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料黑木耳栽培管理技术

袋料黑木耳栽培管理技术

ID:40492050

大小:1.21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8-03

袋料黑木耳栽培管理技术_第1页
袋料黑木耳栽培管理技术_第2页
袋料黑木耳栽培管理技术_第3页
袋料黑木耳栽培管理技术_第4页
袋料黑木耳栽培管理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袋料黑木耳栽培管理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袋料黑木耳栽培管理技术景宁县食用菌办公室黑木耳在分类上隶属于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黑木耳是一种木腐性胶质菌,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和药用菌,有“菌中瑰宝”之誉,被称为“素中之荤”,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黑木耳具有降低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粥样化,有防止血栓形成等药用功能,市场需求旺盛。一、栽培季节安排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2-28℃出耳温度为20-24℃海拔高度海拔高度开始时间(农历)结束时间(农历)400米以下8月上旬9月上旬400-600米7月下旬8月下旬600-800米7月中旬8月中旬800米以上7月上旬8月上旬二、品种介绍

2、新科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出耳温度为12-25℃,子实体呈半圆盘形,单片状,肉质肥厚、色泽黑、富有弹性,质量好,产量高。916品种:中温型,出耳温度15~25℃,黑褐,耳片大、似碗状、肥厚、抗流耳、产量高。菌种外观质量要求无杂菌污染,无异味,无杂色,菌丝生长健壮、发菌速度正常,菌龄45~60天,培养基不干涸萎缩,无黄水,菌丝未长满袋时无原基形成三、培养基配制配方1:杂木屑78%,麸皮10%,米糠10%,红糖1%,碳酸钙或石灰1%,水适量,PH值5.0-6.5。每1000袋大约需杂木屑1600斤左右、麸皮200斤、米糠200斤

3、、红糖20斤(红糖秋栽少用)、碳酸钙或石灰20斤三、培养基配制配方2:杂木屑78%,麸皮10%,棉籽壳10%,红糖1%,碳酸钙或石灰1%,水适量,PH值5.0-6.5。每1000袋大约需杂木屑1600斤左右、麸皮200斤、棉籽壳(短绒)200斤、红糖20斤(红糖秋栽少用)、碳酸钙或石灰20斤原料配制要求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材料,杂木屑宜粗不宜细。含芳香类木屑不可选用。按配方比例称好主料和辅料,先将干料拌均匀,再将红糖、石灰溶于水中分次加入,搅拌均匀。绵籽壳拌料前先用清水预湿一夜。培养料含水量50-55%,一般每支标准菌棒(15×55公

4、分规格筒袋)的重量为3.2斤。四、装袋和灭菌筒袋的弹性要好,装料结实;装袋后及时搬入灭菌灶,常压蒸汽灭菌,灭菌温度达100℃后,保持15小时;灭菌要做到:防止存在灭菌死角,防止中途降温,防止烧焦料袋,防止灭菌后料筒被污染。五、接种1、接种箱接种:一是灭菌时间要允足,能清晰看见接种箱内的料棒时开始接种。做到灭菌彻底,并有利于灭菌气体排放,减少对菌种的杀伤。二是要做好菌种预处理。剪除棉塞,剔除老菌种块,进行表面消毒后放入接种箱。五、接种2、开放式接种:开放式接种必须要有实践经验方可进行。一般是每10个菌棒用1小包气雾消毒剂,灭菌时间6个小

5、时。灭菌后边打孔、边接种、边封口、边堆放,一堆菌棒在2.5-3小时内接完。六、菌丝培养1、培养室或场地要求。要求清洁、干燥、避光、保温、通风条件好。使用前彻底打扫,清除容易孳生病虫的杂物。菌棒移入前10-15进行杀虫和后2天进行空间消毒。熏蒸消毒常用药:高锰酸钾、甲醛、硫磺粉,专用烟雾剂。准备工作:熏蒸前先用喷雾器将培养场所喷湿。硫磺粉:每立方米用量为7克。专用烟雾剂:按说明书使用。高锰酸钾:甲醛=1:2,即1克高锰酸钾用2毫升甲醛(35-40%)。喷雾消毒2%甲醛溶液:1瓶40%甲醛的加水20斤。1%-5%漂白粉溶液:用漂白粉配制水

6、溶液时应先加少量水,调成糊状,然后边加水边搅拌成乳液,静置沉淀,取澄清液使用。1斤漂白粉(25%)加水20斤。0.1-0.5%多菌灵溶液:先加少量水,调成糊状,慢慢倒在溶液中,剩下未溶部分再加少量水直至充分溶解,倒入溶液,经搅拌后使用。1斤多菌灵(25%)加水100斤。杀虫药剂(1)敌敌畏 速效性杀虫剂,有很强的触杀和熏蒸作用,制剂有50%和80%乳油,稀释成300~500倍喷雾熏蒸,每50斤水加敌敌畏1两。气温高时使用效果更好。(2)杀灭菊酯 又名速灭杀丁、氰戊菊酯、速来灭菊酯,产品为20%乳油,每20斤水加原液5毫升使用。(3)克

7、螨特 有73%乳油、30%可湿性粉剂、4%粉剂。它是一种杀螨谱广、残效期长、毒性低,对幼、若、成螨效果好,杀卵效果较差。一般生产上采用73%乳油,用水稀释1000~2000倍(1两加水100斤),或4%粉剂喷粉。(4)菇净(4.3%乳油):本品为铝塑袋包装,每袋兑水10公斤。粉尘螨蒲螨螨虫以上农药在生产前或打孔前10-15在生产场地、菇棚喷雾使用。每3天用药一次。排场出耳后禁止使用!六、菌丝培养2、堆放方法。培养室内搭建分层式培养架的,菌棒采取分层排放。堆叠培养的,一般堆高8层,并以井字型或三角形堆放。掀开封口膜后堆与堆之间的要有20

8、公分的距离作为通风道。如果生产场地有限,生产规模要严加控制,否则得不偿失。缺氧的菌棒六、菌丝培养3、调温和换气。料棒接种后7-10天,室温控制在25-28℃,有利于菌丝迅速吃料,十天后,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