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

浅论高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

ID:46745354

大小:6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高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_第1页
浅论高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_第2页
浅论高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论高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高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浅论高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教学时可以通过诵读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情感美。此处说的诵读不是随意而为的读,也不是限于读准字音的机械重复,而是要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进而达到体悟感情。高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10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47-02古典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有三:抒情性、形象性与音乐性,此外还有凝练、含蓄等特点。一般来说,感情是诗歌的灵魂,形象性和音乐性是诗歌的表现形式。我认为学习古典诗歌,可以通过对节奏和形象的感悟及体验来达到愉悦精神、陶冶情操的作用。先谈一下诗歌节奏和韵律方面的。

2、在古代,诗词是用来吟唱的,虽然如今大部分曲调已佚失,可是作为歌词,其节奏韵律还有所保留。因此,教学时可以通过诵读来讣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情感美。此处说的诵读不是随意而为的读,也不是限于读准字音的机械重复,而是要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进而达到体悟感情。1读准节奏读准节奏前提是教学生划分节奏,通过语速快慢来感知诗情诗意。节奏快慢的划分,一般视作者情感的表达强弱而定,表现喜悦、高昂、欢快或愤怒、紧张、惊惧的情绪时,朗读的节奏较快;表现深思、痛苦、想念等情绪时,朗读的节奏就比较慢;而一般的叙述、描写、交代,朗读时保持中等的速度。如《琵琶行》中的第二诗段,我做了如是处理:寻声/暗

3、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分析如下:“寻”、“问”、“移”、“添”、“回”、“开宴”、“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忽闻琵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诗人运用想象(“欲语迟”)、夸张(“千呼万唤始出来”)和行动描写“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炼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复杂的心情。“寻”句,“移”句,“添”句,“千”句都应快读,以表达诗人的迫切心情。“欲语迟”、“半遮面”应用延长咅,应慢读,以表示琵琶女的犹疑和顾虑。2读出韵律分析咅律,标出轻重咅节来渲泄情

4、感。古典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讲究押韵、平仄。诗人在创作作品时,情感带动着语音,流传千古的诗歌作品一定是恰当体现了音义的完美和谐,它的韵律,不但表现了诗中的感情,且能铢两悉称地曲达情绪的转变。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老师范读后,引导学纶确定韵脚的位置,通过分析韵脚的平仄声韵來体味诗歌的韵律。具体分析如下:诗歌首先是以鱼部的仄声韵字“睹”领起全文的,婉转的上声引起人们对天姥山的向往;接着以“城、倾”文部阳声韵有力呼出雄浑的天姥山;再转“月”韵入支部的“溪、啼、梯、鸡”,平声韵和入声韵的交互使用,平声韵表现诗人为路旁的美景迷恋不舍,入声韵乂表示赶路的迫切:紧接以“巅、烟”承“瞑”韵,

5、舒缓蓄势,以待仙境出现,仙境既出,则用“摧、开、台”上平五微韵,渐开浩荡景象;仙人再现和梦乍醒时均用下平七阳韵连承,既有诗人的惊奇欣羡的内心活动。又表现了仙境来Z快却去Z瞬,令诗人叹息不已;再以微部韵的“水”韵照应同用微部韵描写的仙境美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最后作者有阴声韵上平十三元的“颜”韵,尽吐心中的气闷,将诗歌推上了愤激的高潮。通过韵律分析就是把住了诗歌本身的“气脉”,诵读时的轻重缓急,作者的情绪流动不就了然于胸了吗?古典诗词诵读的轻重音节的标识,一般是凝重鲜明、表明情感态度的词,需重读;而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则需轻读。如《琵琶行》中的第二诗段首句“寻声”应轻出,表示情

6、节由此开端;“暗”字轻声,表示诗人锻存顾虑的心绪。而“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一--裂一帛”后三字应重读,一字一顿,有力地表现琵琶女用激昂雄壮乐曲进行束尾。同时还要注意停顿,调整语气长短等。如此才能体现诗歌的情感跌宕,摇曳多姿之美。古人有言曰:“立象以尽意”,象即客观的物象,它是为表现思想感情服务的。而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被注入了作者的浓郁的情思,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意象。丰富纶动的意象经过诗人的妙笔,就会营造出种种令人心醉神迷意境。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尤其是意境来挖掘和感悟诗歌的美。教学中固然要理解诗意,这当然包括对词义句意的解释梳理,但分析不能

7、过于理性,否则就会流于琐碎,解掉诗歌的神韵。“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要使学生感受到美,就必须保持诗歌意境的完整性。具体方法如下:2.1风景再造法。所谓风景再造,即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动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积累,启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种方式展示口己对诗歌的理解。写景抒情类的诗歌,可将其改成一则优美的散文,如王维的《过故人丿匸》,辛弃疾的《清平乐•茅檐低小》等。情节性强的诗歌可改成一出小短剧,如杜甫的《石壕吏》、乐府歌辞《陌上桑》等。2.2创设意境法。古典诗歌有优美的意境。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