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论文:《品德与生活》教学呼唤无痕教育

小学品德论文:《品德与生活》教学呼唤无痕教育

ID:40952240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品德论文:《品德与生活》教学呼唤无痕教育_第1页
小学品德论文:《品德与生活》教学呼唤无痕教育_第2页
小学品德论文:《品德与生活》教学呼唤无痕教育_第3页
小学品德论文:《品德与生活》教学呼唤无痕教育_第4页
小学品德论文:《品德与生活》教学呼唤无痕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论文:《品德与生活》教学呼唤无痕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春雨润物细无声——《品德与生活》教学呼唤无痕教育 【内容摘要】一位教育家说过:当孩子意识到你在教育他时,就意味着你的教育已失败。是呀,作为教孩子“学做人”的入门学科——《品德与生活》,它的教学更应如此,过早暴露教育意图,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成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而应似“春雨润物细无声”。如何在生活化德育的大背景下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实施无痕教育呢?一、平等对话──春雨润物细无声;二、遇物而诲——看似无心却有心;三、情境感悟——心中悟出始知深;四、活动体验——此时

2、无声胜有声。【关键词】《品德与生活》无痕教育记得一位外国教育家说过:“当孩子意识到学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又一位中国教育家说过:“不露痕迹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是不露痕迹的教育?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的“四块糖”的故事,对现在来说已是古老的故事了,但在现在的教育中,却有常青、常新的意义。由此,再来回顾、反思当今《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往往过分强调理性的说教,机械的灌输,空洞的讲解,以至有人讽刺本学科的教育是“叫育”,而“叫育”的结果不说言多必失,至少也是“苦口婆心,收效甚微”。其实,真正的

3、教育不是反复“叫育”,而是点到为止,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如何在生活化德育的大背景下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实施无痕教育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沟通和探讨关系,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抓契机,运用情境感受,强化实践体验,在不露痕迹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一、平等交流──春雨润物细无声新课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对话,既强调教师对儿童生活的理解和尊重,也只有在对学生充分尊重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支持、合作和指导。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综合地、动态地实现教师那支持者

4、、合作者、指导者的角色。这时的教师是学生的帮手和朋友,在支持与合作中对学生活动提出适当的建议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开展活动并将活动引向深入。《我的邻里生活》中有一个主题是“远亲不如近邻”。课文中三幅图片所展示的是邻里亲人——邻居家的爷爷、阿姨和叔叔对小伙伴的关爱。这样的事例应该说绝大多数的孩子有过体验,怎么教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呢?有一个老师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邻居是谁?说说你们家和他们家的故事。学生畅所欲言,叙述着和邻居家的友好故事。这样就很自然的引到“远亲不如近邻”这个主题了。可这时有个学生在位子上嘀咕,说他家

5、和邻居家是死对头。老师师故意顿了顿说:“这种情况确实有呀,牙齿还要咬舌头呢!你们谁家平时和邻居家不来往或者有矛盾的?”有几个学生举手。“5那么,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使你们和邻居家关系不怎么样呀?”“我家和邻居家都比较忙,平时接触不多,再说也没什么需要来往。”“我的邻居经常喝酒,酒后的样子很凶的。有一天中午我在院子里踢球,他就跑过来气势汹汹地骂我。”……老师问:“如果有人在你家院子里踢球,吵醒了你家正在午睡的爸妈,你有意见吗?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有的说“假如别人为捉一只小狗,跑到我菜地里乱踩,我肯定也会

6、阻止的,那人也太不尊重别人劳动了”。有的说“我不会跑到别人菜地里去,我会想个办法把小狗骗出来。”有的说“假如我是那个邻居的话,我不会训斥一个小孩,我会告诉他怎样正确处理这件小事。”……“既然已经知道了原因,那么你们想和好吗?怎样能和好?小组讨论,商量商量办法。”老师作进一步引导,引导到“学会宽容,将心比心……”。这里,老师没有命令式的“教训”,也没有没完没了的“灌输”,有的只是和谐平等的对话交流。在平等和谐的对话交流中,师生共同分享了好邻居带来的快乐,一起分担了来自学生邻里间不和谐所带来的烦恼,一起出谋划策处理邻里关系。在平等

7、和谐的对话中,学生的学习真正面对了自己的现实生活,真正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方法。“这种情况确实有呀,牙齿还要咬舌头呢?”多么平等和谐的话语啊,教学情境与生活情境融为一体,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不是传授道德规范的传道士,不是知识的权威,不是道德价值评判的独裁者,而是他们一起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如果有人在你家院子里踢球,吵醒了你家正在午睡的爸妈,你有意见吗?”多么亲和的态度,那出自内心的语言,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接纳了你的建议,这是一种活生生的道德再创造过程。品德教育需要“和风细雨”,《品德与生活》课

8、的教学同样也需要“春雨润物”。因为“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能够淡化孩子“被教育”的定势,让孩子在无意识中,在自由和谐的对话中,潜移默化了其中的道德内容,获取正确的道德认知,由此而产生的教育效果,更为理想。比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真正的友谊》时就这样导入的:师:“同学们,我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