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ID:37475305

大小:3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4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1页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2页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3页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4页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案例分析朔城区一中张金花在2010年5月24日,高一332班学生学习这一内容后感觉难,理解不透。好多学生无法认识改革的成败得失,看到学生存在的困惑,我冷静的分析了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以及认知水平,通过分析总结如下: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属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要理解和领悟其内容、特点、实质、结果、影响需了解苏联的国情并站在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去认识改革。为了让高一学生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结合史实分析苏联的经济改

2、革的得失,从中吸取教训,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少走弯路而献策献策,有必要深入研究苏联的三大改革,于是我在单元复习时,就这一内容教学如下:课前:让学生上网查阅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生平资料,我自己再次认真研读了课程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分析概括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结果、失败的原因。分析总结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特点、结果、失败的原因。分析概括戈尔巴乔夫执政时苏联的形势以及其经济政治改革的过程与影响。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比较三大改革,认识戈尔巴乔夫改

3、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与中国改革的警示。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学生展示、精讲点拨,拓展练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需要实践检验,不断探索反复实验的过程,学生联系中国的实际,认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复杂性、艰巨性、曲折性。研读后觉得学生经正课上后,三维目标基本落实,在单元总结时,突出巩固这一节课的重难点知识。采取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的教学突破重点——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比较;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影响。以及难点——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

4、联解体的关系。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复习到本课时,要求学生联系本单元内容和手中的资料以及课标要求,各小组探讨同样的命题就是本课重难点知识:1)结合史实比较勃列日涅夫改革和赫鲁晓夫改革的异同点2)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影响3)怎样认识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这样做的目的是集中精力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起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作用。学习要体现自主、合作、交流、展示的新课程理念,采取个人自主、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展示的学习的方法,比哪一小组做出答案最好最准最全以及作答布局形式最合理。然后,在邻近小组间的交流,进一步

5、补充完善答案。再后,由三大组派代表在黑板上板书展示要点。大组另选出代表讲解。结果,各组答案有同有异,精彩至极。学生作答之全、准、好,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冷静想,有这样的结果要归功于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当然,客观上学生手中的资料很多,我明白了新课程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由。我归纳了学生作答的内容如下:二人改革的相同点:(1)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在指导思想上,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左倾教条主义的束缚;(2)在内容上都重视发展重工业,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农业和轻工业的改革没有明显的成效;(3)

6、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在原因上,仍然坚持产品经济观和批判市场社会主义,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经济体制,只是在保留原有体制的基础上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4〕在结果上,都在短期内取得一些成效,但苏联社会长期存在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改革都失败了.不同:(1)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重工业;(2)在对斯大林的问题上,赫鲁晓夫对斯大林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和清算,为在斯大林暴政下屈死的冤魂进行了平反,勃列日涅夫重新“评价斯大林”,用电影,小说把自己美化为苏联人民的大救星。;(3

7、)在国际政策上,赫鲁晓夫采取“和平”共处,同美国对话,勃列日涅夫加强“冷战”。支持“越南战争”,挑起“阿富汗战争”;(4)在国内政策上,赫鲁晓夫抓农业,消费品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勃列日涅夫重军事工业,轻消费品生产。共产党内特权思想泛滥,官员贪污成风。(5〕两者在改革的侧重点不同,失败的具体原因不同,如赫鲁晓夫改革脱离苏联实际,个人作风急燥,勃列日涅夫改革后期趋向保守,与美国争霸拖跨了经济。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前两任领导人的改革失败;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

8、活水平降低的危机局面。2、、改革内容:(1)经济领域: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承认市场,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2)加速发展战略重点:重点放在重工业上(3)经济改革陷入困境,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新思维3、改革的后果:(1)原本严重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以致改革效果不佳。(2)改革陷入困境,经济继续滑坡。(3)戈尔巴乔夫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