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法中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异同

论刑法中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异同

ID:47016135

大小:61.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25

论刑法中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异同_第1页
论刑法中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异同_第2页
论刑法中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异同_第3页
论刑法中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异同_第4页
论刑法中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异同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刑法中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异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普通本科毕业论文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普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论我国刑法中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之异同学生姓名贺娟学号241735专业会计学届别2018指导教师马国芬职称×××××二O一八年一月第1稿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普通本科毕业论文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我国刑法中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之异同学生姓名贺娟专 业会计学学号241735指导老师职称所在系部会计系诚信承诺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我承诺在毕业论文(设计)活动中遵守学院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在本人的毕

2、业论文中未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未篡改研究数据,如有违规行为发生,我愿承担一切责任,接受学院的处理。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普通本科毕业论文学生(签名):贺娟2018年1月20日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论我国刑法中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之异同班级2014级会计2班指导老师xxxxx摘要众所周知,在刑法中,关于罪过形式的两个方面,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之过失两者存在很多的相似点。也正因此,关于两者的差异是学者们争议颇大,在现实司法实践的认定中也是存在较多困难。因此它们的差异被德国著名法学家威尔采

3、尔称作“刑法理论中最富争议和最最困难的问题之一”,也成为各国刑法理论研究者极感兴趣、又极富挑战的课题。有鉴于此,笔者选择这一课题,试图借鉴吸收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该问题研究成果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案例,进行辩证分析,提出笔者关于区分两者的看法和建议。【关键词】间接故意;自信过失;异同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普通本科毕业论文AbstractAsweallknow,inthecriminallaw,therearemanysimilaritiesbetweenthetwoaspectsoftheform

4、ofsin,indirectintentandoverconfidence.Itispreciselybecauseofthisthatthedifferencesbetweenthetwoscholarsarequitecontroversial,andtherearealsomanydifficultiesinthedeterminationofrealjudicialpractice.Therefore,theirdifferencesweredescribedbythefamousGermanju

5、ristWilzellas"oneofthemostcontroversialanddifficultproblemsinthetheoryofcriminallaw."Theyhavealsobecometopicsthatresearchersincriminallawtheoryinvariouscountriesareveryinterestedinandareextremelychallenging.Inviewofthis,theauthorchosethistopicandtriedtodr

6、awlessonsfromtheexperienceofdomesticandforeignacademicsontheresearchresultsofthisissue,combinedwithspecificcasesinourcountry'sjudicialpractice,conductedadialecticalanalysis,andputforwardtheauthor'sviewsandsuggestionsondistinguishingthetwo.【Keywords】indire

7、ctintention;self-confidencenegligenc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普通本科毕业论文目录一、间接故意概念1二、过于自信之过失概念2三、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之差异分析3(一)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相同3(二)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差异性分析3四、结论6参考文献7致谢8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论我国刑法中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之异同自法律规则产生以来,对犯罪的界定无疑是最让人关注与烦恼的一大问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所谓犯

8、罪,不仅仅是需要对个人亦或是社会造成损害,而且从主观角度上看,犯罪主体也是需要具有犯罪心理才能够将这个过程称之为犯罪。但也正因此,我们并没有办法很准确地对犯罪因素或心理进行量化衡量,人们只是相信我们能够对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进行一个较为合理的确定,因此对于“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判断争论也就成为了当今法律界所津津乐道的一大题目。也正因此,笔者试图通过整理相关研究,对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概念进行明确化,进而分析探讨二者的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