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科教学专题——小学语文.doc

小学学科教学专题——小学语文.doc

ID:35976178

大小:11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29

小学学科教学专题——小学语文.doc_第1页
小学学科教学专题——小学语文.doc_第2页
小学学科教学专题——小学语文.doc_第3页
小学学科教学专题——小学语文.doc_第4页
小学学科教学专题——小学语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学科教学专题——小学语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影响当代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教育理论思潮终身教育: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教育:财富蕴育其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联系、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包括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一体化终身教育体系。后现代主义思潮:运用“解构”概念(德里达),对现代教育进行反思与批判,通过寻求差异性和“不同的声音”、对教育神圣性的质疑、“去中心”(decentering)与“边界松散”(looseningofboundaries),倡导构建新教育方式。后现代时期的教育植根于各种文化背景、各种局部性与特殊性的知识以及各种各

2、样欲望之上,重视教育的开放性、过程性、实践性,重视作为“生活方式”的经验学习价值,强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以最大限度享受教育,倡导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最有力的情境下引发学生的内部自我重组,给学生自我发展的机会;主张文化多元论和多元文化教育,强调在文化共存的前提下,各种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优势,没有主次之分,都保持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在这种文化共存中,每种文化都应得以同样重视,都应得到健康的发展。“全民教育”:199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接受教育是全世界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的基本权利。”“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和平文化和文化民主(文化多样性、文化宽容和理解)的意识

3、。建构主义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情境对于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发挥“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重视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发挥各种信息资源对学生学习的支持作用、强调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等基本教学原则。新中国成立后的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从1949年至今,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共经历了八次革新。前七次的时间分别为:1949-1952年;1953-1957年;1958-1965年;1966-1976年;1977-1985年;1986-1991年;1992-2000年前七次课程改革,虽然均有成就,但课程教

4、材体系不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依然存在教育观念滞后、课程内容偏难偏繁、德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课程结构单一、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和人文学科比重过低等问题。第八次课程改革的相关介绍及取得的成就新课程改革有关政策文件:2001年至2003年,教育部相继颁发了一系列有关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国家政策和文件,构建了本轮课程改革的总体政策框架。2001年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同时印发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和语文等21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2002年印发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20

5、03年,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行)》和语文等15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以及《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第八次课程改革简史:2000.1—2001.8:制定课程政策;研制课程标准和教科书;2001.9—2003.9:实验义务教育新课程体系;2004.9:所有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儿童均采用“新课程”;2004.9:高中新课程在四个省全省范围展开实验;2007.9:全国15个省在全省范围采用高中新课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新的学力观。(学力:指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简称。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识、理解知

6、识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构建新的学力体系:基础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学习主体为主动适应发展的未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自我持续发展的态度、能力与知识的集合;包括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进取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并具有作为发展能力载体价值的再生性强的知识。创造性学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学习主体应具备的探求态度、批判与创新能力、以及开放而多维的知识的集合;包括以创新精神进行探究、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能用批判眼光进行学习与理解的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特征的能力,以及对知识开放性、多维性的认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取得的成就新课程改

7、革的根本在于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的重点是转变课程的功能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制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新课程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改变了过去以应试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更合理、更科学、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课堂的变化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