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FDI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ID:46263749

大小:1.45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上传者:U-14520
FDI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_第1页
FDI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_第2页
FDI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FDI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口周晓辉(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陕西西安710072)[摘要]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也可能加剧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通过OLS统计回归方法检验FDI与沿海、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实证结果显示,FDI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比较,说明梯度开放政策是FDI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产生巨大差异的重要因素。[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FDI;区域经济;OLS统计回归[中图分类号]F2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154(2014)04—0021—03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是一国的投资者(自然人或法人)跨国境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获取或控制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为目的的投资活动。FDI{。F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种形式,是资本在国际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以往的研究指出,FDI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资本形成、对外贸易、技术转移、就业与制度创新等方面。负面影响表现在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扩大产业结构扭曲、削弱自主创新能力等等。中国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沿海与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日渐突出。那么,FDI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沿海与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又有哪些实际影响?本文以0LS统计回归方法检验FDI与沿海、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FDI对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一、文献综述FDI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国内外相关研究大多利用一元或多元线性回归建立分析模型,但这无法消除时间序列数据的不平稳性,从而使模型失去解释力。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采用协整分析来检验FDI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Sun和Chai_lo研究了外商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计划攻关项目(2013K14—01—06)影响,通过分析FDl3j"布与地区投资环境的关系,研究指出外国投资有助于中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影响几乎可以被忽视。由此,可以认为FDI是导致东部和西部地区间经济增K-与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Dayal—Gulati和Husain_2o以中国各省收敛于不同均衡状态为假设,发现FDI、地区经济结构特征是决定经济增长与收敛的重要因素。Gra—ham和Wada_3o对Dayal—Gulati&Husain的模型加以修正后,探讨了FDIXg中国区域经济增K-的影响,研究表明,从人均收入角度来看,FDI对中国的经济增K-没有显著帮助。武剑_4o分析了中国人均GDP差距、人均国内投资的区域差距、人均FDI.EIg区差距,结果表明,中国人均GDP差距不断扩大,而国内投资和FDI的区域差距已经出现缩小趋势。通过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检验,以及滞后性的验证,发现区域差距的扩大无法由投资的区域差距变动来解释,意味着FDI的区域差距只是形成地区经济差距的次要因素,投资效率是消除区域经济差距更重要的因素。王成岐等’5o采用生产函数构造计量模型,分析了各省FDI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与它们各自技术水平、市场化与工业化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FDI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很高,其相关程度由西向东明显上升。李平和钱利’6o研究了技术溢出对中国东、中、西部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由于研发投入不足和人力资本水平偏低,其国内研发资本存量远低于东部,严重制约了当地的2014年第4期目_ 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二、分析模型与实证设计(一)模型推导本文主要分析FDIX,P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哪些实质影响。对于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应该建立在区域经济增长长期考察的基础上,所以本文采用发展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假设区域经济增长符合Cobb—Douglas生产函数形式,其中总产出l,代表区域总产出,以GDP来衡量。而投入包括资本K与劳动三,资本的投入可分为国内投资K。与对外直接投资K,,则区域生产函数可以写成:GDP=F(Kd,Kr,L)(1)而区域Cobb—Douglas生产函数可以写成:GDP=AK正K,(2)为了便于进行统计分析,对公式(2)取对数,得到统计回归公式(3):In(GDP)=In(4)+甜,z(K。)+6觑(三)+c觑(K,)+占(3)其中/n(4)为方程式估计的截距,系数。,b,c分别是解释变量K。,L,K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估计弹性,占为统计误差。本文探讨FDI对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为比较各区域FDI投资差异是否造成了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实证设计上将各区域GDP,K。,L,K分别与各变量的全国平均值进行比较,而实证模型可以改写为以下形式:篙署圳”。等+6器+c等+占(4)其中gdp,五。,z,五分别是GDP,K,三,峰的全国平均值。(二)实证设计实证研究采用0LS统计回归方法,以Poolingdata的统计方式进行。时间包括两段时间:1994至2011年与2001至2011年;研究区域分为沿海、中部与西部。实证研究从1994年开始,主要考虑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推出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与政策对中国经济改革具有关键性影响,对外资进入中国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对1994至2007年与2001至2007年两段时间进行实证检验,则主要考虑中国加入WT0之后,又陆续推出了许多引进外资的措施和协议,因eLx,寸200i至2007年这段时间的研究,主要探讨加入WT0是否对沿海与中西部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实证研究的数据以《中国统计年鉴》为主,K。以1994至2011年各省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扣除外资计算,单位是亿元人民币;L以1994至2011年各地区的职工人数计算,单位为万人;对外直接投资K,以1994至2011年FDI实际使用额计算,为求数据的统一,根据中国海关各年统计的汇率,将K,换算为亿元人民币。三、实证结果与分析表1的实证结果显示,从1994至2011年,FDI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对区域GDP有显著影响。从回归系数看,X@GDP影响最大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其次是劳动力,对外直接投资相对影响较小。