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亲情散文探析【文献综述】

归有光亲情散文探析【文献综述】

ID:473814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8-08

归有光亲情散文探析【文献综述】_第1页
归有光亲情散文探析【文献综述】_第2页
归有光亲情散文探析【文献综述】_第3页
归有光亲情散文探析【文献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归有光亲情散文探析【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归有光亲情散文探析前言:在浮华焦躁、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心灵安宁的归处,许多人将目光投注于文学,因而至真至诚的亲情散文风行于世。亲情散文属于抒情散文的一类,是以亲情为写作题材的散文,主要的写作对象为自己的亲人。2009年中国散文年会主打亲情散文牌:阎连科和余光中不约而同的选择亲情写作,分别荣获“2009年度中国百篇散文奖”的第一名和第三名。早在明朝时期就有一个抒写亲情的高手,他就是被黄宗羲誉为“明文第一”的归有光。归有光的这类“事关天属”的散文,明清两代即为人欣赏并仿效。现代以来,

2、这类文章更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符合受西方影响形成的纯文学观念,一直颇受推崇。因此,研究归有光这类散文,既有助于对归有光其人、其文的理解,也有助于对中国古代散文特点的总结与借鉴,同时也为现代的亲情散文创作提供参考。正文:本论文文题为“归有光的亲情散文探析”,为了准备这个论题,查阅了一些有关归有光散文的古典文献及相关著作和已经发表的论文,主要是从宁波大学图书馆借了一些著作,也上网查阅了宁波大学图书馆数据库列表中的CNKI期刊中的中国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全文和中国期刊全文等数据库中的大量论文,而且咨询了对归有光散文有一定研究

3、的导师。回顾前人对归有光亲情散文特点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主题(包括题材和主旨)和风格两方面。从题材上来说,研究者普遍认为归文的长处在于取材家庭琐事。如晚清古文名家林纾,在《春觉斋论文·述旨》中认为,《项脊轩志》特点在于“琐琐屑屑,均家常之语,乃至百读不厌,斯亦奇矣。”钱穆也认为“家庭琐事”“日常生活”的描写,是归有光“成为明代最好的一位散文家”的关键所在。现代文学史家也充分注意到归有光散文往往取材琐事这一点。如陈柱《中国散文史》、宋佩韦《明文学史》、钱基博《明代文学》、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等对此皆有论述,但他们对这一特点的评价

4、却颇有差异。正面肯定者居多,也不乏持贬抑态度者。还有一部分学者更进一步,将琐屑题材作为寄寓作者深情,达到特定主旨的手段来理解,即认为归文之所长在于能借琐事来表现深情。如文学史家钱基博就在指出归文有意识选择家常琐屑题材的同时,还揭示出归有光突破前代大家、独树一帜的秘诀在于家常琐屑中蕴涵至情,而“极挚之情”又出之“极淡之笔”。散文研究专家郭预衡在《归有光文章别解》一文中也表达了类似于钱氏的观点。4归文的风格之美往往被描述为用笔平淡,不加雕饰。姚鼐便认为,平淡的语言描写,奠定了归有光“为文家之正传”的地位。夏咸淳《明代散文流变初

5、探》也在与唐宋派的其他作家散文风格的比较中强调了归文的这一特点。多数文学史于此看法一致。如杨荫深《中国文学史大纲》说归文“冲淡俊逸,不事涂饰”。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说归有光抒情、记事一类散文“能以清淡朴素之笔,描绘平凡琐事,抒情真挚,记事生动,不事雕饰,而风味超然。”此外,郭预衡和陈建华等人指出归氏抒发的家人父子之情,只是基于封建伦常观念,没有逃出封建道德制定的范围。笔者认为这些学者抓住了归有光亲情散文中最主要的特点。因而,整合前人的观点,笔者又在归有光亲情散文写作技法上进行探讨,得出该类散文的主要特点在于一、持了“文

6、以载道”的文通传承,主要表现在文中贯注修齐治平的儒家思想内涵,宣扬忠孝仁爱的儒家伦理规范等方面。二、饱含深情的笔墨些生活琐事和普通人。三、细节传神,善于白描。四、风格自然平淡,悱恻动人。不少研究者探讨了归有光文章风格的渊源,往往把归文风格追溯至《史记》、《汉书》,也有讲他和唐宋八大家关系的。归文借用了史书笔法是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姚鼐在《与陈硕士尺牍》中认为归有光对《史记》风格深有所会:“归震川能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此乃是于太史公深有会处,此境又非石氏所易到尔。文家有意佳处,可以着力,无意佳处,不可着

7、力,功深听其自至可也。”黄宗羲、杨荫深、钱穆等也只提到归文对《史记》的借鉴。黄是从“一往情深”,“纡回曲折”来说的;杨则从“冲淡俊逸,不事涂饰”方面进行肯定。钱穆主要从取材家庭生活及文字表达方面谈归有光对《史记》的学习、模仿。陈建华认为:“归有光所以能写出《项脊轩志》、《先批事略》等感人至深、久诵不衰的作品,正与他对道是‘天下之至情’的认识有关。如此注意日常琐事的描写,已包涵着对人生的新理解。”。在他看来,归有光对情感认识有与众不同的一面,即归有光的“惟匹夫匹妇以为”的“至情”,是归有光将普通人情和生活琐事拉入“经国之大业

8、,不朽之盛事”的古文中的原因,也是这类文章能够动人的原因之一。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也有类似的观点:“正因为归有光肯定‘匹夫匹妇’至情’,他一部分散文如《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写得相当感人。”有许多研究者都将归有光的亲情散文与他的不幸遭遇联系起来考量,认为归会创作出如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