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练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史人教版八上)

ID:38000077

大小:30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3

【基础练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史人教版八上)_第1页
【基础练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史人教版八上)_第2页
【基础练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史人教版八上)_第3页
【基础练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史人教版八上)_第4页
【基础练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史人教版八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础练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史人教版八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畅言教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基础练习1.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某次战略转移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C.秋收起义D.武昌起义2.如图雕塑上的文字上为“长征从于都出发”,下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如果要求你给雕塑加上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你会选择()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3.“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

2、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A.博古B.陈独秀C.毛泽东D.邓小平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畅言教育4.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创作《忆秦娥·娄山关》,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诗句,寓意遵义会议()A.使今后的前途更渺茫B.开启了新的革命征程C.否定此前的革命斗争D.使革命从此一帆风顺5.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同学们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其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A.四渡赤水B.过雪山草地C.渡过金沙江D.井冈山会师6.诗歌承载着厚重的

3、历史。下列毛泽东诗句中,与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如图所示地点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A.金沙水拍云崖暖B.大渡桥横铁索C.更喜岷山千里D.三军过后尽开颜7.“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B.巧渡金沙江C.吴起镇会师D.四渡赤水河8.毛泽东创作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诗句集中体现了红军的()A.艰苦朴素精神B.盲目乐观主义精神C.敢于创新精神D.革命英雄主义精神9.“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

4、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材料中“遭到挫折”的历史事件是()A.第一次反“围剿”B.第二次反“围剿”C.第三次反“围剿”D.第五次反“围剿”10.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畅

5、言教育C.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11.作家魏巍曾写道:“它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皑皑白雪、茫茫草地、涛涛江河,是饥饿、寒冷、疾病、硝烟,是理想、信念、意志……”材料描述的事件是()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红军长征D.井冈山会师12.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主要是指(   )A. 国民党不再“围剿”红军   B. 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C. 革命成功了         D. 国民党已无力“围剿”红军了13.2017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6、诞辰96周年。回顾党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井冈山。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这主要是因为井冈山(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 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C. 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D. 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始发地14.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A. 从瑞金出发     B. 渡过金沙江        C. 四渡赤水河     D. 会宁会师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

7、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材料三:一路走来,我们没想到沿途群众的长征情结是那样浓厚。江西瑞金有遍地的“红都”;路上遇到数不胜数的长征路、长征桥;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长征网吧”,也像“红军路”“成武路”一样述说着当年的光荣与梦想。对红军走过的地方,各地都用多种形式来表达纪念。(1)材料一中红军为什么要进行艰苦卓绝的两万余里的长征?“12个月”指哪一时间段?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

8、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畅言教育(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基础练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史人教版八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畅言教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基础练习1.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某次战略转移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C.秋收起义D.武昌起义2.如图雕塑上的文字上为“长征从于都出发”,下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如果要求你给雕塑加上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你会选择()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3.“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

2、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A.博古B.陈独秀C.毛泽东D.邓小平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畅言教育4.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创作《忆秦娥·娄山关》,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诗句,寓意遵义会议()A.使今后的前途更渺茫B.开启了新的革命征程C.否定此前的革命斗争D.使革命从此一帆风顺5.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同学们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其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A.四渡赤水B.过雪山草地C.渡过金沙江D.井冈山会师6.诗歌承载着厚重的

3、历史。下列毛泽东诗句中,与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如图所示地点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A.金沙水拍云崖暖B.大渡桥横铁索C.更喜岷山千里D.三军过后尽开颜7.“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B.巧渡金沙江C.吴起镇会师D.四渡赤水河8.毛泽东创作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诗句集中体现了红军的()A.艰苦朴素精神B.盲目乐观主义精神C.敢于创新精神D.革命英雄主义精神9.“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

4、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材料中“遭到挫折”的历史事件是()A.第一次反“围剿”B.第二次反“围剿”C.第三次反“围剿”D.第五次反“围剿”10.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畅

5、言教育C.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11.作家魏巍曾写道:“它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皑皑白雪、茫茫草地、涛涛江河,是饥饿、寒冷、疾病、硝烟,是理想、信念、意志……”材料描述的事件是()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红军长征D.井冈山会师12.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主要是指(   )A. 国民党不再“围剿”红军   B. 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C. 革命成功了         D. 国民党已无力“围剿”红军了13.2017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6、诞辰96周年。回顾党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井冈山。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这主要是因为井冈山(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 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C. 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D. 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始发地14.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A. 从瑞金出发     B. 渡过金沙江        C. 四渡赤水河     D. 会宁会师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

7、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材料三:一路走来,我们没想到沿途群众的长征情结是那样浓厚。江西瑞金有遍地的“红都”;路上遇到数不胜数的长征路、长征桥;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长征网吧”,也像“红军路”“成武路”一样述说着当年的光荣与梦想。对红军走过的地方,各地都用多种形式来表达纪念。(1)材料一中红军为什么要进行艰苦卓绝的两万余里的长征?“12个月”指哪一时间段?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

8、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畅言教育(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