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教学设计4

定风波教学设计4

ID:38047876

大小:31.3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定风波教学设计4_第1页
定风波教学设计4_第2页
定风波教学设计4_第3页
定风波教学设计4_第4页
资源描述:

《定风波教学设计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定风波》教学设计姓名:廖敏(40802260)学号:40802260班级:08级汉语言文学(6)班《定风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朗读、品味,鉴赏词作语言之美;大部分同学能达到当堂背诵。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译读法等方法,鉴赏词作;通过知人论世理解词作深层内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苏轼面对人生荣辱浮沉的旷达胸襟,提升自我人格境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鉴赏词作语言艺术。2.教学难点:理解词人的人生哲学,提升自我人格境界。教学方法:提问法 译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二、导入师:同学们!我们曾经随着戴望舒撑着油纸伞,彷徨在悠长悠长而又寂

2、寥的雨巷;我们也刚刚在骤雨初歇的傍晚,和柳永一起感叹离别的哀伤。仿佛雨和文人骚客有着不解之缘。今天,让我们跟随另一个人,一起到雨中走走,看看还有什么别样的体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定风波》。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鉴赏词作语言之美;体会词作情感内蕴;汲取人生智慧。下来,我为大家朗诵一遍,在老师朗诵时,注意节奏,并且借助注释疏通文字障碍。三、朗读感受l教师范读l学生齐读(把握节奏)三、层层品读l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穿林打叶声作者在小序中说沙湖道中遇雨,那么词正文中是怎样描绘的?请大家在词中找找看!穿林打叶(板书“穿林打叶”)穿林打叶,“穿”“打”是动

3、词,如果我们用这两个字造个词,可以有“穿透”“穿破”“击打”等等。看来雨下得不小。莫听、何妨苏轼对此的反应呢?用原句回答。“何妨吟啸且徐行。”提醒别忘记“莫听穿林打叶声”。用通俗的讲就是,面对突降的暴雨,作者耳不旁听、目不斜视、胆不战、心不惊,且吟且啸,且啸且行,仿佛置身事外,不以为意。体现作者的什么个性?【洒脱+疏狂】1)与别人比。“同行皆狼狈”忙忙似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般狼狈逃窜(cuàn),东坡却是“何妨吟啸且徐行”——【卓尔不群,非同一般】1)从天气看。“穿林打叶”,自己且吟且啸,且啸且行,还是慢慢行。——【反其道而行之的倔强、铮铮傲骨】l竹杖芒鞋轻胜马【关键问题:从轻看出

4、作者怎样态度?】1)【学生翻译,突出“轻快”】我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乘马还轻快。2)【教师引导,阐发“轻松”之义。】竹杖芒鞋倒也是轻装便服,但是如果在山中,路那么泥泞,拖泥带水的肯定是快不了了。那为什么还会说“快”呢?在注释中,我们知道,现在作者是被贬在黄州任上,现在没有官场权力争斗,公务上的“案牍之劳形”,也就是常言道“无官一身轻”。l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结合作者生平重点讲解,一是深入体会文本,二是明确艺术上的特点】1)文本深度解读喊得有气魄。谁怕?——震耳发聩;“一蓑烟雨任平生”。喊得有分量。多少悲凉和苍桑呐!词作于公元1082年,两年前,苏轼两年前,因为“乌台诗案”,其实就

5、是文字狱,而锒铛入狱,身陷囹圄,忍受着身心的巨大侮辱,几乎命丧黄泉,正如他后来回忆说“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在向前追(zhǖi)溯(sù),1071年,王安石登上政坛,因为苏轼和王安石激进的做派不和,然后就外放到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长达八年。我们来替东坡算一算,从1071年到现在的1082年,苏轼受到接踵而来的厄运长达10年。2)艺术上。写眼前景,想心中事,情景交融,隐喻寄托。以小寓大,言外无穷。l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凄风苦雨→云消雨霁:看苏轼的对待人生起伏的泰然和随缘自适】雨来时,没有愁眉苦脸;天晴了,也没有欣喜若狂。安之若素,随遇而

6、安,任天而动;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话来说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l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首时间上的流转;空间上的推移(反思,距离性的关照),这种距离性关照,苏轼发现了什么呢?也无风雨也无晴【设问】明明有穿林打叶的风雨,山头斜照的晴朗,为何又说出这样一段话来?1)作者对这些都看得透彻了,自然觉得无所谓了。正如元稹说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人生中的沉浮、顺逆、荣辱等等大起大落、大开大合都等闲视之,自然界的风雨又能奈何东坡吗?这也可以是一种隐喻。2)东坡的辩证思维。【教师引导】《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归去【师生探讨环节】1)有人说是归向“陶渊明的田园”。n买田背景。《游金山寺》“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意思是:我告诉长江的江神,我指水发誓有了田一定会归隐;仕途挫折。n装束。不正是隐士装束(shù)吗?张养浩【双调·水仙子】(隐逸)“黄金带缠着忧患,紫罗襕裹着祸端,怎如俺藜仗藤冠?”就是最好的注解。n用典。俞成《萤雪丛说》云“诗人于渔父称为‘一蓑烟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