在f值检验上,沿海和中西部的觑(K,)分别都达到1%的显著水平。以回归系数看,沿海的觑(K,)弹性系数为0.058,而中西部地区分别为0.052与0.021,显示沿海FDI对GDP的影响比中西部更为显著。表11994至2007年沿海与中西部地区回归结果\区域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回归系薮\截距1147f460)⋯0835f247)⋯0329f305)⋯m(物)0865f284)⋯0679f2814)⋯0714f3538)⋯m(L)0110f235)++0205f641)⋯0318f1792)⋯hfj(-0058f305)⋯0052f297)⋯0021f180)*调整后的R2086407940859,值6565637453242113234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说明:}}}表示1%显著水平,}}表示5%显著水平,}表示10%显著水平括号中数值为t值表1的回归估计结果进一步验证了FDI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从中部与西部地区看,中部地区抗(K,)的t值检验达到1%显著水平,不过西部地区觑(K,)f值检验只达到10%显著水平;从回归系数看,中部地区的觑(K,)弹性系数为0.052,西部地区觑(K,)弹性系数为0.021。比较而言,中部地区在1994至2007"年-,FDI对GDP的影响比西部地区更为显著。整体而言,FDI对经济增长都有积极影响。在中国经济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不仅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还改变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提高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但是FDI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分布极为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的FDI不到全国的5%,确实影响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从实证结果来看,就是FDI对经济增长缺乏显著影响。表2为2001~2011年的实证结果。从各变量回归系数看,X寸GDP影响最大的仍是固定资产投资,其次是劳动力,第三是FDI。/n(K,)的t值检验在沿海地区与中部地区都达到1%显著水平。由此可见,中国开放程度提高、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和FDI±曾长有密切关系,加入WTO后FDI进一步涌入中国,对沿海与中部目目管理现代化 地区经济增长发挥了显著影响。不过,西部地区抗(群)的f值检验未达到显著水平,显示FDIX,j-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并无显著影响。这表明西部地区因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的制约,虽然各省市均遵循“以市场换资本”的原则吸引FDI,但实际效果远比不上沿海地区,在招商引资和企业管理上也缺乏有效手段。表22001~2011年沿海与中西部回归结果\区域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回归系薮\截距1638f5031⋯一0074(一0222)0169f0841in(Kd)0612(1013)⋯0581f12831⋯0765f11651⋯m(L)0306(394)⋯0651(1213)⋯0393(689)⋯m(㈦0108(342)⋯0073(346)⋯0017f0841调整后R2092309460986,值217658255508893584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说明:$$$表示1%显著水平,$$表示5%显著水平,$表示10%显著水平括号中数值为t值从抗(K,)的回归系数看,沿海的弹性系数为0.108,说明沿海地区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表明FDI越多的地区经济发展越好。但加入WTO并p没有带动FDI对西部地区的进一步投入,说明政府推出的一系列西部地区吸引FDI的优惠措施,作用并不明显。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的,东部沿海地区因区位条件、基础设施和经济基础较好,已经吸引了进入中国的绝大部分FDI。FDI的大规模进入,通过促进资本形成、扩大出口和创造就业等途径,推动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又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扩大市场容量,产生了聚集效应,从而进一步推动FDI的进入,于是FDI和沿海地区经济增长间形成区域积累因果效应。而西部地区开放较晚,实行的引资政策也与沿海地区相同,并不能反映中西部地区的优势,加上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等因素,很难产生如同沿海地区的区域积累效应。另一方面,外国投资者对一个地区经验的积累,主要源于他们先前的投资,或跟随其他投资者的途径。对沿海地区,因对外开放起步早,对其潜在区位优势的发挥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较早接触国际贸易惯例,并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改善投资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沿海地区大大减少了外资的风险,也减少外国投资者在国外从事商务的成本,同样产生了一种积累的因果效应,即先期进入的投资对新投资的区位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沿海地区这种政策上的先发优势,是造成沿海与中西部地区FDI巨大差异的重要原因。四、结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R,r沿海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FDI的积极作用包括加速国内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发展与创造就业。资本积累是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有助于弥补东道国的期望投资与国内储蓄间的缺口。技术转让和技术利用与扩散是从外国直接投资中获得的另一项收益。FDI是技术转移的一种重要机制,FDI一般采取直接转移,即采取合资、合作的经营方式,主要通过技术服务和咨询服务、员工培训、人员流动、东道国企业的学习与模仿等途径实现技术转移。而FDIR,r产业成长的最大影响是FDI改变了东道国资源配置及配置效率。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战略和业绩直接影响了资源配置。外资带动中国产业发展。实证分析结果也表明,FDI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缺乏显著性影响。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巨大差异,是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如“成本因素”与“市场因素”,外资追求利益极大化,会考虑生产成本、运输成本、交易成本等,市场因素则以经济发展水平来衡量。外资从成本因素与市场因素考虑,沿海地区整体优于中西部地区。在非经济因素方面,引资政策与政府效率是影响外资的主要原因。由此可以预见,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的背景下,沿海地区由于区位、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等因素,仍是FDI优先考虑的地区。要促使FDI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并非容易之事。中西部各省市在产业结构与投资方面与沿海地区差距逐渐扩大,使中西部劳动力和国内资本向沿海地区加速流入,这种动态趋势将加剧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口[参考文献][1]SunH,ChaiJ.DirectForeignInvestmentandIn—ter-re百onalEconomicDisparityinChinaEJ].WorldEconomy,1998(5).[2]Dayal—GulatiA,HusainAm.CentripetalForcesinChina’sEconomicTakeoff[j].IMFStaffPapers,2000(3).[3]GrahamEm,WadaE.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China:EffectsonGrowthandEconornicPerror—mance[M].OxfordUniversityPress,2001.[4]武剑.外国直494"k资的区域分布及其经济增长效应[J].经济研究,2002(4).[5]王成岐,张建华,安辉.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异与中国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2002(4).[6]李平,钱利.进口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一对中国各地区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T].财贸研究,2005(6).2014年第4期目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