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

ID:45087994

大小:26.7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09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_第1页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_第2页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_第3页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_第4页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圆锥的体积u教学内容教材第26、28页,圆锥的体积。u教学提示学生分组操作时,肯定能借助倒水(或沙子)的实验,亲身感受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3倍关系。但是他们不易发现隐藏在实验中的“等底等高”的这一条件,这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个盲点。为凸现这一条件,可借助体积关系不是3倍的实验器材,引导学生经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层层逼近的过程,进行深度信息加工。u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转化的思想,在实验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

2、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u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转化的思想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体积间的倍数关系。u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小不等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学生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水。u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提问:(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我们是如何推导的?圆柱------(转化)------长方体(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2.今天我们要学习圆锥体的体积,同学们觉得把圆锥体转化成什么比较好呢?圆锥------(转化)------圆柱3、预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设计

3、意图:通过回顾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巧妙地运用旧知识进行迁移。二探究新知:1、教师拿出许多大小不等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展示给学生。提问:(1)同学们打算如何转化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关系?(2)如果让你在这么多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中选择两个来探究,你打算选择什么样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说说你选择的理由。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强调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讨论。3、在确定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猜想: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并说明想法。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大胆提出假想,既让学生实现了创

4、造性的学,又激发了学生急于验证假想的探究欲望。4、动手实验,得出结论。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3)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

5、数关系?(指名发言)用沙子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4)学生分组做实验。A.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5)学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

6、一个圆柱体体积的1/3。(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沙子,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沙子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总结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V=sh5、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6、回归课前问题:你能算出这个圆锥形冰淇淋的体积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吧。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设计意图: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发现了等底

7、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特别是数学交流要体现充分,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小组或大组的多向交流,这种交流是立体、交叉型的,它能催化学生的意义建构。在有的小组实验失败后,引导学生在反思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控,在调控中增强了体验的力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三巩固新知:自主练习第7题、第8题。练习时,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的什么条件,刚开始学习,有的同学好忘乘答案:7题(1)3.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