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理想的风筝

22理想的风筝

ID:36188443

大小:5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07

22理想的风筝_第1页
22理想的风筝_第2页
22理想的风筝_第3页
22理想的风筝_第4页
22理想的风筝_第5页
资源描述:

《22理想的风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云阳学校六年级语文指导教学书(编号:二0一四学年第二学期第22号)课题:22.理想的风筝课型:新授主编人:冷爱萍审核人:冷爱萍【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引导学生养成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2.情知目标:初步感知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3.认知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教学重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教学时间】(第一学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过程修改意见一、感情调节1.欣赏舞蹈:《千手观音》2.大家谈一谈:看了这个舞

2、蹈,你有什么想说的?3.教师叙述:一群残疾的姑娘居然把这段舞蹈演绎得如此完美,怎能不让人感动呢!是啊!生活中,总有一些镜头,让我们刻骨铭心;总有一种情感,让我们泪流满面。春天到了,又是一个风筝漫舞的季节,让我们的目光追随着风筝,一起走进著名作家苏叔阳写的一个感人的故事,齐读课题——理想的风筝。二、初读课文1、让作者刻骨铭心的人是谁?是什么事让他难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2.自学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认为难读的地方,多练练。(2)课文写了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3.讨论互帮。(1)出示词语:连翘花蜈蚣眯起来倘若瓦片儿

3、女娲撒脱手旋转9互相检查生字词的读音。(2)讨论用小标题概括几件事,写在互帮显示板上。4.代表交流。(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课文正音。引导:“转”的读音:这是一个多音字,在文中多次出现,到底读什么?当我们没办法确定时,怎么办?(查字典)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指名读。(2)同学们,课文是通过哪些典型的事来写刘老师的呢?小组代表交流,并朗读相应的段落。三

4、、学习第二自然段1、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很不错。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景色描写也很美,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2、能谈谈你的感受吗?3、指名读。4、看着这段文字,我想起了宋代朱熹的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同学们,你想到了哪些诗句?谁也来吟诵吟诵?5、多美的春景呀!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四、适度作业量1.听写词语。2.对号入座。染映吹变(1)当春风()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1)晚霞()红了孩子们的笑脸。擎举托拿(1)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着风筝。(2)那个解放军把落水的儿童用力()出

5、水面。A、动作描写B、外貌描写C、语言描写D、神态描写(1)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一转,便转向黑板。()(2)他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9(3)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3.照样子写词语。翩翩起舞(AABC):各式各样(ABAC):气喘吁吁(ABCC):不由自主(“不”字开头):【知者加速】搜集苏叔阳的相关资料,认真阅读,初步了解苏叔阳。9云阳学校六年级语文指导教学书(编号:二0一四学年第二学期第22号)课题:22.理想的风筝课型:新授主编人:冷爱萍审核人:冷爱萍【教学目标】1.道德目

6、标:引导学生养成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2.情知目标: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b)学习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热爱事业、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3.认知目标:c)品读课文内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d)学习通过抓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特点。e)深入细节,习得写人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热爱事业、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2.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教学时间】(第二学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过程修改意见一、感情调节,

7、感悟“思念”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齐读《理想的风筝》)。2.上节课我们和苏叔阳一起回忆了刘老师的三件事——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学生回忆并板书)文章写得很美,很细腻,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词,每一个标点都浸透着苏叔阳对刘老师浓浓的——思念之情。我选了三个自然段,(出示三段话):“春天又到了。”“每逢这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自由读这三段话,你有什么样的发现或思考?3.交流。要点一:三段话由景写到人,前后

8、呼应,情感层层递进。一切景语皆情语。要点二:都是以最少的笔墨抒发浓浓的思念之情。9要点三:最后一句,一声呼唤,两个“深深地”和一处省略号,给人以意犹未尽、耐人寻味的感觉。4.指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