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文专题讲座

初中语文现代文专题讲座

ID:41284194

大小:38.5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21

初中语文现代文专题讲座_第1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专题讲座_第2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专题讲座_第3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专题讲座_第4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专题讲座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现代文专题讲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文阅读题型分析记叙文阅读要点:一、记叙的顺序:只分析怎样识别倒叙和插叙,及倒叙、插叙的作用。1、倒叙:①把事件的结果先写出来,然后再顺叙事情。②提到前面叙述的并不是事情的结局,而只是后面发生的事情,叙述由倒转顺后,并不是叙述到开头写的那件事情为止,而是可以发展下去写更多的事情。倒叙的作用:①开篇点题;②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引起阅读的兴趣;③使文章更生动、灵活;④使结构更紧凑。2、插叙:①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一段从前发生的事情,一般有引出插叙的话,这句话不算插叙。②对人物或情况作一些说明和介绍。插叙的前提是全文有一个中心事件,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停一下,插进一些必要的内容。插叙的作用:①表

2、达具体内容;②使文章脉络清晰;③突出中心;④使文章结构紧凑;⑤可以对前文进行补充说明,为后文作辅垫。二、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的角度自由的叙述。第二人称:称要写的人为你或你们,抒发强烈的感情。三、记叙文中的描写、议论、抒情1、描写:①人物描写:语言、行动、外貌、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作用:A、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给人深刻印象;B、突出某种中心思想;C、表现人物的某种思想性格;D、表达作者的某种感情。②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交待时代背景,交待环境特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虽然在环

3、境中包括社会环境,但没有独立的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的特点,作者主要是通过其他景物、人物描写来表现的,也有时直接交待。社会环境描写:交待时代背景,揭示主题,衬托人物。2、议论: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情的意义,评价人物,突出中心思想,统领全文,承上启下,表达作者的感情。3、抒情:无论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作用都是突出中心思想,感染读者,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表达作者对人、对事的思想感情。四、过渡句(1)位置:在两件事之间,在两种不同的内容中间,在倒叙、插叙和顺叙相转换的地方。(2)语言形式:设向句,总括上下文意思的概括叙述或议论句段。(3)作用:承上启下,使行文更顺畅,上下文内容衔接更紧密,全

4、文浑然一体,便于读者理解。五、记叙文中的照应(1)照应题目(2)解释题目、回答题目问题(3)照应开头(4)结尾与开头内容一致(5)照应伏笔(6)前暗示后结果(7)后文对前文相同相关内容的照应(8)内容相关的语句照应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紧凑、严密,中心突出。六、记叙文段意和全文的内容:首先要区别各段的表达方式,概括表达方式不同的段落要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一般议论、抒情段,用表达了、抒发了、揭示了、点明了等动词,连带本段的具体内容;如果是记叙段,不论是自然段、结构段,层次或全文,都可以用下面的语言形式概括:谁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如果是写人的记叙文,还可以加一项内容:表现了人物

5、什么品质。七、归纳中心思想:通过什么人和事,——表现——谁的或哪类人的什么精神、本质,表达了作者对谁的什么感情。常用的感情有热爱、赞颂、感激、怀念、揭露、厌恶、怦击、痛斥、讽刺。八、归纳人物形象:1、归纳出人物的身分:时代、年龄、处境、在别人心中的位置、身分;2、归纳人物性格;3、归纳人物的精神、品质;4、归纳出爱好、特长。分析人物的方法:(1)要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情境中去分析;(2)看别人对人物的反应;(3)看作者的概括评价;(4)分析时可以先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揣摩人物的心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物的性格。九、归纳作者及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1)抒情主体是谁;(2)抒情对象是谁;(3

6、)抒情内容(词语);(4)抒发了怎样的感情;(5)感情特点是什么。十、评价文章的写作特点(1)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典型,材料安排是什么顺序,是否有详略。(2)结构:是否严谨、巧妙,具体表现为哪些方面,过渡、照应、线索。(3)表达方式:除叙述外还有什么表达方式,它们和叙述是什么关系,有什么表达作用。(4)表现手法:对比、拟人、夸张、象征、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反复。(5)语言:是否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平实、自然、亲切,饱含感情、含蓄,文学色彩浓,幽默风趣。(6)刻画人物的方法(小说)。十一、分析词、句、段的表达作用。(1)解词或句的意思;(2)分析其对表现中心思想的作用,对表现人物品

7、质的作用,对表达感情的作用;(3)分析其对语言表达效果的影响;(4)所用修辞及作用;(5)对读者影响;(6)与上下文的关系。十二、记叙文(含散文、小说)问题出现的形式。1、依次写出文中的事情。2、文中详写了哪一件事。3、题干中有“为什么”的问法,一般有下面几种情况①作者为什么选了这些内容来写?从写作目的的角度来回答,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突出人物、表达情感,起衬托作用、辅垫作用等等。②作者为什么这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