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之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之

ID:41889519

大小:202.01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9-04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之_第1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之_第2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之_第3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之_第4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之_第5页
资源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之——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频繁的兼并战争B井田制的瓦解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D社会大变革一、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二、(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三、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墨子的主要思想,并说明其产生的社会根源。非攻战国时最为显赫一时的墨家,其产生的社会根源是A墨子的主张得到人民拥护B墨子主张选贤与能,深得天下支持C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的壮大D要求建立小国寡民的社会一、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2、,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二、(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非攻根据材料分析墨子思想的积极意义。兼爱---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发展生产,共同富裕。非攻---反对掠夺战争,谴责战争的破坏,符合人民利益。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到战国后期,墨家弟子“充满天下”,“不可胜数”,与儒学并称为“显学”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二、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

3、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请概括孟子的政治主张:1、施行“仁政”,反对暴政。(是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继承。)“民贵君轻”,(包含着朴素的民本思想。)2、宽刑薄税孟子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3、“制天命而用之。”荀子(自然有自己的规律)(强调人在征服、改造自然中的作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4、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下列言论属于韩非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荀子

4、墨子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是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B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动C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D用法律来确立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备受推崇,是因为1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2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3有利于统治者控制人民4强调加强中央集权A123B234C12D1234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予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论语》二:“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韩非子》问:两段材料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方式途径上的不同

5、点?目的:都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案途径:孔子—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刑杀韩非子—用重刑镇压人民的反抗“在中国的王道,看上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相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鲁迅《关于中国的二、三事》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A爱人如己,崇尚和平B己所不欲,勿施与人C清心寡欲,顺应自然D善于权术,建立集权法家墨子、商鞅、韩非思想的相似之处是A反对兼并战争B反对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C主张互爱互利D主张中央集权儒家道家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的观点实质上代表A统治阶级的利益B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C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D新兴地主的利益在治理人民的方法上,下列两位思想家的

6、主张、观点相反的是A老子和韩非子B孟子和韩非子C老子和孔子D墨子和庄子“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为威而归其利矣。”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D人臣、人主、群臣是论证中央集权制的以下思想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A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的观点的是A民贵君轻B人应互爱互利C反对掠夺战争D提倡节约,反对浪费A主张“明主峭其法而严型,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之乱”的思想家是A墨子B孙子C孟子D韩非子D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7、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礼记》问:材料反映的用人制度各是什么?分别应用于什么时期?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世袭制——奴隶社会二:1“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则贤焉,然后用之。——《孟子》”根据材料说明孟子选举贤能的标准和特点?根据国人的评价,并结合考察进行推举。2“选择天下之贤者,立为天子。”“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墨子》问:概括墨子的用人主

8、张选举贤能,根据才干确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