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冷漠及其纠正

论道德冷漠及其纠正

ID:4171703

大小:250.9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29

论道德冷漠及其纠正_第1页
论道德冷漠及其纠正_第2页
论道德冷漠及其纠正_第3页
论道德冷漠及其纠正_第4页
论道德冷漠及其纠正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道德冷漠及其纠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Mining&Technology(SocialSciences)2007年12月论道德冷漠及其纠正杜凡(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100037)摘要:亲社会行为发生的决定因素包括移情能力、对德福一致的信仰、道德责任感等。道德冷漠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德福关系失衡、道德规范相对化、道德观多元化、道德共同体归属感衰弱、道德责任分散等。为了纠正道德冷漠,培养亲社会行为,社会要完善德福一致的偿善养德机制,个体要注重移情能力的培养,坚定

2、德福一致的信念。关键词:亲社会行为;道德冷漠;德福一致中图分类号:B82-052;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05X(2007)04-0093-05受到处罚。边沁说:“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个至上的主一、亲社会助人行为的产生人——“苦”与“乐”——的统治之下。只有它们两个道德冷漠是指对身处困境者缺乏同情,推卸道才能指出我们应该干什么,以及决定我们将要怎么[2]德责任,拒绝进行援助的道德态度以及行为。亲社做。”所以,个人遵守道德规范的动机要求社会给会助人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他人的助人行为,这种与一定的功利回报,维持

3、德福一致,对此,爱尔维修行为不一定给那些施助者带来直接的利益,甚至还看得清楚:“道德的力量常常是与人们用以奖赏它[1]499[3]可能给他们带来风险。”因此,亲社会助人行为的快乐程度成正比例的。”如果这种回报不能在是对身处困境者产生移情,基于内心深处的道德责现实中得到,也必须许诺在来世会实现,即使道德任,本能地涌起对其施以道德关怀的内在冲动,进义务论者康德,面对德福不一致的局面也不得不借而把这种冲动转化为现实的道德救助行动。道德冷助于上帝的力量,把道德义务论建立在三个著名的漠阻抑亲社会助人行为的产生,是与亲社会助人行公

4、设基础之上:灵魂不朽,上帝存在,意志自由,求为对立的消极性道德表现。助于宗教,求助于灵魂不死,用来世的至善来鼓励亲社会助人道德人格具有较强的移情能力。移人们在德福不一致的社会中去追求美德。对这一情是对他人情绪的一种复杂的情感和认知反映,一点,孟德斯鸠看得真切:“宗教,哪怕是谬误的宗教,般包括两种,一是“想象他人”,想象其他人如何感乃是人品的最好担保”。知一件事情以及他或她的感受;二是“想象自己”,亲社会助人人格具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功利想象如果是自己在那种情景中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回报虽然是助人的一种动力,但是,亲社会助

5、人者强烈的移情可以产生同情,感觉到受助者的苦乐,从事道德活动时并非事事都仔细地权衡了利害关就像自己的苦乐一样,会使行为人进行换位思考,系以后才去做的,有时事情的发生使行为者根本不引发亲社会助人行为的动机,所以孟子曰:“恻隐之可能细想,或则知道会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也心,人之端也”(《论语·里仁》)。会选择帮助他人,表现出强烈的道德义务感。人们亲社会助人道德人格相信社会是公正的,“好在“尽自己的义务并非是为了自己得到快乐,甚至人好报,恶人恶报”,德福必然一致。当代行为科学不是为了别人的快乐(有时从这义务得利的并非我用大

6、量的事实证明,引导人们道德行为选择的最根们喜欢的人),而是为了使自己‘心安’。我们履行了[4]本的动因是行为人对其行为结果的预期,这种预期自己的义务,我们才感到心安。”因此,正是出于建立在人们对行为结果的酬赏—代价分析基础之道德责任,许多人在做了好事却未得好报,甚至还上,认为道德的行为将会受到奖赏,不良行为将会被他所救助的人所诬陷时(康德称之为“苦涩的功收稿日期:2007-10-17作者简介:杜凡(1976—),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学博士研究生。94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月德”),并不觉得后悔和

7、抱怨,而是一如既往地去做,能会卷入法律纠纷,扭曲的德福关系使人们面对道每一个社会,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会有一些不为世德选择,顾虑重重。另一方面,个人名誉失去评价载俗功利所动,一心追求真、善、美,充满德性的人存体。社会转型之前,相对静止的传统生活形成了稳在;绝大多数人也都有过一些不为个人利害得失的定的村落、单位、家属院等熟人道德共同体,这些小德行义举。亲社会助人者常常会认为:“它(义)是绝规模的道德共同体不仅是成员物质生活资料的源对命令。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应该做的事,泉,也是其人生价值所寄,用经济、政治、情感纽带[5

8、]必须为做而做,因为做这些事在道德上是对的。”把成员紧紧联结在一起,成员之间的赞扬和谴责形行为科学认为人们在遇到突发事件采取亲社成了强大的舆论场,对行为者构成了有效的道德干会的助人行动之前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预,所谓“千夫所指,无疾而终”揭示出熟人道德共步,行为人必须注意到突发事件,意识到有人需要同体对于败德行为冷酷而有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