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曹禺作品中的“桃花源情结”

【精品】浅谈曹禺作品中的“桃花源情结”

ID:43604406

大小:74.23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11

【精品】浅谈曹禺作品中的“桃花源情结”_第1页
【精品】浅谈曹禺作品中的“桃花源情结”_第2页
【精品】浅谈曹禺作品中的“桃花源情结”_第3页
【精品】浅谈曹禺作品中的“桃花源情结”_第4页
【精品】浅谈曹禺作品中的“桃花源情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曹禺作品中的“桃花源情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曹禺作品中的“桃花源情结”摘要:曹禺在熟练把握中外文学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性格气质和艺术审美倾向,爆发出了炫目的戏剧艺术之花。他所创作的几部剧作被世界剧坛公认为是中国民族话剧文学创作在现实主义领域之内的里程碑式作品。他的几部作品中的“桃花源”情结,追求理想主义境界的表现更是将它的反封建性推向了高潮。他的作品将作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著作载入中国的话剧史册,作为后辈话剧创作者们的经典范作。曹禺既是现代话剧真正意义上的奠基人,又是现代话剧艺术的一座高峰。关键词:桃花源反封建家庭女性形象曹禺的初始创作生命,是属

2、于中国由旧到新的时代。那是一个衰败破落的环境,但孕育着新的因素。因此在早期创作中,一方面作者著力写透好几个苦闷的生命,另一方面他又塑造渴望走向光明的人。尽管曹禺的剧作大都呈现悲剧样式,但作品的内在韵力和整体气度都无不散发着理想主义的色彩和对人类幸福的全身心渴望,洋溢着作者的呐喊与欢呼。下面我们就以《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为例,分析曹禺戏剧中的“桃花源情结”。一、“桃花源情结”释义“桃花源”出自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部作品虚构了一个“黄发垂髻并怡然自得”的理想社会。桃花林的奇美,桃花源中

3、的恬静,人们的生活简朴而满足,人际关系祥和友爱,人性人情的和谐显示出美好社会应当是这样一个世界。虽属虚构空想,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却表达了人们对恶浊社会的不满,对封建制度不平等现象的批判,渴望过上人人平等、自由自在、幸福美满的生活。《雷雨》、《日出》、《原野沢《北京人》就是曹禺先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不断诚恳地探索、认识人生、认识生命,追寻自己理解的完美人性的真实历程的记录。二、“桃花源情结”在曹禺作品中的表现在《雷雨》中周萍从四凤身上看到了新的活力,他把四凤当做自己的救星,当做能拯救他跳出这深渊的力量,

4、于是他要带四凤离开这个地方。他"要离开这个地方——这个能引起人的无边恶梦似的老房子,走到任何地方。”但在《雷雨》中,表现得最明显的还是周冲,他向往着"一个真正干净,快乐的地方,那里没有争执,没有虚伪,没有不平等的”的远在天边的“真世界”。周冲:有时我就忘了现在,(梦幻地)忘了家,忘了你,忘了母亲,并且忘了我自己。我想,我像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哦,有一条轻得像海燕似的小帆船,在海风吹得紧,海上的空气闻得出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白色的帆张得满满地,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

5、,飞,向着天边飞。那时天边上只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我们坐在船头,望着前面,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鲁四凤:我们?周冲:对了,我同你,我们可以飞,飞到一个真真干净、快乐的地方,那里没有争执,没有虚伪,没有不平等的,没有……(头微仰,好像眼前就是那么一个所在,忽然)你说好么?鲁四凤:你想得真好。周冲:(亲切地)你愿意同我一块儿去么,就是带着他也可以的。就从周冲说出“带着他也可以”,说明他是多么单纯善良,并不计较个人得失,真正体现出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全部,并应该尊重他的选择。他是真正在那个年代信仰预见性“平等与爱人

6、”的主张的人。可以说周冲是那个罪恶家庭的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他的死,为救四凤而死,不应看成是“幼稚”理想的破灭,而是潜意识中对人的生命、人格最真实的敬重。倘若周冲有一点等级观念,别说他难以爱上四凤,即使爱上了,他会为救一个“下人"而不^(艮思索地拉住她招致触电身亡吗。“没有争执,没有虚伪,没有不平等”则恰恰说明了现实是虚伪、残忍、剥削已让人(作者)不忍耳闻,应该说周冲的理想是作者(当时作者还是在读学生)较不成熟的认识与理念,但核心是"自由与平等”。(迫切地想要离开这个沉闷的地方,去追求他心中理想

7、的地方)。在《日出》中方达生要带陈白露离开那个旅馆,去过他们自己想要过的生活。更主要得是表现了方达生要到打夯工人身边去追寻的“满天大红”的“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之道”。陈白露:你这个人!还是跟从前一样的别扭,简直是没有办法。方达生:是么?今天我看了你一夜晚,就刚才这一点还像从前的你。陈白露:怎么?方达生:还有从前那点孩子气。陈白露:你你说从前?还有从前那点孩子气?方达生:恩,怎么?你怎么?陈白露:达生,我从前有过这么一个时期,是一个孩子么?方达生:只要你肯跟我走,你现在还是孩子,过真正的自由的生活。只这一

8、句“达生,我从前有过这么一个时期,是一个孩子么?”就够了,我们相信陈白露的不甘堕落,她的内心深处还有一丝对自由的向往。曹禺在清华读书期间,特别是在河北女子师范教书期间,见识过许多“娜拉式”的新女性,陈白露就是她们中的一位。在没有走进社会之前,她们都是美丽而纯真的“竹均”,对未来充满理想;走进社会后,很快就变成了玩世不恭的“白露"。然而当关闭她们的“鸟笼”的门可以打开,她们也已经丧失了自己生存的能力,不会自己觅食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