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糖尿病治疗新药物

型糖尿病治疗新药物

ID:39303498

大小:1.68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6-30

型糖尿病治疗新药物_第1页
型糖尿病治疗新药物_第2页
型糖尿病治疗新药物_第3页
型糖尿病治疗新药物_第4页
型糖尿病治疗新药物_第5页
资源描述:

《型糖尿病治疗新药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型糖尿病治疗新药物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18岁以上人口)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共测定18岁以上人群血糖52416人,糖尿病诊断参照199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标准李立明,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478-484.我国大城市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达6.37%2007年6月~2008年5月中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9.7%!患病率(%)WenyingYang,NEJM2010;362:1090-101中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患病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慢性并发症调查组.1991~2000年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及

2、相关大血管病变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24:447-51.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率中国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2004华北、华南、华东、华西和东北5个地区49家市级中心医院参与分析的患者2248例中国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2006中国18个城市60家医院登记治疗超过12个月的糖尿病患者参与分析的患者2702例PanCY.CurMedResOpin.2009;25:39-45潘长玉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420-424,2004达标率(%)25.9%29.5%44.6%010%20%30%40%50%<6.5%6.5-7.5%>7.5%达标率(%)26

3、.8%28.3%010%20%30%40%50%<6.5%<7.0%>8%41.1%平均HbA1c:7.6%平均HbA1c:7.7%UKPDS: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与HbA1cHbA1c每降低1%危险降低(P<.0001)1%糖尿病相关死亡心肌梗死微血管并发症截肢或因为外周动脉疾病死亡21%14%37%43%相对危险N=3642UKPDS=UnitedKingdomProspectiveDiabetesStudy.Dataadjustedforage,sex,andethnicgroup,expressedforwhitemenaged50–54yearsatdiagnosisandwithme

4、andurationofdiabetesof10years.StrattonIMetal.UKPDS35.BMJ2000;321:405–412.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缺陷胰高血糖素(a细胞)肝脏中葡萄糖产生肌肉、脂肪摄取葡萄糖胰岛素抵抗高血糖肝脏胰腺脂肪肌肉肝脏胰岛素(β细胞)各类药物降糖疗效干预措施HbA1C下降幅度(%)磺脲类药物1.0-2.0双胍类药物1.0-2.0格列酮类药物0.5-1.4格列奈类药物0.5-1.5α-糖苷酶抑制剂0.5-0.8胰岛素不等GLP-10.5-1.0DPP40.5-0.8NathanD,BuseJ,DavidsonM,FerraniniE,HolmanR,

5、SherwinR,andZinmanB.最新ADA/EASD2型糖尿病管理共识OnlineinDiabetesCare2008;31(12)andDiabetologiaOctober2008双胍类:二甲双胍►优点减少肝脏葡萄糖产生罕见低血糖安全性高体重增加少对血脂有益减少大血管并发症(UKPDS)►缺点乳酸酸中毒胃肠道反应达到50%不耐受达到4%禁忌症:肾功能损害心衰需要药物治疗缺氧状态肾功能不全二甲双胍以原形由肾脏排泄二甲双胍在体内聚集乳酸性酸中毒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二甲双胍二甲双胍血清肌酐水平男性≥1.5mg/dL(132.6umol/L)女性≥1.4mg/dL(123.8umol/L)

6、肌苷清除率<60ml/min2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激活存在于肝脏、肌肉、脂肪组织中的PPARγ受体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ß细胞功能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低血糖风险小对高密度脂蛋白及游离脂肪酸有益噻唑烷二酮增敏剂类PPAR激动剂基因转录PPARRXR蛋白合成mRNA噻唑烷二酮类(TZD)的作用机制增加对胰岛素的反应增加葡萄糖摄取降低脂肪酸释放属于核受体转录因子家族与RXR合成二聚体调节基因转录以调控脂代谢;与脂肪细胞分化及线粒体产生有关,与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及炎症有关噻唑烷二酮类:生物效应●加速脂肪细胞分化●增加游离脂肪酸的摄取及储存;提高皮下脂肪的蓄积vs.内脏脂肪●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从

7、而减轻胰岛素抵抗,导致葡萄糖摄取增加(GLUT1和GLUT4易位)●TNF-a表达减少●不增加或轻微增加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增敏剂可能原因TZD的不良反应——水钠潴留水肿患者慎用心衰NYHA分级Ⅰ和Ⅱ级密切监测有心衰危险的患者密切监测心功能NYHAⅢ、Ⅳ级心衰禁用2心衰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慎用3水钠潴留水肿和体重增加加重心衰风险与胰岛素联合应用可能加重水钠潴留!血管扩张机制不明直接血管活性效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