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急性肠炎)中医临床路径

泄泻(急性肠炎)中医临床路径

ID:47887181

大小:7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7

泄泻(急性肠炎)中医临床路径_第1页
泄泻(急性肠炎)中医临床路径_第2页
泄泻(急性肠炎)中医临床路径_第3页
泄泻(急性肠炎)中医临床路径_第4页
泄泻(急性肠炎)中医临床路径_第5页
泄泻(急性肠炎)中医临床路径_第6页
资源描述:

《泄泻(急性肠炎)中医临床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泄泻(急性肠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部分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肠炎的患者。一、泄泻(急性肠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标准流程(-)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泄泻(TCD编码:BNP110)o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肠炎(ICD编码:K52.905)(-)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一一中医病证部分》(ZYYXII/T29-2008)和《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ZY/T001.1-94》进行诊断。(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8年5月“全国腹泻

2、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制定标准”进行诊断。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泄泻(急性肠炎)协作组制定的“泄泻(急性肠炎)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一一中医病证部分》(ZYYXII/T4〜49-2008)o泄泻(急性肠炎)临床常见证候寒湿证: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脫闷食少,或并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苔薄门或门腻,脉濡缓。湿热证: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泄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食滞证: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泄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月完腹痞满,暧腐酸

3、臭,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滑。(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泄泻(急性肠炎)协作组制定的“泄泻(急性肠炎)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一一中医病证部分》(ZYYXII/T4〜49-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泄泻(急性肠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W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泄泻(急性肠炎)的患者。1.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1)入选前已接受治疗且症状明显缓解者;(2)痢疾、伤寒、霍乱以及其他法定传染病;(3)严重免疫抑制,如恶性肿瘤、艾滋病患者等及需长期

4、使用大剂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患者;(4)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或系统严重功能不全者;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杳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粪常规+潜血(3)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4)心电图、上腹部B超2•可选择的检查项乐根据病情需耍,可选择淀粉酶、血糖、CRP、血气分析、大便培养+药皱、胸

5、片、腹部立位平片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寒湿证治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方药:鷲香正气散加减,大腹皮、口芷、紫苏、茯苓、法半夏、白术、陈皮、厚朴、桔梗、霍香、炙甘草、生姜、大枣等。中成约:霍香正气丸(口服液)、玄胡止痛片等。(2)湿热证治法:清热利湿。方药:葛根苓连汤加减,葛根、黄连、黄苓、茵陈、厚朴、金银花、廿草等。中成约:枫蓼肠胃康、保济丸(口服液)等。(3)食滞证治法:消食导滞。方药:保和丸加减,山楂、神曲、莱酿了、半夏、陈皮、茯苓、连翘、枳实、厚朴等。中成药:健胃消食片(口服液)

6、、保和丸等。1.特色疗法2.1针灸取穴足三里,中皖,天枢,脾俞等穴,呕吐加内关,腹胀加公孙,发热加曲池。2.2艾灸选穴中月完,神阙,天枢,关元,足三里等,隔姜艾条灸,适用于寒湿泻。2.3耳穴贴压取穴:脾、胃、皮质下、大肠。2.4中约穴位贴敷(1)寒湿证:苍术、白术各20g,吴茱萸5g、赤石脂15g、石榴皮20g、T香5g、肉桂5g。上药晒干研细末过筛备用,取药粉lg,用生姜汁调成糊状,纳脐中,纱布固定,夜贴晨取,1次/d,3d为一个疗程。(2)湿热证:用黄连5g、用苦参10g、茯苓15g。上三味药粉碎为极细末,和匀取l

7、g用醋调成药饼,贴敷在神阙穴上,纱布固定,每次贴敷约8h,1次/d,3d为一个疗程。2.5刮痂疗法1.6辨证选择院内制剂2.内科基础治疗(1)选择合适抗生素(有感染依据)如左氧氟沙星等。(2)适当补液,维持水电、酸碱平衡(3)止泻药应用(以吸附性药物为主)如蒙脱石散等。(4)肠微生态调节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3.护理:(1)健康宣教,常见病因及用药指导;对感染性腹泻应注意消毒隔离;(2)饮食调护,忌食辛辣、煎炸、肥甘Z品;口服补盐液或糖盐水;(3)肛周护理:大便后及时清洗臀部,必要时涂擦护臀霜;(4)观察腹痛性质

8、、大便性状,有无电解质、体液失衡等征象,随证施护;(5)遵医嘱完成各项中医外治疗法,落实护理措施。(九)出院标准1.腹痛、腹泻、呕叶等症状消失或基木消失。2.腹部无压痛,肠鸣咅止常。3.血常规、粪常规正常。(十)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过程中病情发生变化,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观察时间延长,费用增加。1.合并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胃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