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电视基础培训交流x

互动电视基础培训交流x

ID:39058020

大小:2.06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6-24

互动电视基础培训交流x_第1页
互动电视基础培训交流x_第2页
互动电视基础培训交流x_第3页
互动电视基础培训交流x_第4页
互动电视基础培训交流x_第5页
资源描述:

《互动电视基础培训交流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智慧浙江精彩华数互动电视培训材料信息基地2013年3月什么是互动电视互动电视的定义及发展现状1什么是互动电视互动电视,顾名思义,能实现电视用户与电视内容的互动,即与普通广播式单向电视相对应的互动式双向电视,用户可以通过电视终端实现个性化节目回看、点播、定制。互动电视的两种技术:互动电视常用的两种实现双向互动业务的技术是IPQAM技术和IPTV技术。对IPQAM和IPTV技术体制理解目前不够严格准确,在广电体系大家谈得更多的是IP+TV,而在电信体系谈得更多的TVoverIP,实际上前者就是指基于IPQAM的双向互动电视,

2、后者指的是基于纯IP的双向互动电视。互动电视基本业务介绍电视回看互动家庭电视交互功能之电视回看功能,让您可以重新收看已经播放的电视节目。(昨天的电视今天看,早上直播晚上看)电视点播互动家庭电视交互功能之电视点播功能,节目涵盖电影、电视剧、体育教育财金等热门频道,每月更新,随时都能想看就看,想停就停!(精彩节目自主掌控,我的电视我做主。)节目录制互动家庭电视交互功能之节目录制功能,使您无需担心错过精彩直播,无需像以前一样只能在规定的时间看想看的电视。(即使没时间看电视,也没有关系,把喜欢看的电视录制下来,让以前的问题都不再

3、成为问题。)其他功能互动投票、互动调查、互动竞猜和互动问答、电子相册、消息服务、电子报刊、电视商城、联网游戏等等业务。互动电视现状及发展2010年3月CCBN主题报告会上,有关数据统计:我国目前已经有1.74亿有线电视用户,其中6500万已经完成了整体平移(即数字化整体转换)。在这6500万数字有线电视用户中,双向覆盖用户达3000多万,但双向机顶盒用户只有200多万。这意味着,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实际双向化比例仅为3.1%,占全部有线电视用户的1.15%,同时也意味着,我国互动电视的发展有很大的市场。来自国家相关部门的消息

4、:互动电视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为大多数人看好,其前景也已呈现出迅猛而有效的拓展状态,据可靠资料表明,2010年,我国东部相对发达地区将普及数字电视,而到2015年我国将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巨大的市场前景将为互动电视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2013年至2015年三网融合产业的市场规模分别可达130亿元、320亿元和1000亿元,合计超过1400亿元。另据多家市场机构预测,到2015年底,各地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将全部完成,预计届时双向化覆盖率有望达到80%以上,双向互动电视渗透率预计将从2011年底的7%上升到40

5、%。目前我国有线电视网的数字化率为56%,双向化率为38%,网络改造仍有巨大空间,这也意味着广电设备行业同样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互动电视平台互动电视平台的构建方案及相关标准2互动电视现状及发展为实现交互业务发展目标,并适应后续系统扩展的要求,平台需要“业务与承载分离、管理与服务分离”是设计互动平台的首要原则,“集中式管理、分布式服务”使得架构设计更为灵活和具有拓展性,同时:平台结构要求采用两层结构,基于局间站构成平台的核心层、二级站构成边缘层,随着业务扩展可将边缘层从二级站推移到小区。平台管理功能要求支持用户管理、订购管理

6、、网络管理(流量与带宽控制)、内容管理、运行管理(平台管理与日志),具有与综合业务计费系统、媒资系统、统一网管系统的标准接口.传输与控制要求支持门户页面导航与SI/PSI信令相结合的电子节目指南;支持基于条件接收系统加扰方式的内容保护;支持授权信息在主节目通道或所有节目通道的插入;采用HTTP控制协议或RTP/RTSP/RTCP协议进行视频流的点播,下行MPEG-2点播流通过IP-QAM传输,基于UDP协议进行传输流的封装。互动电视平台总体结构互动电视平台系统功能结构互动电视业务框架示意平台主要由STB、CDN、EPG、

7、业务运营平台、DVB系统和运营支撑系统等子系统组成。这几大部件均相对独立,其中对整体运营和后期业务扩展影响最大的就是媒体存储分发引擎。CDN是整个互动电视平台内容的存储分发以及流服务承载的平台,所有的点播以及时移回看等内容均通过CDN进行存储分发,是系统平台的核心。CDN的可靠性、可扩展性等等直接影响着运营商长期的业务发展能力。互动电视协议:RTP协议RTP协议实时传送协议(Real-timeTransportProtocol或简写RTP,也可以写成RTTP)是一个网络传输协议。它由IETF的多媒体传输工作小组1996年

8、在RFC1889中公布的。RTP协议常用于流媒体系统(配合RTCP协议),视频会议和一键通(PushtoTalk)系统(配合H.323或SIP),使它成为IP电话产业的技术基础。RTP协议和RTP控制协议RTCP一起使用,而且它是建立在用户数据报协议上的。RTP本身并没有提供按时发送机制或其它服务质量(QoS)保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