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课程论文--根瘤菌与大豆的共生关系

微生物学课程论文--根瘤菌与大豆的共生关系

ID:38367961

大小:27.2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1

微生物学课程论文--根瘤菌与大豆的共生关系_第1页
微生物学课程论文--根瘤菌与大豆的共生关系_第2页
微生物学课程论文--根瘤菌与大豆的共生关系_第3页
微生物学课程论文--根瘤菌与大豆的共生关系_第4页
微生物学课程论文--根瘤菌与大豆的共生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课程论文--根瘤菌与大豆的共生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根瘤菌与大豆的共生关系摘要:本论文主要讲述了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关系,其中有根瘤菌的概述,技术应用,应用前景,发展史等。大豆为根瘤菌提供能量和安全的生长环境,根瘤能够为生物固氮过程提供必要的低氧条件。宿主和根瘤菌之间的正确识别是所有根瘤共生系统形成的必需条件。“扩大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体系,是我国减少化学氮肥用量的最有效途径”众所周知,氮肥是高能耗产品,减少化学氮肥的投入,对于缓解我国的能源紧张有重大意义。豆科生物固氮,是全世界都公认的有效技术,豆科植物—根瘤菌有固氮的功能,世界上凡是种植大豆的国家,无一不采用这项技术。禾本科为豆科解决了氮阻遏的障碍,不仅增加固氮量,促进

2、豆、禾双高产,还可减少病虫危害;如果从轮作过程观察,前茬豆科作物为后作提供了非常可观的氮肥,生物固氮的贡献更大。关键词:根瘤菌豆类植物固氮共生关系前言:氮素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化学元素,随着作物产量的不断提高,氮肥的使用量不断提高,造成作物种植成本提高,土壤质量下降,而根瘤的生物固氮可以为其宿主植物提供足够的氮源。深入探究大豆与根瘤菌之间的共生原理,分析根瘤的形成过程,并初步运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转MYB基因烟草模型。对农业生产中氮肥使用量的减少及土壤土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亦有显著意义。正文:大豆根瘤菌(拉丁名:Bradyrhizobiumjaponi

3、cum)为慢生根瘤菌科、大豆根瘤菌属。是一种活的微生物制剂根瘤内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豆科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供给根瘤菌;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制造的氨,则供给豆科植物.大豆生产中使用根瘤菌是一项成熟的、广泛使用的技术,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大豆生长期中的自身固氮能力,供给充足的氮素,供大豆生产所需。大豆根瘤菌有液体、固体两种剂型。固体型根瘤菌采用拌种或土施方式应用。液体型根瘤菌采用浸种方式使用。也可以在种子包衣时加入大豆根瘤菌剂,但是要注意包衣剂和根瘤菌剂之间应相互匹配,不能因种衣剂药效抑制根瘤菌的活性。根据大田示范结果,大豆应用根瘤菌,可以使大豆产量提高

4、10%以上,同时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提高2%、粗脂肪含量提高1~2%,每亩净收入增加40~50元。对于大豆根瘤菌的技术应用的要点大体有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大豆根瘤菌品种采集大豆生产区的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土壤、根瘤菌匹配试验,筛选活性强、效果好、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的大豆根瘤菌品种。2、采用适宜的施用方法根据大豆根瘤菌的剂型,固体菌剂采用拌种或造粒后随大豆种子、肥料穴施;液体菌剂采用浸种方式使用。也可以在种子包衣时加入大豆根瘤菌菌剂,但是要注意包衣剂和根瘤菌剂之间应相互匹配,不能因种衣剂药效抑制根瘤菌的活性。3、合理用量菌剂拌种时每亩用量0.5千克,菌剂造粒后随大豆种子、肥

5、料穴施时每亩用量1~2千克;液体菌剂浸种时用量0.5千克;种子包衣时用量根据包衣剂要求的用量。大豆根瘤菌是一种活的微生物制剂,在储藏、运输、使用过程中,要避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同时不能与杀菌剂类农药混用。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以及黄淮海的大豆主产区,均可广泛使用大豆根瘤菌。2002~2004年,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的大豆生产区示范推广800万亩,取得很好效果,应用前景广阔。“扩大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体系,是我国减少化学氮肥用量的最有效途径”。中国农业大学陈文新院士的报告,让与会者为之一振。陈文新院士30年来她致力于大豆根瘤菌研究和推广,曾不止一次地向

6、中央提出加强这方面研究和推广的建议。建国初期,在回国的几位农业微生物学前辈的组织带领下,在我国较广泛地进行了大豆、花生、紫云英根瘤菌接种实验,效果很好,尤其紫云英接种效果极佳,根瘤菌接种事业有一段兴盛时期。但是随着化肥的大量施用,生物固氮技术逐渐淡出不再受重视。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年消耗氮肥占世界的30%。以2004年统计数据为例,我国生产氮肥3300万吨,需消耗1亿多吨标准煤,而氮肥的利用率仅为10%~30%;按2002年用肥量和种植面积计,我国平均施用氮肥量为美国的2.88倍、巴西的5.79倍、澳大利亚的8.85倍。且不说过量施用化学氮肥的危害,仅从节约能源的角度出

7、发,也应该大力提倡生物固氮技术。中国农科院葛诚研究员大声疾呼:我们的石油总有用完的一天,到那时候我们到哪去找氮肥呢?众所周知,氮肥是高能耗产品,减少化学氮肥的投入,对于缓解我国的能源紧张有重大意义。豆科生物固氮,是全世界都公认的有效技术,豆科植物—根瘤菌有固氮的功能,世界上凡是种植大豆的国家,无一不采用这项技术。为什么我们不大力推广呢?大豆根瘤菌推广中,由产品到土壤的这一过程,称之为根瘤菌推广的“一公里”问题。“试验示范是基础,宣传培训是重要手段,政策支持是关键,‘傻瓜化’集成才能真正技术到位”,这是黑龙江农垦的成功经验。所谓“傻瓜化”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