。伴随着收入差距拉大的是财富占有的不平衡。全国贫困人口中90%左右生活在西部地区。所以,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

4、题;不仅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统筹区域经济发展,首先应该从全国“一盘棋”这个大局出发,面对实际和争取可能得到的条件,统筹兼顾,适时适当调控安排,强调各地区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在推进地区协调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发展潜力,继续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要抓住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突出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布局的合理。要大力强调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支持和帮助西部地区发展振兴,实行东西互动。通过整合区域资源,优化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推动科技进步,尽快形成

5、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各地区经济基础、社会生产力水平、自然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及主体客观条件的各不相同,决定了各地区科学发展的道路和模式不是单一的一刀切。因地制宜地树立、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应该是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4、古典区位论和现代区位论的差异表现。西方区位理论研究始于19世纪杜能的古典农业区位理论.20世纪初,韦伯的工业区位论问世,之后,又出现了市场区位论,中心地理论,这些理论统称为古典区位论.古典区位论提出通过对不同区位的原材料采掘,运输的成本费用,人工费用和企业生产所要产生的其他相关费用的比较,选择其成本费用较低的区位.但古典区位理论主要针对生产过

6、程本身来探讨的,缺少一般的经济理论基础,从研究方法来讲,属于局部均衡的研究,缺少对整个工业区位问题的分析.到了20世纪20-40年代,出现了以勒施为代表的近代区位理论.这个时期的区位理论突破了个别因素的静态局部均衡研究,在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及城市区位的基础上,从其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中,把利润原则和产品销售范围联系起来研究区位,更多地加入市场方面的因素.由于近代区位研究理论主要分析个别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之间的均衡关系,分析个别和产要素价格及其对工业区位趋势的影响,采取的都是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

7、展,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研究工业区位的著述逐步增多.主要着重于全国范围和区域范围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以及它们的国际的,区际的差异同工业区位形成的关系的考察,着重于全国范围和区域范围资本形成的特征和投资率的差异,以及它们对区位移动的影响的研究.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国外关于区位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从古典区位论到代区域学的发展.主要从生产地的数量、企业生产、经营的组成及过程、利润目标的是否唯一性、目标是否具体、是否考虑了风险及不确定性;、产品性质、市场、与生产资料是事先给定或固定还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是否考虑了资金、地域文化、决策人的行为7个方面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