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向心力为例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 毕业论文

以向心力为例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 毕业论文

ID:360697

大小:8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07-27

以向心力为例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   毕业论文_第1页
以向心力为例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   毕业论文_第2页
以向心力为例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   毕业论文_第3页
以向心力为例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   毕业论文_第4页
以向心力为例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   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向心力为例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文成绩学年论文题目以向心力为例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姓名学号1110407001专业年级11级物理学7班指导教师2013年5月22日9以向心力为例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摘要向心力是高中物理的重点概念,然而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是不容易理解的。而像向心力这样抽象的物理概念,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概念对于解决物理问题而言,往往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因此,物理概念教学的地位也是十分重要的。关键词物理概念,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学引言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的地位十分突出,因为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就是在不

2、断的建立物理概念,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概念是整个物理知识体系的支撑点。本论文主要以这学期学习的《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为背景材料。从中学物理教学的角度出发,以向心力为例讨论物理概念的教学方法与思路。本论文将先陈述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实质,然后具体讨论中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的基本途径,最后结合向心力从概念的引入、形成、巩固深化三方面来具体谈一谈如何进行物理概念的教学。物理概念的内涵与实质就物理概念的实质而言,它是揭示研究对象具有物理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这里,有几层意思:9不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物理属性,只有具备物理属性的事物,才能成为物理研究的对象;只有把某物的物理属性,从该事物的其

3、他属性中区分开来,并加以表述,才能形成物理概念;物理属性区分开来又被正确表述,才能用来进行科学思维;而只能区分不能正确表述的学生,是不能进一步进行科学思维的,因此要特别注意表述的内容要紧扣物理属性的本质因素,这是形成科学的物理概念的关键[1]。任何一个物理概念都有它明确的内涵和外延。例如,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撇开具体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具体的运动形态和具体的相互作用形式,概括出同类物理事物所具有的本质属性,这是它的内涵。而表述具有“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这一本质属性的各种类型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则是力概念的外延。学习者总是通过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物体在力作用下

4、是发生形变或是运动状态改变来理解力的概念。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的基本途径实践证明,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的学习中必须与物理概念自身的建构相协调。根据人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人的思维发展总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学生如果对所学习的物理内容尚未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没有掌握必要的物理事实,他就缺乏进行思维加工以形成概念的原料;而由教师硬灌下来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外,必要的感性认识还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动机。当学生对有关的物理事实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而用自己已有的观念又无法恰当地说明和解释这些现实与事实时,便会产生9“这究竟为什么?这到底是什么?”的探究心理,由此而引发的

5、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正是学生形成概念的内部直接动机。有了感性认识,学生还需要参与科学抽象,将感性认识正确地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这里,“正确”二字非常重要,因为对同一物理现象的观察,不同的学生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在每一个现象中存在着多种因素:主要的,次要的,明显的,隐藏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联系又有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它们常常交织在一起,如果忽视隐蔽因素的影响,又受非本质联系的迷惑或干扰,就把握不住抽象思维的正确性,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如果教师在学生获得感性材料后,不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抽象,取消了学生亲自区分本质和非本质的东西的过程、亲自进行概括的思维过程,急急忙忙“搬出”结论,这样,学生的认识

6、往往还停留在感性阶段,或者感性的东西和理性的东西在他们头脑中依然处于“分离状态”,并没有真正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的飞跃。从本质上说,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与物理学家的原始发现过程不仅仅在程度上有差别,在性质上也是不同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时,应注意选择适当的典型实例,让学生顺利地对研究对象进行合理简化,舍去无关因素,略去次要因素,从而形成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物理模型或理想物理过程。9学生只有在明确概念物理意义的基础上才能去正确的形成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正面的阐述,更要重视易错易混问题的分析。若能经常引导学生分析来源于学习中似是而非问题的错

7、误所在和错误所由,对于提高学生识别是非和发现错误的能力,加深他们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将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另外,要深入领会概念和牢固掌握规律,通过系统训练,让学生解物理题是必要的。这是在实践中加强明确概念物理意义的过程,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内容。鉴于此,明确概念的物理意义,并进行具体应用,是形成概念的有效举措。综上所述,中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的基本途径是: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进行科学抽象→明确物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