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真言-白玉蟾祖师著作(A4直文字横)

修道真言-白玉蟾祖师著作(A4直文字横)

ID:45038446

大小:39.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1-08

修道真言-白玉蟾祖师著作(A4直文字横)_第1页
修道真言-白玉蟾祖师著作(A4直文字横)_第2页
修道真言-白玉蟾祖师著作(A4直文字横)_第3页
修道真言-白玉蟾祖师著作(A4直文字横)_第4页
修道真言-白玉蟾祖师著作(A4直文字横)_第5页
资源描述:

《修道真言-白玉蟾祖师著作(A4直文字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档《修道真言》白玉蟾祖師著作第七代祖師白玉蟾居士簡介白玉蟾七祖號白衣居士,乃南嶽大帝化身,三月十四日降生於粵束曹溪人氏。按奉天承運普度收圓,正宗道統贊鑑之記載,六祖慧能承授至道心洷及衣缽後。五祖便告曰﹕〔昔日達摩祖師見神光求法心切,誤去左膀,故傳此衣缽為信證,代代相承,但今衣缽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缽,命如懸絲,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證,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汝緣在南,速去,恐人害汝。〕慧能即去,後數百惡人尋追,欲奪衣缽,幸遇白玉蟾在彼犁田,田中救祖接授衣缽,迎祖隱於家中供養三載,敬而無失。玉

2、蟾素性好道,曾與馬端陽情技意合,馬常至白家往來,此時馬氏幸得參見六祖,六祖見其德慧雙佳,善根甚是深厚,明心見性有天緣湊合,實屬載道之器,遂將密法傅與白馬二人,為第七代祖師,承其兩儀道統。囑以火宅修煉,禁渡僧尼,俗云﹕实用文档〔願度俗家千千萬,不度出家半個僧〕。及後開化江西,盧山啟教說法渡眾,布置一百零八個靜室。白玉蟾祖師後受封紫清真人。白玉蟾祖師云﹕〔但能凝神靜定,念中無念,功夫純粹,打成一片,終日默默,如雞抱卵,則神歸氣復,自然見玄關一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則是採先天一氣,以為金丹之,勤而行之,指日可與鍾、呂並

3、駕矣。〕玄關竅為元神之所在地,洞見玄關即是仙,亟言玄關竅之微妙玄通。修道真言序宋白玉蟾著成此書乃昇天之靈梯歸西之徑路也無如文人學士置性命而不講以文字為要務遂致先天大道日失其傳而身墮沉淪歷千萬劫而難出苦海深可慨已蓋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之命於人者即此一點靈光耳人人具此靈光無分賢愚無論貴賤莫不能全受全歸实用文档以後天返先天厥性復初不墮輪迴不墮地獄拔祖超玄永作世外之客長享快樂之天奈世人薰心富貴肆志聲華執迷膠固雖經聖賢仙佛屢指迷津賜以寶筏而總不回頭何哉或因塵網所縛或因理障所蔽遂謂聖賢仙佛為不足深信此師心之必不可破也今當東林普度先

4、天玄機真寓於沙盤木筆閒人皆不以為真反以為怪此劫奚能消乎茲修道真言一書雖談玄妙乃與先懦語錄無二易破士子之疑易醒末學之迷誠屬善策也生等勉乎哉余以巡察到此香阻雲旌因於百忙中而樂為之序同治元年三月十三日太白金星李降筆於秣陵之至善壇修道真言【本文】宋·白叟玉蟾子輯实用文档凡參玄宗不難得手,難從性宗參入。如從此入,便得淵源。倘錯行路徑,如書空尋跡,披水覓路矣。修玄之理,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古人章句之中隱隱在焉。天不言而四時行,人身陰陽消息,人不能使之然也。大道之妙,全在凝神處。凡聞道者,宜領此意求之。凝神得竅,則勢如破竹,節

5、節應手。否則面牆而立,一步不能進。學道之人,須要海闊天空,方可進德。心宜虛空,神宜安定,能使心不動,便可立丹基。學道之人,以養心為主。心動神疲,心定神閒。疲則道隱,閒則道生。胸次浩浩,乃可載道。实用文档邪說亂道久矣,采戰、燒汞、搬運皆邪道也。年少者、不篤信者、遑遑趨利者,皆未易言此道。欲修此道,先宗一淡字。仙凡界、人鬼關,全在用功夫。然用功夫者,如擒狡兔然,稍懈則兔縱,稍緊則兔死。須於空虛中覓之,否則何足言功夫哉。凡人心不內守,則氣自散。若能時時內觀,則氣自斂,調養臟腑,久之神氣充足。古云:「常使氣通關節透,自然精

6、滿穀神存」。靜時煉氣,動時煉心,下學之功畢矣。須節慾。先天必須後天定。動時茫茫,不如此心久在腔子裡。學道者要先知收心法,再言靜功。欲學玄功,須先時時瞑目,一日間靜坐幾刻,再來問道。实用文档聰明智慧不如愚,學人只因伶俐二字,生出意見,做出許多壞事。今欲收拾身心,先從一個愚字起。天之生人,人之所以生而不死者,於穆不已也。人若無此不已,則氣絕矣。故天地以氣機存,人亦以氣機生。能煉住氣機,便與天地同壽,便不息了。不息則久,中庸言之矣。定其心神,方可言道。要入玄關,須用定力。定則靜,靜則生。不但靜中能靜,必須動中能靜,方見功

7、夫之力。神定,內一著也。事來心應,事去心止。氣定,外一著也。語謹形正,語端氣峻。下學要緊處,全在正氣安神,忘心守口而已。修道原從苦中來,但得清閒處便清閒,此即是道。且更須忙裡偷閒,故人能偷閒便有閒。不然,則終身無寧晷矣。实用文档心乃一身之主,故主人要時時在家。一時不在,則百骸亂矣,所以學道貴恆。始勤終怠,或作或輟,則自廢也。「四大威儀皆是假,一點靈光才是真。晦藏靈明無多照,方現真如不二身」,則此一點,如劍上鋒,如石中火,一現即去。故修養家,要養聖胎、孕嬰兒者,此也。功夫如不早做,及至精乾血枯,屈曲蒲團,有何益哉。令

8、人慕道者多矣,俗網牽人,是以道心不進。至人非不憫世,奈世人自糾葛何。今為學子脫此苦惱,略敷數言。夫心之動,非心也,意也。神之馳,非神也,識也。意多欲,識多愛。去此二賊,真性圓明。不欲何貪,不愛何求。無貪無求,性如虛空,煩惱妄想,皆不為累。再加煉氣,金丹可成,神仙可冀。養氣只在收心。心在腔子裡,則氣存矣。居塵不染塵,乃上品也。其次避之。实用文档清靜二字是換骨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