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忧患思想探析

龚自珍忧患思想探析

ID:38158995

大小:412.8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31

龚自珍忧患思想探析_第1页
龚自珍忧患思想探析_第2页
龚自珍忧患思想探析_第3页
龚自珍忧患思想探析_第4页
龚自珍忧患思想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龚自珍忧患思想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2卷第4期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7月Vbl22.NO4JournalofWenzhouUniversity‘SocialSciencesJul,2009龚自珍忧患思想探析方立军(蚌埠坦克学院,安徽蚌埠233050)摘要:龚自珍是嘉道年间出现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对清朝日益严峻的政治腐败、边疆动荡、学风空疏、人才匮乏等危机深为忧虑,并积极为之寻求应对之策。他主张变法革新,积极筹边谋防,倡导经世致用,呼吁培植人才,均切中时弊,顺应了历史潮流,起到了警醒世人、开时代风气的作用。关键词:龚自珍;经世致用;忧患思想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

2、4—3555(2009)040023—06DoI:10.3875~.issn.1674—3555.2009.04.005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中国延续了两干多年的封建制度逐渐走到了它的尽头,阶级矛盾尖锐,民族危机突显,整个社会处于前所未有的动荡之中。龚自珍生活在这个急剧没落的时代,敏锐地感知“衰世”已经来临,对清朝统治和国家命运忧心忡忡。他的著作直面现实,针砭时弊,处处浸透着浓郁的忧患之情。近年来人们对龚自珍的忧患思想的关注大都只涉及某一方面,有学者分析了龚自珍对清朝吏治腐败的忧患思想I1】;有学者则谈到了龚自珍对

3、边防危机的忧虑【2】。本文通过对龚白珍著作和言论的综合考察,就龚自珍的忧患思想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一、忧大厦将倾,主张变法革新自乾隆中后期以降,清朝国势衰微,逐渐显示出败亡的征兆:官僚体制腐朽,吏治败坏,贪污风行;烟毒遍于全国,白银大量外流,财政捉襟见肘;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人口急剧膨胀,耕地严重不足,许多人在饥饿线上艰难生存。加之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天灾人祸交织在一起,各地反清斗争风起云涌。1796年白莲教起义爆发,波及到了川、楚、陕、豫、甘等省,清政府征调16省兵力、历时9年才将之平定,从此元气大伤;18l3年天理教起义爆发,曾一度攻入皇宫,致

4、使京师震动。清朝这座千疮百孔的古老大厦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长期以来,由于清政府实行严密的思想控制,致使社会危机在当时的思想界绝少有反映,大多数士子文人依然沉浸于前朝盛世的假象之中,不能或不敢正视行将发生巨变的社会现实。惟以龚自珍为代表的少数有识之士洞幽见微,从封建末世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中,预感到社会动荡和变乱已经为期不远了。“至极不祥之气,郁于天地之间,郁之久乃必发为兵燹,为疫疠,生民噍类,靡有孑遗,人畜悲痛,鬼神思变置”。他认为物极必反,社会郁积的问题愈多愈久,爆发时就会愈剧烈。“俄焉寂然,灯烛无光,⋯⋯鹗旦不呜,则中山之民,有大声音起,天地为之钟鼓,神人为之波涛矣”I

5、jJ。当清朝统治者尚在文恬武嬉、歌舞升平之时,龚自珍却向世人敲响了风暴即将来临的警钟。龚自珍对清朝的黑暗统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指出官僚体系中只讲资历不问能收稿日期:2008.09—19作者简介:方立军(1978一),男,湖南长沙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代文化史24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22卷第4期力,“累曰以为劳,计岁以为阶”,那些深于世故而无所作为的官僚“因阅历而审顾,因审顾而退葸,因退葸而尸玩,仕久而恋其籍,年高而顾其子孙,倮然终日,不肯自请去”,整个官僚机构暮气沉沉,士大夫们“尽奄然而无有生气”。他认为是封建专制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祸害,“天下无

6、巨细,一束之于不可破之例”,人们处处遭到陈规陋习的制约,就像逼着有疥癣之疾的病人“卧之以独木,缚之以长绳,俾四肢不可以屈伸,则虽甚痒且甚痛,而亦冥心息虑以置之耳”。他对此深恶痛绝,甚至发出了“居民上,正颜色,而患不尊严,不如闭宫庭”l4的呐喊。为挽救危局,寻找出路,龚自珍将传统公羊三世说的哲学体系进行了革命性改造。他在《乙丙之际箸议第九》中指出:“吾闻深于春秋者,其论史也,日:书契以降,世有三等,三等之世,皆观其才;才之差,治世为一等,乱世为一等,衰世别为一等。”I5】他根据清朝由盛转衰的特点,总结历史上治乱兴衰变化的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治世一衰世一乱世”这一崭新的“三

7、世说”,作为指导观察晚清历史变局的历史哲学思想。由于发挥了公羊变易历史哲学,龚自珍对这一时代方向的认识,比同时代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认识也更为深刻。他认为要破除积弊,挽救危局,必须进行变革。“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抑思我祖所以兴,岂非革前代之败耶?前代所以兴,又非革前代之败耶?⋯⋯《易》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对面临“衰世”和“乱世”时,治国者应怎么办的回答。他坚信变革的趋势不可阻挡:“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6】至今读来,仍令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