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要点(下篇)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要点(下篇)

ID:38072677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5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要点(下篇)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要点(下篇)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要点(下篇)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要点(下篇)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要点(下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要点(下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要点(下)七、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背景①公路、海运严重堵塞;②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③新中国成立后,至1952年,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1953~1957年,“一五”计划①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机器制造厂、沈阳机器制造厂和飞机制造厂②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局面,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③特点:Ⅰ优先发展重工业Ⅱ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Ⅲ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3、发展历程①1951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

2、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体系在中国建立起来②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质:生产关系的调整)③1952年,土地改革④1956年,中共八大在京召开,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指出了国内主要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成功探索)⑤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⑦1965~1961年,出现经济困难⑧纠

3、正“左”的错误,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⑨1966~1976,文化大革命。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3,出现复苏局面。1975,周恩来病重,邓小平明确提出全面整顿思想,呈现迅速回升状态。★4、经验教训①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社会制度确立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客观规律④生产关系变革必须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⑤要提倡民主法制,坚持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制,反对个人崇拜,正确处理国内社会主义矛盾问题八、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十

4、一届三中全会(1978)★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的战略决策,确立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形成。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①(197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②作用: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5、,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农村开始历史性变革(实质:局部调整生产方式)③土地所有权没有变,土地使用权包干到户,分配方式由平均分配变化到按劳动分配④1983年,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本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①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压制生产经济发展②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③内容: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改革,简政放权;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

6、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④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了发展,效益显著提高5、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的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6、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建立①20世纪80年代,改革内阻外挫(国际上,东欧巨变,苏联解体)②(改革新阶段的标志)1992年,“南方讲话”改革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

7、场经济体制③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解决若干问题④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社会之一市场经济理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⑤到21世纪,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九、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经济特区: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第一批);1988年,海南省2、沿海经济开发区: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3、沿海经济开放区设立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外向型

8、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有深远影响。特点:知识密集特点,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4、浦东开发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5、总结:我国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江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