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散文三篇.doc

归有光散文三篇.doc

ID:56316330

大小:5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6-11

归有光散文三篇.doc_第1页
归有光散文三篇.doc_第2页
归有光散文三篇.doc_第3页
归有光散文三篇.doc_第4页
归有光散文三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归有光散文三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寒花葬志(1)归有光  婢,魏孺人媵(yìng)也(2)。嘉靖丁酉(3)五月四日死。葬虚丘(4)。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5)时,年十岁,垂双鬟(huán)(6),曳(yè)(7)深绿布裳(cháng)。一日天寒,爇(ruò)火煮荸荠(bíqí)熟(8),婢削(xiāo)之盈瓯(ōu)(9),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10),即饭,目眶冉冉(rǎnrǎn)动(11),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回思是时,奄(yǎn)忽便已十年(12)。吁(xū),可悲也已!作品注释  (1)寒花:婢

2、女的名字。   (2)魏孺人:作者的妻子魏氏。孺人,明清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媵(yìng):古代随嫁的男女都称为媵。这里指随嫁的女子。  (3)嘉靖丁酉:1537年(嘉庆十六年)。嘉靖,明世宗朱厚熜年号(1522—1566)。  (4)虚丘:古虚丘邑在今山东省境内。这里的“虚丘”可能应为“丘虚”,指荒地。  (5)媵:丫鬟。  (6)鬟:妇女梳的环形的发髻。  (7)曳:拖着,这里是穿的意思。  (7)爇(ruò):点火,焚烧。  (8)荸荠: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吃。  (9)瓯:小瓦盆。  (10)饭:吃饭。

3、  (11)冉冉:形容眼睛缓慢转动的样子。  (12)奄忽(yǎnhū):很快的。作品译文  (1)寒花,妻子随嫁的婢女。在嘉靖的丁酉年的五月四日死的,埋葬在土山上。她服侍我而不能到老,这是命啊!  寒花初来的时候,年纪仅十岁,垂着两个发髻,拖着深绿色的裙子。一天,天很寒冷,她点火煮熟了荸荠,削了满满瓦盆。我从外面回来,要取荸荠来吃,她端着荸荠离开,不给我吃。妻子魏孺人见了便取笑我们。妻子常常让她靠在小桌子旁边吃饭,她吃饭时,眼眶慢慢地翻动。妻子又指着她那样子对着我笑。  回想当时的情景,转眼已经十年了。唉,真可悲呀

4、![1]寒花葬志中归有光的写作特点  第一,归有光善于选材。这篇文章写寒花只用了三件小事,初来时垂鬟着绿布裳,不让归有光吃她削的荸荠,吃饭的时候目眶冉冉动,活现出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形象。寥寥数笔,将三件小事串联起来,却毫无突兀之感,只感清新自然,令人不禁莞尔。然而这么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却早早地死了,而且奄忽就是十年,让人又不禁轻叹:岂不悲哉!生命如此脆弱,时光如此快迅,人生际遇如此不可捉摸!这正是作者巧妙地选取生活中毫不起眼的小事,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更拉近了读者与所描绘人物之间的距离,才使得这小小一篇散文给

5、人的启示如此丰富,真可谓大手笔。  第二,归有光独特的写作手法。归有光描写事物,往往从侧面偏出,不直接写明,显得曲婉含蓄、幽谧动人。这篇《寒花葬志》,以写婢女寒花之名,实则字里行间,流露的尽是对自己妻子的无限怀念。作者借写婢女稚气地不让自己吃荸荠,妻子笑之,又写寒花目眶冉冉动,妻子指与己看,又是相笑一番,两人脉脉温情、鹣鲽情深尽显其中,这也表明,作者记着亡妻的一颦一笑,记着两人之间值得玩味的一件件小事,真真纾徐平淡,诚切感人。第三,归有光细腻朴实、清新自然的笔调。这也是古往今来归氏最得赞誉的一点。在《寒花葬志》这千古

6、名篇中,作者锁定角度,精选细节,白描深画,寥寥几笔,写稚嫩活泼的寒花“曳深绿布裳”的轻盈步态,写她削荸荠却“持去,不与”作者的调皮举动,写她“即饭,目眶冉冉动”的憨然之态,然文末“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便戛然而止,涵盖了生的意趣和死的无情。这种对美好的刻画愈细愈小,对于流逝的悲哀就愈痛愈恸,给读者无限的感发空间。先妣事略(1)  先妣周孺人(2),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年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3)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

7、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4)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5)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8、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引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7)。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曝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8)。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