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洞穴人“读后感

柏拉图“洞穴人“读后感

ID:5762505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24

柏拉图“洞穴人“读后感_第1页
柏拉图“洞穴人“读后感_第2页
资源描述:

《柏拉图“洞穴人“读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柏拉图“洞穴人”读后感“洞穴比喻”是一种假定:有一些从小就被捆绑着不能转头的囚徒被安置在一个山洞里,面朝着洞壁。身后的火光则把透出墙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壁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直到有一天某个囚徒被解除了束缚,才知道洞壁上只是木偶的影子,而阳光下木偶只是事物的摹仿。当他在逐步看清事物真实的过程中产生困惑与痛苦。人的感官所感知到的周围一切事物,长期沉浸于真实的现象世界,对周围的现象形成了固定的认识,并认为现象即本质,进而为认为所观察的现象变化即为事物本质的变化的真实写照,现象与本质的混为一体。现象与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

2、本质和现象的对立统一。一方面,事物的本质存在于现象之中,离开事物的现象就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现象又不等于本质,把握了事物的现象,并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影子是光与木偶共同作用,而木偶是事物与人作的作用。现象与本质是表示事物的里表及其相互关系。之所以人们仅仅看到现象而未看到本质,正如上述洞穴人一样,没有看到事物,只看到了影子或者是木偶,是由于人的认识方式局限和认知能力有限导致的,也反映了人们对事物本质认识的水平和深度。本质可以表现为不同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它们都是对事物本质的表现,都是客观的。不能把真象当做正确的来认识,也不能把假象当

3、做错误的来认识。正如上文中的影子和木偶,都是特定事物不同表现形式。不能把木偶和影子都当作事物本质。“洞穴”寓言他真实地写照了当今人类对认识世界的严峻处境——总是为事物的假象所蒙蔽而看不到事物真象——囚徒即是人类自身,而洞穴却是人类自身的认知能力的有限。人如果无法突破自身原有的认知局限,人类就无法对已知世界的可靠性进行检验或反思,也不可能真正了解自然发展规律和方向,更不可能向无知世界进发。从上述“洞穴人”的寓言中可以得知:现象是入门的先导,认识事物只能从认识它的现象开始。要做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不能囿于原有的视角和方式,也不能一叶障目,而要全面地占

4、有感性材料,综合事物的各种现象;同时,要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