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D:35761977

大小:43.9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4-16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年级班级姓名考号北京临川学校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试卷注: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1.西周,行分封,立诸侯。史书记载:“周公卒,子伯,禽……受封,是为鲁公。……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据此判断:鲁国()A.、国君一直存在僣却越行为B.是周分封在西方的最重要的封国C.是西周时期的政治中心D.成为周礼典型的保存者和实施者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论中国某学派时说:“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它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该学派是()A.墨家B.儒家C.法家

2、D.道家3.两汉时期,由中央到地方实行分级负责、层层对官员进行考核,唐代出现了专门考核机构——吏部考功司,宋代设审官院,负责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明清主要由吏部负责官员考核,由都察院协同。这表明()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官员考核逐渐规范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官员选拔日渐科学4.《四库全书总目》中记载:“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具存深意。”中国士大夫的这种态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士大夫承认西学的先进地位B.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C.近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已经开始D.西

3、学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述及明太祖所设的殿阁时说:“,皇帝不能一一亲自动笔,便口授大学士写出,这所谓传旨当笔。由皇帝吩咐下来,这事怎样办,那事怎样批,他们只照皇帝意见写下。”材科中的“传旨当笔”反映了明太祖的主要意图是()A.减轻负担B.分化事权C.削弱相权D.加强皇权6.在民间文化中,历史是《封神榜》《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包公传》《大明英烈传》等一系列的故事,它们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这些故事()A.传播了佛教的观念反映了思想的进步B.还原了历史细节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性C.代表了民间正义观影响了百姓

4、的行为D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了历史的内涵7.《东汉会要》载:“西汉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至东汉则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箋奏。”汉代选官制度的这一调整()A.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B.奠定了九品中正制的基础C.有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D.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8.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相同点,是()A.强调社会责任感B.提倡知行合一C.构建新儒学体系D.重建伦理秩序9.《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

5、其“道德观”是指()A.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B.致良知,知行合一C.发明本心,先立乎其大者D.存天理,灭人欲10.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种精美的秘色瓷,才印证了唐代就开始制作秘色瓷而非五代。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①民间传说②考古挖掘③史书记载④文学侧面反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1.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十二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及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这一现象突出反映当地()A.农业经济结构较合理B.农

6、业生产受市场主导C.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12.薛福成在《变法篇》中说:“今诚取西人气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材料表明薛福成的主张是()A.求富求强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中体西用D.西学东渐13.胡适和蒋梦麟在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提醒学生,最不可少的精神之一是在团体生活中要容纳反对党的意见。现在学生会议的会场上,对于不肯迎合群众心理的言论,往往有许多威压的表示。这是暴民专制,不是民治精神。这里所说的“最不可少的精神”主要是指()A.自由精神B.平等精神C.民主精神D.科学精神14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秉承《临时约法》“人民有信教之自

7、由”的含义,以“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为由,规定学校不准祭孔,不准尊孔读经。这一举措()A.否定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B.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C.推行学校采用西方教育模式D.使儒学失去了主流思想地位15.1895年12月《申报》刊出《论商务不宜掣肘》指出:“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舟、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处一律准民问开设,无所禁止。”“举中国之大利,归之于中国之民,而勿掣其肘。”下列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体现了利益分配中“一体均沾”原则B.迫使清政府实施新政推行政治改革C.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