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培优练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史人教版八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培优练习1.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某次战略转移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C.秋收起义D.武昌起义2.“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A.博古B.陈独秀C.毛泽东D.邓小平3.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其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
2、A.四渡赤水B.过雪山草地C.渡过金沙江D.井冈山会师4.遵义会议以后,红军声东击西,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是()A.四渡赤水,佯攻贵阳B.巧渡金沙江C.飞夺泸定桥D.爬雪山、过草地5.毛泽东感慨地说:“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A.瑞金B.遵义C.会宁D.吴起镇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3、,由此判断这是指红军长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国民党军队大兵压境,中共中央和红军无法在根据地立足,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北伐战争是打击军阀;选项C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毛泽东领导的又一次著名武装起义,与“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不相符;选项D武昌起义是推翻清王朝的革命,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2、【答案】C【解析
4、】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遵义会议点评:关于遵义会议,学生还要知道,会议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而红军长征开始于1934年,所以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中不改出现的是选项D;选项A四渡赤水,选项B过雪山草地,选项C渡过金沙江,都符合红军长征的场景。因此不应该出现
5、的场景是选项D,故选D。4、【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后,红军不畏艰险,排除万难,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冰封的雪山,穿过杳无人烟的草地,挥师北上,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5、【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之后,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
6、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故选C。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