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岗号隧道横洞初支变形处理方案

长岭岗号隧道横洞初支变形处理方案

ID:36347789

大小:485.35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5-09

长岭岗号隧道横洞初支变形处理方案_第1页
长岭岗号隧道横洞初支变形处理方案_第2页
长岭岗号隧道横洞初支变形处理方案_第3页
长岭岗号隧道横洞初支变形处理方案_第4页
长岭岗号隧道横洞初支变形处理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岭岗号隧道横洞初支变形处理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一、编制依据1二、适用范围1三、设计围岩情况1四、初期支护变形情况1五、换拱施工3六、下一步施工技术方案6七、质量保证体系20八、安全保证体系22九、突水突泥应急预案24十、隧道坍塌应急预案2731长岭岗1号隧道D2K31+731~D2K31+722段初支变形处理方案一、编制依据1、《长岭岗1号隧道设计图》、昆玉施隧参(09)01、02;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3、《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4、《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5、长岭岗1号隧道(横洞工区)2013年7月16日变更设计纪要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长

2、岭岗1号隧道D2K31+731~D2K31+722段初支变形处理。编制内容主要包括:局部换拱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掘进方案、施工机械设备、劳动力组织、进度和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管理措施。三、设计围岩情况变形段原设计为IV级围岩,开挖过程中实际掌子面D2K31+735围岩为:上台阶大部分为溶蚀破碎带,块石土,块石占70%,块经0.2~0.5m,期间被棕红色软塑状黏土填充,岩体极破碎,强度低。由于围岩稳定性较差,开挖过程中出现渗水现象,经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四方现场勘查,将D2K31+736~D2K31+715段变更为V级抗震设防复合式衬砌施作。施工参数:全

3、环设置I20b型钢钢架,间距0.5m/榀;超前支护采用Φ42mm注浆小导管,纵向间距1.0m,环向间距0.3m,小导管单根长度3.5m。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其余参数按昆玉隧参(09)01-13施作。四、初期支护变形情况D2K31+731~D2K31+722段于2013年7月7日至2013年7月1531日完成上台阶的开挖、初期支护施工,在开挖过程,实际揭露围岩与D2K31+735断面围岩出入较大,上台阶断面均为砂土,含水率较高,稳定性极差。7月15日凌晨2点D2K31+722~D2K31+730线路右侧拱腰位置开始渗水,至上午8点渗水逐渐变大。且监控量测数

4、据显示,D2K31+725.7断面线路右侧拱腰收敛点沉降单次81mm(7月14日23点~7月15日8点半),累计沉降148mm;累计收敛4mm,且该断面整体向线路左侧位移12mm;拱顶沉降19mm,累计57mm。现场对正在开挖的掌子面立即采取喷射砼封闭,封闭后拉碴反压形成平台,隔榀增加I20b型钢竖撑加固。至9点左右开始大面积滴水,且线路右侧A单元接头位置出现纵向贯通裂缝,裂缝长度9米,裂缝宽度3~5mm。经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四方现场勘查决定:1、对掌子面左侧未封闭部分立即采用砂袋反压。2、D2K31+731~722段初支拱顶及左右拱腰位置逐榀增加三排

5、I20b型钢竖撑,竖撑底部设纵向贯通28槽钢。3、D2K31+731~715段拱部斜向450打设Φ42mm注浆小导管,纵向间距1.0m,环向间距0.3m,小导管单根长度4.0m,注浆采用水灰比0.5:1~0.8:1的水泥浆。4、对D2K31+731~722段施工二衬前逐榀量测净空断面,各工序开挖时严禁放炮。目前D2K31+731~722初期支护已按要求增加三排临时支撑及环向注浆加固,通过监控量测数据显示,该段初期支护处于稳定状态;但由于D2K31+727~722右侧拱腰部位变形过大,导致右侧拱腰至起拱线部位初期支护侵入二衬设计厚度,为确保二次衬砌厚度和施工

6、质31量,对该段进行换拱处理。五、换拱施工1、换拱施工方案:(1)对变形体段D2K31+731~722段初期支护继续进行全断面径向注浆固结处理,预防替换拱架施工造成二次扰动变形加大,导致坍塌不安全隐患事故发生。(2)注浆完毕待注浆强度符合要求后,为了保证未侵入二衬设计厚度得初期支护稳固,在上台阶D2K31+727.6~D2K31+728.8断面间增加2榀I20b型钢护拱,I20b型钢护拱与已施工完成的初期支护I20b拱架对位安装,间隔焊接(间隔凿除已施工完成的初期支护I20b拱架表面砼,采用垫钢板焊接与护拱连接形成整体);每榀护拱拱脚均设置Φ42mm锁脚注

7、浆锚管,线右每处4根,线左每处2根,单根长4米,设置纵向垫脚槽钢;护拱内侧环向间距0.5m设置Φ22纵向连接钢筋,纵向连接钢筋与护拱搭接位置采用双面满焊固结后,喷射C25砼。(3)为了减少换拱施工过程的扰动变形,采用侵限部位更换,未侵限部位加固保护措施;重新逐榀量测初期支护净空断面,确定初期31支护每榀拱架侵限部位。(4)确定初期支护每榀拱架侵限部位后,在未侵限拱架段增加Φ42mm径向注浆锚管及临时I20b型钢竖撑(环向距离侵限部位0.8m~1.0m),Φ42mm径向注浆锚管每处2根,每根长4m,采用Φ22L钢筋与拱架焊接,临时I20b型钢竖撑脚设置纵向垫

8、脚槽钢;完成后从第一榀拱架(仰拱端至掌子面方向)开始用风镐在变形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