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同步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同步测试-

ID:43772610

大小:4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4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同步测试-_第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同步测试-_第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同步测试-_第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同步测试-_第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同步测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同步测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据《全唐文》载,歙州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Z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由此可见唐代()A.经济重心己经呈现南移的趋势B.某些经济作物己岀现专业化牛产C.经济作物种植已主导农业生产D.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已传播到江南2•“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该出现在()A.原始社会晚期B.夏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朝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

2、时期,以下最能反映这个特征的是()A.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B.铁犁牛耕逐步成为屮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C.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D.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4.我国古代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赋收入,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因此国家常采取“均田”“限田”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这一情况反映了自耕农()①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②自给自足③规模小,比较脆弱④实际上己得到历朝政府的保护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5.下列不属于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的是()A.君主土地私

3、有制B.地主土地所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D.租仙制6.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相地而衰征”3.下列对土地兼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B.是导致阶级矛盾尖锐的主要原因C.是封建社会的偶然现象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8•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

4、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这主要说明当时()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C.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明显9.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饮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僮”。后来,三国时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10.秦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5、”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A.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B.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C.小农经济完全依赖自然D.小农经济受火灾的危害11・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耳胃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Z财乐于输纳,皆我Z物,表明北宋政府()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12.钱穆在《屮国文化史导论》屮指出:“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

6、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A.自然环境B.民族差异C.生活方式D.需求差异12.屮国古代原始社会土地公有,所以沟汕阡陌等,都井井有条。后世则不然,土地变为私有,寸寸割裂,凡水旱蓄池等事,总是要费掉一部分土地的,这就造成了公益和私益的冲突不断。这一现象反映了()A.封建经济导致农民收入锐减B・土地公有制优于土地私有制C.土地私有是社会矛盾的根源D.屮国古代农业进化阻力重重13.东汉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以田庄

7、的方式实行综合经营,以宗族为牛产组织形式,修建坞壁营堡,私人武装多由徒附和宾客组成,并按军队的编制组织“部曲”家兵护卫田庄。这反映出东汉时期的田庄()A.存在分裂割据的隐患B.具有社会治理功能C.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D.是分封制度的延续14.清朝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志》中记载:“(宋高宗吋)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田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乂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材料主要反映了()A.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

8、移D.南方稻麦轮作制15.据史料记载,在清代,“土地则屡易其主,耕种不吋”;“人之贫富不定,则田之去来无常”;“有田者或自有而之无,无田者或自无而之有。”这反映出了清代()A.土地兼并日趋合法化B.农业生产出现衰退C.土地私有制高度发达D.农村贫富差距加大16.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B.政府掌握土地的减少C.均田制度的逐渐衰落D.奴婢社会地位的下降12.西汉晁错在《论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