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巧芬教学设计

朱巧芬教学设计

ID:37823998

大小:110.2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31

朱巧芬教学设计_第1页
朱巧芬教学设计_第2页
朱巧芬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朱巧芬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浙江省2015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武川小学朱巧芬关于《16.青山不老》的教学设计课题摘要学科语文学段高段年级六年级单元第四单元教材版本人教版课程名称16.青山不老一、学习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能认识到“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是对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了解甚少,因此课前要引导学生了解这方面的内

2、容。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二、教学环境选择√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活动设计信息技术使用说明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3、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课件出示)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浙江省2015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4、?(重点句用课件出示)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①“大环境”──险恶。你从哪里感受

5、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②“小环境”──艰苦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指导朗读相关语句。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

6、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①阅读,勾画。②同桌交流。③大声诵读。2.交流读后感受。引导

7、: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板书设计:16*青山不老大环境──险恶创造奇迹小环境──艰苦四、教学评价设计1.评价方式与工具√课堂提问□书面练习□制作作品□测验□其它浙江省2015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评价表等)通过完成课堂练习,查看掌握情况。六、备注在教学的时候,学生的回答与课件的流程存在差异,课件设计还要更科学一些。七:他人评议请记录学科坊学友、坊主或其他老师对本篇教学设计的修改建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