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

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

ID:44681067

大小:354.1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4

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_第1页
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_第2页
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导学案)一、遗传物质在染色体上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其由和组成【思考1】遗传物质可能具备哪些特点?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依据是2、回顾必修一第二章核酸的内容,写出DNA的基本单位:、、、。(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种类:S型细菌:菌体有,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毒性。R型细菌:菌体无,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毒性。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课本64页图3-1-2)材料:小鼠和肺炎双球菌分析每组实验:第一组的实验结果说明:第二组的实验

2、结果说明:第三组的实验结果说明:第四组的实验结果说明:转化因子是指在细菌中含有的,能促成毒性的型活细菌转化成毒性的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知识连接一】蛋白质和DNA对于高温的耐受力是不同的:在80-100℃的温度范围内,蛋白质空间结构会被破坏,变性而失去活性,DNA双链将解开;当温度降至55℃左右时,DNA双链结构又能够恢复,但蛋白质的活性却不能恢复。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课本65页图3-1-3)1、实验设计思路:2、实验过程:3(1)第一组,在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在适宜环境下培养后,培养基中只出现菌落。说明不是转化因子。(2)第二组,在培养R

3、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在适宜环境下培养后,培养基中出现菌落。说明是转化因子。(3)第三组,在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在适宜环境下培养后,培养基中只出现菌落。说明不是转化因子。(4)第四组,在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在适宜环境下培养后,培养基中只出现菌落。说明不是转化因子。【知识连接二】DNA酶又称DNA水解酶,能将DNA水解成脱氧核糖核苷酸。(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材料:和大肠杆菌【知识连接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繁殖。(课本65页相关链接)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体内的

4、,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构成的,头部内含有。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就会在的作用下,利用的物质来合成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裂解,释放出大量的。2、利用的技术:。【回顾】必修一第三章分泌蛋白的合成及运输过程中用H的同位素3H标记氨基酸,追踪其放射性的行走路径【知识连接四】DNA的组成元素:,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它们各自特有的元素分别是【知识连接五】在T2噬菌体的化学组成中,60%是蛋白质,40%是DNA,对这两种物质的分析表明:仅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3【知识连接六】S的同位素有32S和35S,其中

5、35S具有较强的放射性;P的同位素有31P和32P,其中32P具有较强的放射性。【思考2】如何用同位素标记法区分T2噬菌体中的DNA和蛋白质?3、过程:(1)如何标记噬菌体?在分别含有和的培养基培养,在用上述培养,得到或的噬菌体。【思考3】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出培养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用到材料(在所用材料()中打“”):()噬菌体()大肠杆菌()含有35S的培养基()含有32P的培养基()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思考4】为什么不能将噬菌体直接放在培养基上培养?(2)搅拌的目的是使与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中析出重量较的,而离心管的中留下。(3)每组实

6、验结果能说明什么?【思考5】赫尔希和蔡斯与艾弗里实验设计思路的共同之处四、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课本66页):【知识连接七】烟草花叶病毒只含有蛋白质和RNA实验结果说明。【思考】课本66页巩固提高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