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洞穴论

柏拉图洞穴论

ID:37765497

大小:70.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5-30

柏拉图洞穴论_第1页
柏拉图洞穴论_第2页
柏拉图洞穴论_第3页
柏拉图洞穴论_第4页
柏拉图洞穴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柏拉图洞穴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柏拉图的“洞穴喻”看西方教育的原典精神(转帖)教育思索2008-05-0614:12:13阅读202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吴元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1]内容提要:从卢梭、杜威到弗莱雷等现代教育家提出或浪漫、或实用、或激进的教育哲学和思想,并在纷繁变幻的现实中积极实践。但这些教育哲学和思想很大部分远不是现代的。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1]甚至在柏拉图的著作中已经孕育着现代教育家所拥有的思想的“胚胎”。本文试图拨开“众说纷纭”、“纷繁复杂”的现代教育思想的“外衣”,回

2、到教育原典中去,来一次西方教育的“文化寻根”,[2]立足于柏拉图的视界,通过探索“洞穴(cave)”[3]隐喻,深入分析“教育”的原初内涵和原典精神。关键词:洞穴喻教育 哲学家 意见 知识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是什么”,这是一个与人类文明一样古老的话题,这也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4]正是面对这同一个问题,古今中外历代不同的教育家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历史上不乏教育思想家“百花争鸣”,甚至“大动肝火”相互攻击、势不两立。为什么在教育与教育学“兴隆”的今天,这个问题一再被提出来,却也是“众说纷纭”、“莫

3、衷一是”呢?本人无意加入这场旷日持久的大论战中去,只是想通过一个新的视角看待教育,并认为教育的内涵应该从原典文本中去寻找。本文透过教育的现时代内容,通过对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plato)《理想国》的文本解读,探讨在柏拉图的视界中教育的原初形态和原典精神。  本文论述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现代西方教育思想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存在着某种渊源关系,也就是说,柏拉图开创的理性主义先河,使西方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观念可以回溯到柏拉图的最基本的哲学隐喻(洞穴喻)。哲学家怀海特说:“两千五百年的西方哲学不过是

4、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5]本文并且认为,作为“东方文化之子”的我们,[6]应该去反思教育的起源以指导教育和教育学的实践。“反思与行动二者的激烈互动构成了我们的生活世界,如果两者有一方成为祭品——哪怕是部分地成了祭品——则另一方亦必蒙难。”[7]另外要说明的是,本文的立题,并非说在柏拉图之前没有教育思想的存在,也并非说柏拉图之前的教育思想对西方教育没有影响。本文只是选取在柏拉图的这个历史断面上去探讨“洞穴”隐喻所包含的教育原典精神。              二、几个概念的界定  本文所讲的“西方教育

5、”的“西方”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地域或空间概念。人们通常把世界上的哲学形态分为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三种类型。而“人类早期对教育的认识只是作为一种思想观点片断地混杂在诸如哲学、政治及伦理学著作里。”[8]所以在本文中所称“西方教育(思想)”特指一种不同于中国教育思想和印度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形态。  隐喻(metaphor)是指思想家们在文艺创作等领域使用想象想象力时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语法修辞格,是指“一套特殊的语言学程序,通过这种程序,一个对象似乎被传送或者转换到另一个对象,以使第二个对象似乎可以说

6、成第一个,虽然对象各异,但转换的一般过程是完全相同的。”[9]显然,柏拉图钟爱隐喻,并且运用自如,表达清晰而富于理性,而此后在基督教统治下的中世纪,人们把隐喻用作求索上帝的启示又另当别论。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三大隐喻,即“太阳喻”、“线段喻”和“洞穴喻”。无疑,对隐喻的解读是通向柏拉图思想精髓的一把金钥匙,而且只有正确理解其隐喻,才能使客观把握其教育思想成为可能,否则任何理解都可能成为虚幻的杜撰和朦胧的错觉。隐喻之所以对柏拉图如此重要,是因为“柏拉图对话本身是不完全的,解释这些对话的关键存在于这些对话之

7、外。”[10]隐喻使柏拉图的表达更具力量,使其事理的说明更具体、更形象、更深刻。“他的对话试图使们们理解单纯的话语所不能教导我们的东西。”[11]  本文所称“原典”是指历史文化原著典籍。“原典精神”是指在原著典籍中作者对某个概念所指称的最初含义。是作者在原著所阐述的语境中使用概念或其话语方式的最初含义和原始性视界。[12]“原典精神”的探讨与“词源学”的考察是不同的,后者注重单个词的片段性考察,而前者更注重其原著中上下文的语言环境,目的在于揭示在作者的视界中,在原著所述事理烘托下的语言环境中的概念使用

8、时的本义和最初形态。“在(柏拉图)对话中,讨论始终是与上下文相关的,因而必须这样来读,一切陈述都必须被视为在其上下文中作出的与说话者弃不可分。”[13]我认为,对甲骨文和古希腊文中的“教”、“育”字片断性的理解固然重要,但对原典精神的探讨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对西方原典中的教育原典精神的解读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教育学在我国只能说是降临而非诞生,因为其一直就从国外引进”[14]而非原创性的研究。 三、“洞穴喻”的思想概述  在《理想国》第七卷,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