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黄褐斑实验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黄褐斑实验研究进展

ID:44314773

大小:82.5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20

中药治疗黄褐斑实验研究进展_第1页
中药治疗黄褐斑实验研究进展_第2页
中药治疗黄褐斑实验研究进展_第3页
中药治疗黄褐斑实验研究进展_第4页
中药治疗黄褐斑实验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治疗黄褐斑实验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治疗黄褐斑实验研究进展中药治疗黄褐斑实验研究进展黄褐斑(Melasma)是一种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多发于中青年女性,病程顽固,严重影响患者美观,给其精神和生活带来诸多烦恼和痛苦。而中药治疗黄褐斑具有突出整体调节、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等优点,故成为治疗黄褐斑的有效理想途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中医药工作者在屮药治疗黄褐斑的实验研究方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新技术、新手段不断被引入,新思路、新方法大量涌现。本文就近年来中药治疗黄褐斑的实验研究方法综述如下。1临床实验研究临床为中药实践的大舞台,中药治疗黄褐斑的实验研究也是从临床开始的。罗小光等[1]考察了灯盏花索与中

2、药内服外敷联合运用对女性黄褐斑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患者血清E2明显下降,FSH、LH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低于对照组,T在疗前疗后均无显著性变化,表明此种联合治疗方法可能是通过调节内分泌、平衡性激索水平而达到改善黄褐斑的目的。刘冬梅等[2]观察肾阳不足型黄褐斑患者的发病机制并验证养颜青娥丸的有效性及作用机理,发现养颜青娥丸能提高肾阳不足型黄褐斑患者血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降低丙二醛(MDA)的活性和血清E2的水平,从而降低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素的形成,使黑素的形成受到抑制而对黄褐斑产生疗效。张琳等[3]采用双盲法进行沙棘斑婷含片改善黄褐斑的试验,有效率为69.81

3、%,受试者主观感觉良好,血液生化指标均正常。张红梅等[4]进行了沙棘清妍胶囊祛黄褐斑的实验研究,总有效率60%,试验前后受试者血常规、尿常规及血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对试验者身体健康无明显影响。2动物实验研究黄褐斑药理动物模型的研究也正在起步,研究方法有紫外光照射法、雌激素攻击法等,但仍属探索阶段,至今尚无公认可行的造模方法。潘扬等[5]用中波紫外线照射雌性白色豚鼠1个月,豚鼠皮肤黑素沉着增加,皮肤和肝脏的酪氨酸、MDA含量明显升高,SOD含量降低表明紫外线攻击雌性「I色豚鼠可作为黄褐斑的实验动物模型。汪南❷等[6]采用黄体酮+紫外线+束缚复合法建立肝郁型黄褐斑小鼠模型,给小鼠

4、注射黄体酮,同吋进行慢性束缚和紫外线局部照射,较其他方法更能导致皮肤MDA升高和SOD降低以及皮肤黑素细胞的增加,并且具有肝郁证的行动学表现,模型获得成功。王志国等[7]用黄体酮攻击雌性小鼠复制黄褐斑实验动物模型,探讨蝴蝶霜治疗黄揭斑的作用机理,证明蝴蝶霜能提高局部皮肤组织中SOD活性和拜脯氨酸含量,降低乳过氧化物酶(LPO)和脂褐质含量,消除多余口由基,从而抑制黄褐斑的产生。金道山等[8]采用老年雌性大鼠为实验动物模型,观察大豆异黄酮软胶囊治疗黄褐斑与其抗氧化能力间的关系,发现大豆异黄酮软胶囊能提高大鼠血及肝组织中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提示大豆异黄酮软胶囊

5、治疗黄褐斑与其抗氧化能力间有密切关系。李洪武等[9]选定体外对酪氨酸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的中药,应用棕黄色豚鼠UVB照射诱导皮肤色素沉着实验动物模型,观察外用中药后黑素细胞数量和形态的改变,结果口术、茯苓、山茱萸等中药组多巴阳性黑素细胞数及含黑素颗粒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对UVB诱导的色素沉着具有抑制作用;乂选择对酪氨酸酶活性和皮肤黑素生成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中药制成乙醇提取液,UVB照射后外用于豚鼠背部皮肤,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药物干预前后豚鼠皮肤中酪氨酸酶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茯苓、白术能在基因转录水平下调酪氨酸酶RNA表达,抑制酶蛋白的生物合成[10]。3酪氨

6、酸酶抑制实验通过研究中药对黑素工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一酪氨酸酶的激Jiffjiff活或抑制作用,为中药治疗黄褐斑提供选择。酪氨酸酶(TYR)是皮肤黑素生物合成的主要限速酶,控制其活力即可控制黑素生成量。李艳莉等[11]测定6种屮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白芷、白附子、当归、云苓、痪藜、银杏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35.14%、55.86%、30.63%、21.62%、54.46%、39.29%,白附子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最强。夏蕾等[12]用电脑筛选出高频次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中药,研究其对酪氨酸酶的活性影响,发现白术、口僵蚕、藁本、口芨、口附了等15味中药有使酪氨酸

7、酶活性增加的作用;治疗色素性皮肤病最常用的复方中药中,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复方金匾肾气丸及茯苓、山药、山茱萸能使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柴胡舒肝汤、口蚀丸复方及熟地黄、牡丹皮能使得酪氨酸酶活性增加;单体18-甘草酸双氨盐、芦荟素、肉桂酸、苦参碱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形成有抑制作用。雷铁池等[13]对中医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方剂69首进行计算机拆方排序,选出高频次出现中约82味,观察这些中约乙醇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和无细胞系统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黑素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1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在3个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