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汉学研究(一)

海外汉学研究(一)

ID:36269572

大小:326.81 KB

页数:106页

时间:2019-05-07

海外汉学研究(一)_第1页
海外汉学研究(一)_第2页
海外汉学研究(一)_第3页
海外汉学研究(一)_第4页
海外汉学研究(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外汉学研究(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海外汉学研究(一)四川外语学院中文系内容提要一、亚洲的汉学研究1、日本2、朝鲜3、其他亚洲国家二、欧美的汉学研究1、法国2、英国3、德国4、美国5、其他欧美国家三、俄苏汉学研究绪言:汉学及汉学研究①(西文Sinology)指国外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工艺科技等各种学问的综合性学科。又称中国学。②汉代人研究经学注重名物、训诂,因而后世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海外汉学的诞生海外汉学从其诞生起就同中国学术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近现代学术的产生和近现代西方汉学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也就是说她是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者与汉学家们互动的结果。利玛窦与徐光启,理雅格与王韬,王韬与儒莲,伯希和与罗振玉,胡适与夏德、钢和泰,高本汉与赵元任等等……,汉学家与中国学人的交往我们还可举出许多例子,正是在这种交往中双方的学术都发生了变化,互为影响,相互推动。戴密微在厦门大学任教,卫礼贤执教于北大讲坛,陈寅恪受聘于牛津、剑桥,在20世纪20、30年代双方的交往比今天还要频繁。就中国来说,正是在这种交往中中国学术逐步地向现代化形态发展。如果把日本宋学作为日本汉学的独立形态,日本传统汉学当形成于14—15世纪,它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如果把利玛窦入华作为西方早期汉学,

3、即“传教士汉学”开始的标志,它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如果把1814年12月11日法国法兰西学院正式任命雷慕沙为“汉、鞑靼、满语言文学教授”作为“西方专业汉学”诞生的标志,西方专业汉学也已走过了近200年的历程。中国近代学术从传统的注经转变为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一个重要因素是受启于海外汉学。陈寅恪任教清华之初,遵循地道的欧洲汉学及东方学方法,讲授欧洲东方学研究之目录学。汉学研究对象从汉学发展的历史和研究成果看,其研究对象不仅仅是中国汉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实际上是研究包括中国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整个中国的学问。由于汉民族是中国的主体,而且汉学最初发轫于汉语文领域,因而学

4、术界一直将汉学的名称沿用下来。也有学者用中国学来称呼传统的汉学。汉学以整个中国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汉学包括了中国的社会科学和部分自然科学;狭义的汉学只涉及哲学、宗教、历史、语言文字等部分社会科学,诸如传统的版本、目录、校勘、音韵、训诂、考证等。从课题方面看,汉学已涉及中国社会生活中已经发生和将有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态,从学科体系看,汉学已经囊括了中国已经建立起来的所有知识形态。“中国如此庞大,学问如此之多,用一个词来概括难。‘汉学’让人觉得比较古旧,但‘中国学’的困境更多,因为‘中国学’里包括胡锦涛研究、中国能源与经济研究、导弹研究……包罗万

5、象,铺天盖地。Sinology是欧洲的词汇,指对中国历史语言及传统文化的研究;汉学是中国的词,汉代的经学。但中国当下语境的“汉学”既不是sinology这个词的翻译,也不是古老的中国经学。20年前,李学勤先生已经写了文章:‘汉学是指国外对历史中国之研究,换而言之,从人文社会科学出发对中国的研究;中国学就是国外对当代中国现实的研究。汉学非乾嘉之学,非一族一代之学问,它已经不是sinology意义上的汉学。’”社科院中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何培忠他所在的研究机构做了一个海外汉学研究数据库。2005年的数据显示,“对中国最多的研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传教士、论语、老子,而是中国

6、经济、政治、社会——其中又以‘三农’和‘环境’为重点,其次是历史、文学、哲学。前三个学科占论文发表总量的60%,后三个学科占20%。”“中国的古典文化传播出去,给欧洲的启蒙运动以很大的启迪,这我们听起来当然很高兴。但事实上,‘中国研究热’不是热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汉学’,而是热在研究现实中国的‘中国学’。”何培忠说。汉学,即英语中的“Sinology”,又被称为传统汉学、古典派汉学,一般认为是指对中国古代语言、思想、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汉学的概念在19世纪才正式形成。而以“Sinology”这一术语来指代汉学,德国著名汉学家福赫伯博士(GautingHerbert

7、Franke)曾在《对欧洲汉学史的一些看法》一文中对西文中的“Sinology”概念进行了语源学上的考察,他提出“Sinology”这一概念是“在1882年才正式出炉。”(见GautingHerbertFranke提交台湾主办的“1992年欧洲汉学史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古伟瀛译。)在此之前,1838年开始产生以“Sinology”一词用来说明“汉学家”这一概念。这里的“Sino”二字,日文中一般写成“支那”二字,有时也以假名方式写成“しな”。“支那”这一概念,从语源学上讲,来自梵语佛教典籍中的“Ch’in”一词。其本意是“秦”,它是古代印度用来指代中国古代秦王朝

8、的专门术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