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ID:39371013

大小:1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1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广州市越秀区八旗二马路小学林少雅〖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西辞”“送”“使”“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比较两首古诗的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说说题目的意思,了解这两首古诗都是送别诗。板书:送二、学习第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通读诗文,理

2、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    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理解第一、二句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⑴ 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出示地图帮助理解。)     ⑵ 图文对照,理解“西辞”。(板书:名楼送 )    ⑶ 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盛景送)    ⑷ 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第三、四句诗:孤帆

3、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⑴ 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⑵ 重点体会“孤帆”的含义。提问:按理说,长江上是千帆竞渡,为什么诗人说是“孤帆”呢?(3)创设情境:理解“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领悟诗人与朋友之间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的感情。    ①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目光送     ② 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③ 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

4、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心随送    ④ 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学法:知诗人——解试题——解词语——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五、学法迁移,学习第二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一)通读诗文,理解大意1、同桌说、指名说诗的大意。2、全班交流。(二)品读诗句,进入诗境。1、理解第一、二句诗句:渭城新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青。(1)、明确诗中送别的地点“渭城”,送别的环境:下雨、柳色青青(板书:雨中送)2、理解第三、四句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出示地图,找到“阳关”的位置,

5、明确从“渭城”出“阳关”到“安西”的路径。(2)创设情境,引导体会诗人与朋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其中还包含了对朋友的担心、见不到老朋友的难过等感情。而所有的这些都融在那杯送别的酒里,千言万语都凝结在那杯送别的酒里。(板书:酒中送)(三)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六、小结。七、拓展:出示其他写送别的诗歌,让学生诵读、说意思。八、布置作业:1、背诵20课《古诗两首》2、搜集其他诗人写的送别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