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_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课_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ID:45033836

大小:1.58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9-11-08

第课_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1页
第课_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2页
第课_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3页
第课_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4页
第课_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课_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956年一位乡村女教师写给赫鲁晓夫的信:“……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尽管十月革命后已经有39年,战争结束也有11年了。在整个国家的范围内我们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大家目前还只是为未来而活着,而却不是为了自己。所有的人都应该明白,人不能只靠热情生活。改善我们人民的物质生活是完全必要的,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决不能拖延了。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只有莫斯科。在许多城市的商店里主要是蟹肉罐头和青豌豆,在农村几乎吃不到糖。而主要一点是,饮食情况年复一年地得不到改善。我们,俄罗斯,从新西兰搞肉!一无所有……而我们的农村已经没有人了。”—

2、—《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6期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材料二: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到1953年一个人才有0.4平米的住房。①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材料一:1913~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了12倍,农业只提高40%,1953年全苏联人均粮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当,

3、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赫鲁晓夫苏共“二十大”现场②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地位日益巩固,试图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③1956年苏共“二十大”闭幕后,赫鲁晓夫作《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秘密报告,破除对斯大林个人崇拜(1)农业(重点):①实行收购制②允许农民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③大规模垦荒,扩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玉米运动)(2)工业:①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②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利;③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2.改革内容欢送出发垦荒的青年赫鲁

4、晓夫大力提倡种植玉米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为提高粮食产量开始大规模的垦荒工作和推行“玉米运动”。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进口。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原子能发电站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由苏联制成发射成功3、改革成效加加林乘坐宇宙飞船“东方一号”1

5、961年,苏联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在苏共二十二大上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赫鲁晓夫上台不久,苏联的党政大权又集中到他一人身上,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也开始了,例如: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

6、0~15次。’”1964年赫鲁晓夫由于党派斗争下台,1971.9.11.在沉寂中病逝。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墓碑上半白半黑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因素之间的斗争。……在彼此斗争中相互咬合”——墓碑的设计者涅伊兹维斯特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4.评价(1)积极:(2)局限(失败原因):一定程度上冲击斯大林模式,工农业取得一定成效对斯大林的批判,客观上打破了对斯大林的迷信,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当时的经济政策

7、和管理体制的不合理环节进行改革和调整,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促进生产的发展。1954-1958年农业产值平均增长9.2%。到60年代初,耕地、谷物的播种和收获均已实现全面机械化。②提出的战略目标和口号超越实际,在改革开始后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跟进;③赫鲁晓夫自身的缺点和不足1.背景:赫鲁晓夫改革造成混乱局面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执政(1)企业管理方面: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②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企业自主权;③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2)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2.内容(重点在工业):二、勃列日涅

8、夫改革改革前期推行“新经济体制”国民经济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军事和综合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